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近古文章与文体学研究(精)/学术中国文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吴承学 |
出版社 |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对近古以来的文章、文体、文体学、经典学以及学术史等重要问题,做了较深入的研究。作者主张回到中国古代文体与文章语境,理解中国文学。本书重点是在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进程中,发现近代文章与文体学的独特性,实事求是地评价它的地位和影响。其中对文章总集、大型类书以及目录学等在对中国文学的经典形塑与阐释以及中国文学学术史的重要作用与地位,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对于研究中国文学经典学与文学批评史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作者简介 吴承学,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诗文与诗文批评,主要研究领域是古代诗文评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学、古代文体形态研究。著作有《晚明小品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旨永神遥明小品》等及论文多篇。编著有《晚明文学思潮研究》《中国文体学与文体史研究》《中国文学的文体选择与记忆》《中山大学与现代中国学术》、“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丛书”等。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文章学的成立与古文之学的兴起 一 何谓“中国文章学” 二 文章观念的成熟与文章学的成立 三 古文之学的成立及影响 四 宋代以后“文章”观念的复杂性 五 宋代文章学与中国文章学 六 中国文章学成立的标志 第二章 宋代文章总集的文体学意义 一 唐宋新文体的确认与传播 二 从总集看宋人的古文观念 三 总集叙次与文体、文学观念 第三章 评点之兴——论文学评点的起源和南宋的诗文评点 一 评点的学术渊源 二 南宋诗文评点举要 三 刘辰翁:位评点之集大成者 四 圈点的符号意义与评点的文化意味 第四章 现存评点书——论《古文关键》的编选、评点及其影响 一 《古文关键》的流行版本 二 《古文关键》的编选及其评点方式 三 “关键”的评点 四 《古文关键》的影响 第五章 隐括与经典 一 宋代隐括词之兴 二 隐括与帖括 三 隐括:非原创性的另类创造 第六章 《郡斋读书志》与文学批评 一 作为目录学的文学批评 二 “文说”与“诗话”的诗文评学术史意义 三 《读书志》文学批评的党争与家族背景 四 《读书志》对历代文学的批评 五 赵希弁《读书附志》对《读书志》的补充价值 第七章 严羽与汉魏盛唐诗的经典形塑 一 严羽崇李杜还是崇王孟 二 “以禅喻诗”有别于“以禅入诗” 三 汉魏盛唐诗的经典品格 四 严羽的意义 第八章 无名氏的经典——扑朔迷离的《梅花诗》 一 《梅花诗》的十四个“作者” 二 史源的模糊与想象的空间 第九章 明清诗文研究七十年 一 七十年的四个时期 二 明清诗文的现代发现与价值重估 三 文学本位与多学科融合 四 国际交流与跨文化互动 第十章 明代文章总集与文体学——以《文章辨体》等三部总集为中心 一 “以体制为先”与“假文以辩体” 二 序题:一种流行的批评方式 三 文体分类:集大成与新开拓 四 综论:特色与影响 第十一章 论“序题”——对中国古代一种文体批评形式的定名与考察 一 关于“序题”的定名 二 文体序题的产生与兴盛 三 序题作为批评文体的特点 第十二章 论晚明清言 一 清言之盛 二 浊世清梦与“务讲禅宗” 三 生活艺术化与“矫言幽尚” 四 幻灭感和末世味 五 清言的文体与语体 第十三章 明清人眼中的陈眉公 一 明人的偶像 二 从“征士”到“山人” 三 两个陈眉公 第十四章 论《古今图书集成》的文学与文体观念——以《文学典》为中心 一 类书与文学批评研究 二 《文学典》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三 “文学”的观念与地位 四 文体分类与“辨体”观念 五 《文学典》之外的文学史料 六 从《古今图书集成》看康熙年间的文化与文学风气 第十五章 论《四库全书总目》在诗文评研究史上的贡献 一 《总目》代表统治阶级的集体思想 二 勾勒中国诗文评发展概况 三 文学批评的立场与态度 四 独到的鉴识与评骘 五 古典形态文学批评学术史的雏形 第十六章 《四库全书》与评点之学 一 论宋人读书法与评点 二 论孙、钟评点与晚明文风 三 《四库全书》对于评点的观点与立场 四 《四库全书》学术立场分析 第十七章 《古文辞类纂》编纂体例之文体学意义 一 “序目”批评形态的形成与影响 二 “类纂”之优劣 三 “不载史传”的学术传统 第十八章 岭南诗话与岭南诗学 一 岭南诗话的遗存情况 二 岭南诗话发展概述 三 岭南诗学的自我认同与阐释 四 岭南诗话的文体与著述形态 吴承学主要学术著述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