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教材编写立足于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基本定位,坚持紧扣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培养目标,坚持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相结合。以"三基""五性"为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既能满足岗位工作需要,又能促进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力求在解决药理学教学与临床实际应用相脱节问题上有所突破,坚持问题导向,引入典型案例,突出临床医学专业特点,与执业医师考试有效衔接,在临床合理用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予以强化,提升教材的应用型特征。 作者简介 宋晓亮,1962年9月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市,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长治医学院副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临床医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山西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 从事高等医学教育及药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35年,研究方向为心血管药理学,1999年12月—2000年12月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访问研修。目前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带头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药理学”及省级很好教学团队负责人。获重量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近年来,运用现代药理学技术和方法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预适应及药物作用机制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7篇。主编、参编教材10部。入选2018年度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曾获山西省模范教师、山西省教学名师、山两省“三育人”优选个人等荣誉称号。 目录 章药理学总论——绪言1 一、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1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2 三、新药的开发与研究3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5 节药物的基本作用5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5 二、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6 第二节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7 一、量反应的量效关系7 二、质反应的量效关系8 第三节药物与受体9 一、受体的概念及特性9 二、受体的类型及细胞内信号转导10 三、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11 四、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13 五、受体的调节13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15 节药物的跨膜转运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