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贫困治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本书探讨了新时代中国贫困治理的理论基础。本研究认为,贫困治理类型划分理论与习近平关于贫困治理的系列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贫困治理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时代中国贫困治理的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 陈成文,1966年11月生,湖南隆回人,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二级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任江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财经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西新时代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该中心系江西省委政法委与江西财经大学共建的高端智库)主任。兼任贵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东莞理工学院特聘教授。在2020年6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社会学学科)》中位列第6名。迄今为止,已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出版学术专著16部,主编教材4部。在《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等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上发表论文8篇。在所发表的论文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5篇、要点摘登14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详摘4篇,《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详摘7篇,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工作》等分册全文转载52篇。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贫困治理的理论基础 一、贫困类型划分理论 二、习近平关于贫困治理的系列重要论述 第二章 精准扶贫政策与农村贫困人口需求的契合度 一、研究背景 二、互补性与一致性:契合度的两个分析维度 三、精准扶贫政策与农村贫困人口需求契合度的测量指标 四、以提升契合度为目标的精准扶贫政策调整方向 第三章 农村贫困人口退出标准:“契合度偏差”及其测度转向 一、研究背景 二、“契合度”偏差:我同现行农村贫困人口退出标准的实践困境 三、南“单一化”走向“综合化”:“两不愁”测度的转型取向 四、南“模糊化”走向“具体化”:“三保障”测度的转型取向 第四章 “因病滞贫”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一、“因病滞贫”:一种“支出型贫困”状态 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支出型贫困”的有效化解机制 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走出“因病滞贫”困境的现实呼唤 第五章 “碎片化”:社会力量扶贫的实践困境 一、社会力量扶贫: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一种补充性吸纳机制 二、“碎片化”: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 三、机制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制度安排 第六章 健康扶贫:精准扶贫的“牛鼻子” 一、健康扶贫观:习近平对精准扶贫战略的开拓性理论探索 二、提升健康扶贫的契合度:习近平健康扶贫观的政策启迪意义 第七章 产业扶贫:国外经验及其政策启示 一、多样化的产业扶贫形式 二、多层次的产业扶贫保障体系 三、国外产业扶贫经验对我国产业扶贫政策调整的启示 第八章 社会组织参与贫困治理:国外的典型模式及其政策启示 一、关于扶贫资源动员 二、关于扶贫路径选择 三、国外典型模式对我国的政策启示 第九章 土地托管与资产收益扶贫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设计 三、结果分析 四、土地托管中资产收益扶贫的现实困境 五、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