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长城(故国与家园)/中国人文标识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魏敏//刘晓涛 |
出版社 | 五洲传播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你知道有个叫八台子的地方,长城与教堂相依偎吗?你知道在老牛湾,长城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相交融吗?你知道西水峪水长城上,春天的美景宛如桃花源吗?两位作者将历史与现实、人文与风光、正史与传说、资料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用风趣的语言、精美的图片、独特的立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长城,一个更加生动的、有血有肉的长城。 作者简介 魏敏,毕业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爱好旅行、摄影、记录人文古迹,足迹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撰写的图文作品刊登于多家人文地理类杂志和网站。对中外古建筑,特别是中国历代长城有着浓厚兴趣并致力于研究和保护,已走访长城遗迹数百处。 目录 序 第一章 明以前长城发展脉络 PART 01 从原始域郭到战国长城 PART 02 秦时明月汉时关 PART 03 魏晋至宋时期的长城 第二章 集大成的明长城 PART 01 明长域修建史 PART 02 九边镇守制度 PART 03 明长城防御体系的运作模式 PART 04 明长域的建筑结构 PART 05 明朝戍边守长城的人和事 第三章 昔日雄关今何在 PART 01 京条锁钥,举国之力才了边的金汤防线 PART 02 南山边垣,守护皇陵的豆腐渣长城 PART 03 蜿蜒入海,戚继尤才了这燕山长城 PART 04 中原屏障,隐秘的太行山长城 PART 05 京西门户,张家口地区的长城 PART 06 晋北长城,战争与和平的见证 PART 07 河西走廊,最西段的明长域 PART 08 河套防线,攻守两难的抉择 PART 09 辽东长城,重新定义明长城东将点 第四章 走入近代的长城 PART 01 长城身份的转变:从关塞到贸易通道 PART 02 八台子长城,近代中西方文明的交汇 PART 03 长城抗战,烽烟再起 PART 04 保护长城,任重而道远 附录 中国长城之最 序言 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 事工程,世界中古七大奇迹 之一,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我 国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 族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体现 ,长城的前后修筑时间长达 两千多年,历代长城总长度 达两万多公里,具有其他世 界文化遗产所难以比拟的时 空维度。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约 公元前6~7世纪),互相交 战的诸侯国之间便开始建造 早期的长城,防备彼此。战 国后期(约公元前3世纪) ,秦、赵、燕等国家又在北 方边境的燕山、阴山一线建 造了长城,以阻止北方游牧 民族的骑兵南下。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首次将北方边境的长城连 接起来,形成了一条全国性 的防御工事。这条长城从鸭 绿江畔一直延伸到甘肃东部 ,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万 里长城”初步形成。 秦灭亡后,北方的匈奴 、鲜卑等游牧部落走马灯般 称霸草原,并向内地侵略。 为了防备他们,中原的历朝 历代都对长城或多或少地进 行了修建。明朝(1368~ 1644年)代元,为了防止 北元残余势力死灰复燃,在 前朝基础上修筑了从辽东虎 山到甘肃嘉峪关,全长 8000多公里的明长城。这 条长城在明朝灭亡后逐渐废 弃,此后的清朝(1644~ 1911年)只是对少部分进 行维护利用,故今日我们所 见的长城,大都是明长城的 遗存。 两千多年来,长城分布 几乎横贯了从东北的黑龙江 到西北新疆的所有北方省份 。中国国家文物局于2012 年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 和认定,确定中国历代长城 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 本书以历代长城发展脉 络为线索,以明代长城为主 要代表,介绍其独特的“九 边重镇”军事体系、集大成 的建筑结构、扣人心弦的历 史事件,对长城用途的演变 、周边风土人情和现今遗存 进行讲述,力图用有限篇幅 展示这一伟大画卷。 明代是长城建造集大成 的时代,融汇了前代的智慧 结晶。此时的长城不只是一 道墙,而是一道以城堡、城 墙、山险、河流、敌楼、烽 烧、驿站等设施有机结合起 来的防御体系,虽称之为城 、墙,实际却是一张有着战 略纵深、互相依托的防御网 。因地制宜,将人类工事与 自然地貌巧妙结合,打造成 为易守难攻的金汤防线;布 下了完善的中央一地方一边 堡军事管理体系和敌情传递 系统;设置屯垦营地开发农 牧业,推出有效的财赋政策 和物资转运方法,以支撑长 城戌守。 在明长城的营建中,工 匠们因地制直、推陈出新, 不断提高长城的建筑质量, 完善守备结构。从明代早期 在北齐长城基础上建造的简 劣块石、夯土甚至木栅墙体 ,逐渐发展为条石、青砖包 裹的永久性工事,并辅之以 敌台、马面、女墙、射孔等 结构。 在战争与和平的抉择中 ,长城两侧剑拔弩张的两方 也曾惬旗息鼓握手言和,开 展了边境贸易——马市,用 塞北的牲畜、皮毛和内地盛 产的铁器、茶叶等进行交换 ,佛教、道教、喇嘛教等各 种宗教信仰和民俗活动也广 为传播,两侧的人民逐渐融 合成了一家人。 长城承载着中华民族宝 贵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 但随着岁月流淌,它逐渐走 向衰败。时至今日,很多长 城段落破坏殆尽空余地名, 以至于人们甚至只知道八达 岭、山海关和嘉峪关等景区 。 长城是那么的壮美,希 望本书能够给读者们带来不 一样的长城体验,那里有烟 雨画桥,也有大漠黄沙;有 长河落日,也有流水人家; 有敌楼兀立,也有断壁昏鸦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 文字、图片、感悟来了解长 城、欣赏长城、保护长城, 将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一伟大 遗产完好地传递给后代子孙 ,传播给世界各地的朋友们 。 导语 本书以历代长城发展脉络为线索,以明代长城为主要代表,介绍其独特的“九边重镇”军事体系、集大成的建筑结构、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对长城用途的演变、周边风土人情和现今遗存进行讲述,力图用有限篇幅展示这一伟大画卷。 精彩页 PART 01 从原始城郭到战国长城 有人说,长城的修筑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就发生在长城。也有人说,修筑长城的历史应该是公元前7世纪前后的春秋时期(前770~前477年),当时的楚国最早修筑了防御别国入侵的楚方城,这是中国历史上长城修建的帷幕。还有人说,长城修筑的第一个高潮是战国时期(前476~前221年),当时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是为了保护家国。 这些观点之争为长城研究碰撞m绚丽的火花。但在长城这条巨龙出现之前二千多年的原始社会末期,保护着一个村落、一个要塞,乃至一座城市的城墙便早已有之。从石器时代的原始城墙,到春秋时期出现的长城雏形,再到战国末期长城的遍地开花,经历了怎样的一个演变过程呢? 城墙,长城的最初雏形 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从不断迁徙开始转变为定居模式,原始的城市便应运而生。但是,为了争夺有限的自然、甚或是人口资源,各个城市开始爆发冲突,为了防备对手的攻击,人类将防备野兽建造的木栅栏升级成为最初的城墙。 在南方,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遗址是距今5000多年的城市遗址。而在北方,陕西神木石峁村的石茆遗址是距今4000年左有的城市遗址。两处遗址都规模广阔,考古发掘出了居所、祭坛、墓葬等功能建筑。环绕遗址还建有原始的城墙围护。不同的是,石峁为石块搭建,良渚则是夯土垒砌,这种区域特色在我国并不罕见,是祖先因地制宜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 无独有偶,同时代的西方两河流域也兴建起了大型城市。苏美尔人建立的乌鲁克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其城市化发生于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200年,在约公元前2900年前后达到极盛,约有4万~5万人生活在城中,被称为“万城之王”。城中神庙和宫殿交相辉映,一道砖石建造的高耸城墙牢牢守护着这座城市。大约公元前2000年,乌鲁克在与埃及的争霸中失利,走向衰落。公元3世纪波斯萨珊王朝时,乌鲁克城被毁,从此逐渐淹没于黄沙下,直至1849年被威廉·罗夫托斯发现。 周代的城市建设,让城墙越来越重要 经过夏商两代奴隶制王朝的发展,到了周朝(前1046~前256年),华夏先民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以周王室为共主的“八百诸侯”(实际有封号的100个左右)占据了北起燕山,南到湖南、湖北,西起陇西甘肃省,东至海滨的中原大地。此时的诸侯国还只是些城邦国家,大者不过拥有数个城池,小的甚至只有一个都城,并按照周朝礼法,对不同等级的诸侯国城市规模做了严格限制,均不得超过周王城城边长4公里的规模。(《周礼注疏》:“或云周亦九里之城,则公七里,侯伯五里。”) 经过西周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和平发展后,各诸侯国人口大量繁衍,城市容纳的居民越来越多,需求的资源也水涨船高。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灭亡,东周迁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后周王室权威骤然衰落,给了不安分的诸侯国扩张城市并侵略周边国家的胆量。率先挑战王权的便是南方的“蛮夷”楚国。国君熊通屡次征伐周边周王室同宗的诸侯国,且不满足“子爵”的爵位,于公元前704年僭号称王,与周天子分庭抗礼。有了楚国带头,其他国家也纷纷占王室的便宜,不是抢夺王室的粮食,便是不按期进京朝贡,郑庄公在与前来问罪的周军交战时甚至一箭将亲征的周天子射下马来……看到王室如此软弱,各诸侯国明白乱世即将到来,他们的城市纷纷逾越王室制定的建筑规定,城墙抵御外敌的作用逐渐变得非常重要。城墙是否规模宏大和坚固代表了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成为一座城市的象征,楚国的郢都、齐国的临淄、吴国的姑苏都是一时翘楚。 春秋战国,长城诞生 历史的车轮转动到战国时代,在经过一系列的兼并后,原先的“八百诸侯”消亡殆尽,中原地区整合为齐、楚、燕、韩、赵、魏、秦跨地数百里的强大诸侯国,互相之间进行着旷日持久的战争。这是一个充满诡计与背叛的年代,朝秦暮楚是这个世界真实的写照,昨天亲密的盟友今天便可能从背后猛扎一刀。 为了防止随时可能发生的背叛与突袭,率先兴起的齐国和楚国从春秋中晚期开始在边境建造连续的军事堡垒,而后更将堡垒用墙连接起来,力求拒敌于国门之外。于是一个不仅仅守护某个城市,而是防卫一个广大区域甚至整个国家的防御体系——长城的雏形就此诞生了。 从这时起,长城和城市便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它们的功能各有千秋,建筑结构互相借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伴相行两千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奇观。目前可查证最早修筑的“长城”有北方的齐国和南方的楚国两种说法。 齐长城建造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六七世纪,建造时因地制宜,石墙、土墙、山险等都有涉及,今在山东省中南部的山区尚有石墙遗址留存,临沂市沂水县境内的穆陵关宏大的遗址令游客赞叹不已。楚长城位于河南湖北交界处,多以石头垒砌,历史上被称作“楚方城”,最早见于《左传》的记载。 长城的军事作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