内容包罗万象,信息含量大,史料价值高;
一份全国性的报纸,新闻报道的地域覆盖面广,全国各地的情况都有所反映;
丰富的副刊内容为民国时期的文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以及教育、经济、农业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史料;
日本侵华历史的铁证;
北方沦陷区文学研究的重要史料。
《庸报》是民国时期中国北方最有影响的大型日报之一,它1926年 6月由董显光创办。1927年,与上海的《申报》合作,更聘请了北京《晨报》原副总编张琴南为《庸报》总编辑,许君远主持副刊,蒋光堂任总经理。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庸报》率先在头版披露真相,引起极大轰动。一时销量大增,逐渐地,《庸报》成为与《大公报》《益世报》并称的北方三大报之一。《庸报》从1926年创刊到1945年停刊,历经近二十年,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在中国影响巨大,是近代史研究引用率极高的一份文献,也是研究民国时期诸多领域的重要资料来源。
而与有着影印件的《大公报》《益世报》相比,对于《庸报》的利用却不高,究其主要原因是其馆藏量较小,全国仅天津图书馆有一套较为完整版,1980年代,国家图书馆与天津图书馆合作,制作过一套118卷的缩微胶片,全国仅有5套副本。相较于其重要性,其查阅困难极大。这也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对于近代史和现代文学一些领域研究的开展和深入,呼吁影印出版《庸报》,已经成为学界多年来的普遍呼声。为此,广东人民出版社特决定整理出版《民国时期小说研究资料集成》一书。
全书共145册,约7万余页,以影印方式收录了《庸报》从1926年创刊到1945年停刊近二十年的全部内容,我们相信,这套书的出版将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和现代文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一手史料,也在此基础上会产生了一系列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