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分“事件”“诱惑”“逃逸”“光晕”及“附录”五个部分,论述了《中国好声音》《舌尖上的中国》《非诚勿扰》《江南style》、广场舞的创意及内容设置,分析了其火爆、吸引公众眼球的原因;讲述了海淀“五道口”街区的新变化、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理念与特点;分析了网购背后人们的心理与心态、莫言的文学创作之路、雷锋日记的写作背景及照片拍摄,等等。本书有助于读者充分认识这些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人与事,不断提高生活品位和艺术欣赏的水平。 作者简介 戴阿宝,1960年生,辽宁沈阳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艺研究》杂志编辑。主要研究当代西方文论和中国当代文化问题,著有《终结的力量——鲍德里亚前期思想研究》《文本革命——当代西方文论的一种视野》《文字的幻景》等,译有《波德里亚:追思与展望》等。 目录 导论: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趣味批判 辑一 事件 苏紫紫、干露露和她们的身体 《中国好声音》与转椅秀 《江南style》:去身体化与“范儿”性 辑二 诱惑 从物欲症到物控症:网购背后的病理逻辑 口唇焦虑与书写策略一《舌尖上的中国》游走于技与道之间 北京“五道口”:一个街区的进化史 辑三 逃逸 从群女性到第四空间:中国大妈们的广场舞演绎 自媒体:意义生成的能指攻略 国家大剧院:改写北京城区中心的审美空间 辑四 光晕 我们距离雷锋有多远一雷锋的日记、照片与领袖的题词 《非诚勿扰》电视真人秀:完美与让渡 从传奇到神话:莫言如何讲故事 附录 “九一一”:一架飞机开启的后现代战争 “占领”华尔街与空间游戏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