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绽放在高原--西藏林芝支教记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孟婷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本书讲述了一名普通的支教老师在西部教育一线的见闻感受和日常生活,是当下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真实写照。本书为我们全面展现了一位“芝”教姑娘的西藏支教经历。虽然生活很平淡,作者这个“芝”教姑娘也很平凡,没有波澜壮阔的远大抱负,也没有跌宕起伏的生死经历,更没有在西藏邂逅像玛吉阿米一样的爱情,西藏于她,就如同潺潺小溪,无湍急,更无激荡,只是静若止水,平淡如常,却是作者青春的美好回忆,也彰显了当代青年志愿者们不畏艰苦投身基层的勇气和无悔的奉献精神。
作者简介
孟婷,全国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辽宁师范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艺路畅想支教团”发起人,投身志愿服务近七年。2017年赴西藏林芝第二高级中学支教。在藏期间撰写十余篇支教随笔并发表于中国青年网、中国西藏网等媒体,支教故事“走遍”全国60余所高校。2018年被评为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年度人物”和“最美辽师人”。
目录
我的“芝”教记忆
第一章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追梦起点
人生路,自己选
支教的意义
为何来到西藏?——因为“记者”
第二章 志愿青春奉献高原
西藏,我来了
你好,西部计划
以志愿之名宣誓
我把西藏讲给你听
别样的宣讲经历
西藏,我的第二故乡
听说,你要扎根西藏
第三章 峥嵘支教格桑绽放
让青春之花在高原绽放——初为人师的感受
【附五篇辽宁师范大学第四届研支团成员支教记忆】
洒下青春的印记
这一年,我留给高原
让青春多一个不一样的句点
西藏,让我潸然泪下的地方——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被需要的日子,真好
演讲比赛
【附好友吴稼葆支教记忆】
以青春为名,赴一场高原梦
做一个“会说话”的高中生
——第二课堂之主持口语传播课
【附口语传播课堂学生信件】
我的公开课
活动袭来
孩子们有自己的相处之道
快板《颂二高》
赠思潜
墨脱一个很远很美的地方
满分作文
工布新年
当地震来临
有一种信念叫牦牛精神
翻身吧,农奴
小主持人课开讲啦
【附小主持人课堂学生信件】
志愿者的“狂欢夜”
【附所教班级学生信件】
第四章 西藏,我愿用一辈子去懂你
拉萨·布达拉宫
拉萨·八廓街
拉萨·玛吉阿米
山南·羊卓雍措
山南·桑耶寺
林芝·鲁朗、南迦巴瓦峰
林芝·巴松措
林芝·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林芝·桃花沟
【附藏族教师平措次仁描述西藏林芝桃花景象】
林芝·米堆冰川
隆子县,我来了
第五章 师大的“芝”教记忆
西藏行,一生情
西行记
尽精微,致远大
一年那么短,意义那么大
雪域精灵
牵系林芝
我们的话剧上“央视新闻”了
路从心开始
雪域行一载,藏隋系今生——致我最可爱的雪鹰九班
愿与你分享这些旋律
愿与你分享这些文字
愿与你分享这些画面
【附西藏林芝支教地领导同事信件】
后记
序言
我的“芝”教记忆
全书近乎完成三分之
二,才提笔写这篇自序。
我是山西人,出生在
小县城里的普通家庭,我
的父母像天下所有的父母
那样,给了我能力范围内
最好的呵护。都说山西人
只愿意坚守在自己的一亩
三分地,身上没“闯劲儿”
,可能我属于异类吧。
24岁的女孩有人称之
为“少女”,有人说是“轻
熟女”,有人觉得还没长
大,还有人觉得可以独立
生活了,他们说得都对。
以前常常在公众号上看到
《20岁慢慢开始明白的道
理》《20岁前必须做的几
件事》等文章,这些文章
20岁的女孩来看,一定会
默默点击收藏,告诉自己
这就是我未来要做的。因
为20岁已经是大人了,有
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自
由。可直到24岁,这些事
我依旧完成得很少。人越
长大,越会为了生活而奔
波,自由的时间也会越来
越少,曾经想要做的事情
也就慢慢搁置了。回想20
岁时的“伟愿”,不禁轻轻
一笑,好天真、好欢乐的
年华!
大学四年,学生工作
的付出、学术课业的努力
、课余时间做的公益,凝
结成美好的助力,终不负
我这有心人。本科的毕业
季,我有幸成为学校推免
生队伍中的一员,并如愿
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
接力计划全国第十九届、
辽宁师范大学第四届研究
生支教团的成员。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
底色。在人生分岔路口,
我怀揣执着的理想,奔赴
条件艰苦的西部教育一线
教书育人,践行辽师大“
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的
校训,责重泰山,履职不
倦。我乘着通往西藏的列
车,从辽宁大连到西藏林
芝,从高校学生到志愿教
师,用行动践行承诺,用
距离实现梦想,在西藏林
芝第二高级中学做了一名
支教老师。
提起支教,这是我在
大学最喜欢、最热爱、最
坚守的事情。曾经发起过
艺路畅想支教团、梦不停
息支教团、大连筑梦语言
支教团等支教团队,受益
学生达到1000余人。如
果问我为什么热衷支教,
我想分享一个真实故事:
那是我三年前支教时遇到
的一个小男孩,他在农村
山坡上光着脚走路,我问
他为什么不穿鞋子,他说
:“脚磨破了还可以再长
,鞋子磨破可就没得穿了
。”这句话令我深思良久
,贫穷使他产生了这样的
想法,唯有知识才能改变
命运。教育是阻断代际贫
困的关键。为此,我坚定
了公益奉献的信念和决心

人生总要遇到不同的
入,才会更精彩。支教结
束我回到母校继续读研深
造,很多亲朋好友都会来
问我西藏到底美不美,那
里的孩子们都吃什么、穿
什么、住什么,高原反应
严重吗。我想,这个时候
我应该为自己、为曾经经
历过的生活写点什么了。
在我的认知里写书是
一件略显矫情的事情。我
的林芝支教生活很平淡,
也很平凡,我没有波澜壮
阔的远大抱负,也没有跌
宕起伏的生死经历,更没
有在西藏邂逅像玛吉阿米
一样的爱情,西藏于我。
就如同潺潺小溪,无湍急
,更无激荡,只是静若止
水,平淡如常。我该如何
下笔呢?只能一点一滴地
慢慢写。
刚开始落笔时,我得
到很多朋友的夸赞,加之
对西藏的情怀,下笔如有
神。原本孤寂的内心有了
些许期待,期待我的笔下
能写出一个不一样的西藏
,于是对写作的渴望也愈
加强烈,更深深地爱上了
文字。
这些平淡如常的西藏
琐碎生活会有人看吗?内
心回答我的是一句坚定有
力的答案,会有的。毕竟
,西藏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啊。
这本书记录了我在西
部教育一线的见闻感受,
它是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真
实写照。套用路遥先生的
一段话:我愿把艰辛的劳
动当作青春的必要,即使
收获在与我并不相交的未
来,我也愿意把孩子的成
长当成自己的成长,心平
气和地继续耕种。
我希望当我老了,再
次拿起这本书,回味我的
青春,曾经为一份高尚的
抉择奋不顾身,心中也会
平添几许幸福吧!我愿意
做一名有趣的“芝”教姑娘
,和你们分享我的“芝”教
记忆。
导语
她是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真实写照,讲述支教老师在西部教育一线的见闻感受,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绽放在高原--西藏林芝支教记忆》记录了作者在西部教育一线的见闻感受,它是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真实写照。
后记
不知不觉从西藏回来
快一年了。我很喜欢回忆
,喜欢记录青葱岁月留下
的记忆和感动,无论是细
碎还是烦琐,我都不厌其
烦,总是将他们一一挖掘
,脑影成像,再用文字呈
现出来。
这本书里面很多观点
只是我主观的记录,没有
传奇经历和风云人物,只
有平凡生命的喜悦和悲痛
。贾樟柯说过,你有权利
代表你自己,你也只能代
表你自己。我写到的每一
个人,同样只能代表他们
本身。书写到此处,心头
不觉对家人多了几分感激
和感动。想起远在山西的
父母,是至亲的家人对我
执着的支持,才让我有梦
可寻;想起西藏西部计划
项目办和支教学校,是远
方的家人为我遮风挡雨,
才让我有爱可追;想起母
校辽宁师范大学,是温暖
的家人为我搭建平台,才
让我有树可栖。感恩一切
,感谢所有支持我的亲朋
挚友。
很多人夸赞我去西藏
支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
事情,而我常常心生愧疚
。我心里清楚,跟长期奋
战在青藏高原的人相比,
跟祖祖辈辈生长在这片土
地上的人相比,我微不足
道,相差甚远。记得在刚
来拉萨的火车上,听到一
位年迈的老爷爷给我们整
个车厢的志愿者讲“西藏
精神”,后来这个精神成
了我做事的准则。老西藏
精神是:特别能吃苦,特
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
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新西藏精神是:老老实
实做儿女,踏踏实实干工
作,艰苦不降标准,缺氧
不缺精神。在西藏艰苦恶
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西
藏人必须吃苦耐劳、团结
奉献。在这一年当中,我
成长速度很快,也深知当
一名教师的不易和深情。
说实话,当老师确实
是个走心的活,无论什么
时候都要有充沛的精力和
足够的耐心,去解答孩子
们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
有时候孩子们会问:“老
师,雅鲁藏布江和大海哪
个大?”有时候还会收到
一封用口水粘起来的信,
里面写着“好好学习、天
天向上”的自我鼓励。有
时候他们会趴在耳边告诉
我:“老师,我长大了想
和您一样去支教!”就是
这些平凡而具体的生活,
承载着我作为一名支教志
愿者的信念和理想。幸福
的人大多相似,现在我最
大的幸福就是看到曾经带
过的学生在明年高考中考
上心仪的大学,看到灼灼
桃李的盛开。
我很喜欢西藏这个地
方。在我记忆里,第一次
去藏族百姓家时,他们住
的房屋,窗子几乎都是大
红色的,阳光一照,它们
就像是一个个相框。站在
门外,你会看到它镶嵌着
藏族姑娘甜美的笑脸;站
在房内,你会看到它把雪
域变成了一幅壮观的画卷
。还记得第一次在茶馆悠
闲地吃糌粑、喝酥油茶,
味道记忆有些模糊了,但
清楚地记得那一双大手在
锅里为了一个个远方而来
的客人做糌粑,心生温暖

人生因敏于求知而精
彩,青春因无私奉献而崇
高。如今,还有更多的志
愿者队伍正拼搏在祖国的
大江南北、万水千山,做
生命中最值得的事情。
愿你我有缘此生,不
忘初心,不负光阴,活出
自我,终得精彩。
2019年8月
精彩页
2013年9月,一个怀着对大学的好奇与憧憬的18岁女孩走进辽宁师范大学,在这里开始执导她的青春影片。
学校的新闻中心曾有过报道:“她身上有很多身份。她是舞者,却因受伤不能续缘舞者梦;她是主持人,舞台上的她充满自信和阳光;她是支教老师,面对讲台总是痴心一片。但她更愿意把自己当作孩子,这样她就能不断追寻,不断探索。她就是孟婷,无论她以什么身份出现,都是一路奔跑,梦不停,电。”
没错,梦不停息,源于我的名字——“孟”和“婷”。
从小爷爷就给我讲,“吃水不忘挖井人”。上大学后,我以个人名义创办“梦不停息”支教项目,利用假期时间回到老家支教。当时内心怀揣着助力贫困山区乡镇、改善乡村艺术教育缺乏的信念,我就着手创办了。我的同学见我有如此高涨的热情也纷纷加入进来。尤记得那时,我们为山里的孩子准备了三堂小主持人课、一堂朗诵课、一个公益演讲和百余个有声读物。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第二年,学校听说支教团办得出色,决定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校团委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支教活动,我感到特别温暖。整个支教过程学校领导给予我很多关注和指导,团队规模渐渐扩大、逐渐正规起来。
由于我们是艺术学科,当时团中央指导下的全国“青春爱唱响”高师院校艺术类社会实践专项行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我们就决定发起“艺路畅想”支教团,每年暑假带领一批又一批师大学子赴山西进行艺术类支教。这个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离不开校团委、院党委团委老师的殷切帮助以及当地团县委的支持。几年下来,8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实现了自己的公益梦想,500余名学生也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梦想。从这个时候起,支教老师就成了我身上特有的印记。
依旧,梦不停息。我考察了几所大连的中小学校,学校里依旧有很多支付不起昂贵的艺术学费的外来务工子女以及普通话水平欠佳的孩子们,我决定把口语传播课带到中小学校本课程中去,免费为他们上课。我连续两年时间一直担任大连市马栏小学、锦绣小学、十四小学和十四中学校本课播音主持公益教师。可喜的是,公益课堂项目惠及大连市4所中小学1000余名学生,得到大连市关工委等教育部门的支持并在《大连晚报》、《半岛晨报》、东北新闻网等20余家媒体报道宣传。我知道,成长需要机遇,奉献需要平台。
新时代青年要有家国情怀,生活在这个蓬勃发展、前景光明的新时代是我们90后的荣幸。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了解到,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差距、城乡差距发展明显,目前还有3000多万人处在贫困线上,他们的孩子上不起学。当我们这一代绝大多数人都在追求品质生活、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时候,这3000多万人还在为每目的柴米油盐煞费苦心、奔波操劳,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教学环境依旧很恶劣,所以我想做一束光,去照亮他们。
2016年,我即将大四毕业,考研、找工作令我内心躁动不安。沉睡已久支教的心,再一次被唤醒。9月下旬,经过学校层层选拔,我成为推免研究生中的一员,保送至本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大多数人不同的是,我要去西藏支教一年。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