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尔德·豪泽尔(Arnold Hauser),匈牙利艺术史家,艺术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1892年出生于奥匈帝国蒂米什瓦拉(今属罗马尼亚)的一个犹太家庭。先后于布达佩斯、维也纳、柏林和巴黎学习艺术史与文学。在巴黎期间曾师从哲学家柏格森,深受其影响。早年参加过哲学家卢卡奇主导的“星期日俱乐部”和匈牙利苏维埃的活动。1922年迁居柏林,在此期间发展出其艺术社会学的基本观点。1923年在维也纳定居,靠写作和担任电影公司发行代理为生。二战爆发后逃亡英国,从此开始了对艺术社会史的深度研究。自50年代起担任英美多所高校的教授,1977年回到祖国匈牙利,并成为匈牙利科学院荣誉院士,翌年去世。主要著作有《艺术社会史》(1951)、《艺术史的哲学》(1958)、《风格主义:文艺复兴的危机与现代艺术的起源》(1964)、《艺术社会学》(1974)、《卢卡奇的“第三道路”的各种变体》(1978),均为艺术史经典之作。
《艺术社会史》终于和中文读者见面了。对于专业人士而言,阿诺尔德;豪泽尔(ArnoldHauser)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他是众所周知的艺术史和艺术社会学大家。但是读过其著作、了解其思想的人少而又少,他的学术地位也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豪泽尔是卢卡奇和阿多诺的同龄人、同路人,并且基本同属一个学术重量级,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三个并称为“20世纪重要的文化社会学家”。如果说卢卡奇和阿多诺的名字在我们的文化圈里已是如雷贯耳,那么豪泽尔就像一个需要被隆重推出的学术“新”人。造成这种状况的首要原因是对豪泽尔著作的翻译严重滞后。他的绝大多数研究成果此前并未被译成中文,其中包括他的作《艺术社会史》。我们也几乎没有引进相关的研究文献。学界有关豪泽尔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论述《艺术社会史》一书的文字更是难得一见。但愿这一状况能够随着《艺术社会史(汉译名著17)》的出版有所改变。
《艺术社会史》一书共分八章,作者分析了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的各种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诗歌、戏剧和电影等。他在考证艺术品与艺术家之前,总是先考证时代的社会分层、阶级关系、经济发展,然后在矛盾中寻找艺术变化的原因。在本书中,作者尝试把艺术史放在社会学范畴中来解释和探讨,并梳理了当时比较新的艺术史研究成果,从受众角度谈论了艺术批评的问题。
章 史前时代
节 旧石器时代:巫术与自然主义
史前自然主义/艺术为维持生计服务/艺术与巫术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泛灵论与几何图形风格
史前几何图形风格/巫术与泛灵论/风格化与理性化/农业文化的传统主义/模棱两可的艺术社会学
第三节 作为魔术师和巫师的艺术家:作为职业和闲暇活动的艺术
史前艺术行业/艺术活动的分化/“农民艺术”与“民间艺术”
第二章 古代东方的城市文化
节 古代东方艺术中的静和动
城市的文化与艺术/政治的强制性力量与艺术价值
第二节 埃及艺术家的地位和艺术组织工作
祭司及作为委托人/神庙作坊和王室作坊/艺术生产的组织
第三节 中王国时期艺术的刻板化
埃及艺术的清规戒律/礼节与肖像/正面律/固定套路
第四节 埃赫那吞时代的自然主义
全新的敏感性/风格的二元对立/埃及的外省艺术
第五节 美索不达米亚
严守形式/自然主义手法刻画动物
第六节 克里特
自由奔放的艺术形态/不同风格的对照
第三章 古希腊罗马
节 英雄传说时代和荷马时代
集体艺术阶段/英雄时代及其社会伦理/英雄歌/史诗的诞生/游唱诗人和史诗朗诵者/荷马史诗的社会世界观/赫西奥德/几何图形风格
第二节 古风和僭主的艺术
古风艺术/贵族的合唱歌与哲理诗/奥运会优胜者塑像/个人主义的端倪/僭主/崇拜与艺术/艺术形式自主化
第三节 古典主义和民主社会
古典主义和自然主义/贵族与民主/悲剧/拟剧/剧场作为宣传工具/造型艺术中的自然主义
第四节 希腊启蒙时期
智者派的教育理想/启蒙时期的艺术风格/欧里庇得斯/欧里庇得斯与智者派/柏拉图对艺术的敌视/公民的趣味
第四章 中世纪
第五章 文艺复兴、风格主义和巴洛克
第六章 洛可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第七章 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
第八章 电影的影响
注释
人名索引
概念和术语索引
本书不仅对从石器时代到20世纪初的欧洲艺术发展史进行了笔酣墨饱的勾勒和阐释, 讨论了包括造型艺术、文学、音乐、建筑、戏剧、电影、综艺演出在内的形形色色的艺术现象, 更为重要的是, 系统地将跨学科方法应用于艺术史研究, 对各种艺术现象进行跨学科的考察和分析, 在哲学、美学、宗教学、经济学、社会学、思想史、文化史、心理分析、电影理论等十来个领域纵横捭阖、来回穿梭, 为艺术史研究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