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讲述李嘉诚中国式经营智慧的震撼之作。
首次亲口讲述70年创业生涯与经营心得,深入浅出,条分缕析,理论高度与实战深度交相辉映。
中国商业经营管理思想史里扛鼎之作!
新浪微博、豆瓣、微信、各大财经媒体、管理论坛,百万读者口碑热议,好评如潮!
万科董事长王石、联想创始人柳传志、阿里巴巴董事长李嘉诚、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著名天使投资人蔡文胜等企业界、管理界大佬口碑力荐!
李泽文编著的《李嘉诚:我的经营之道》挑拣了李嘉诚这几十年的经营智慧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加以详尽的剖析和阐释,力求将李嘉诚成功的精华思想呈现出来。
本书从李嘉诚创业开始讲起,一个个的精彩故事和一针见血的点评,使读者在有趣生动的故事中领悟到经营的真谛。
李泽文编著的《李嘉诚:我的经营之道》全面讲述李嘉诚先生的经营智慧、战略运筹思维、家族企业管理方法、做人与经商之道。李嘉诚总结的经商经验,给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顶的感觉。股神沃伦·巴菲特这样说过李嘉诚:“李先生是商业界的领袖,所有想赚钱的人都想效仿他。按照李先生所说的话做人、做生意,即使不能成为富豪,也绝不会是个穷人。”
《李嘉诚:我的经营之道》是目前国内唯一系统总结梳理了李嘉诚的经营哲学与思想图书,是读者学习商界“李超人”经营思想与管理智慧的最佳读本。
《李嘉诚:我的经营之道》可以作为企业家、CEO、职业经理人学习李嘉诚超一流经营哲学的读物,同时也是青年创业者、商人的励志、创业与管理训练读本。
前言
第一章 创业:打工是收效最缓慢的投资
拼命工作的原动力是随着环境的变迁而来的
一切伟大的行动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只有你的原则才是你生命导航的坐标
一个真正做大事的人可以估计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
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
穷富不是命中注定
时间是创造财富的本钱
第二章 胆识:做生意不需要学历,需要的是全力以赴
做生意要全心全意投入
只要一息尚存,就有继续作战的本钱
不敢于冒险就永远不会成功
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
主动求索机遇的人收获更大
看准目标,不半途而废
第三章 稳健:用正确的方式对正确的时机进行分析
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
凡事有准备再去做
现金流是正数才是王道
对一项业务,要耐心等待做下去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当大家一窝蜂进入时,要及时退出
居安思危,先想失败会怎么样
第四章 战略:境界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在事业上谋取成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
以商会友,以友促商
将商业意识渗透进举手投足中
长线投资会令经营更上一层楼
经营企业需要灵活机变
知己知彼,切忌为情所动
第五章 纳才:优化组合,人尽其才
摆脱平庸管理,摆脱人才困境
中西合璧,包容人才
管理者应学会大胆授权
借用外脑,形成双赢
知人善用的前提是任人唯贤
大胆起用年轻人
集思广益,排除百密一疏的可能
寻找接班人很重要
第六章 竞争:竞争不等于斗争
选择优秀的对手
优势互补才能双赢
不让对方知道自己底牌
在竞争中抓住主动权,才是长远之道
善待他人,做对手不做敌人
第七章 舍得:小利不舍,大利不来
不要把目光局限在自己的利益上
薄利多销,不要在乎眼前小利
吃亏有时是一种福气
有些生意,利润再高也不做
自己节俭,但要对别人慷慨
知止很重要
第八章 诚信:一经承诺,便要负责到底
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拥有多少次成功的机会
信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法宝
一经承诺,便要负责到底
让敌人都相信你,你就成功了
诚恳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与人相交要诚实可靠,避免说大话
名誉是第二生命,有时候比第一生命更重要
第九章 创新:东方不亮西方亮
尽量用别人的钱赚钱
具有超前意识,快人一步
商人要不断寻找未开发的市场
知识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资产
能否创新决定着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
第十章 感恩:商道即人道
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不过是顾念老员工,给他们一点儿生计
对其他需要你帮助的人有贡献,乃真财富
我首先是一个人,再而是一个商人
多做点儿有益的事是乐此不疲的
内心的富贵才是真的富贵
基金会是我的第三个儿子
相比生意,我对汕头大学更用心
附录1 李嘉诚生平大事
李嘉诚简历
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核心业务
董事局成员
附录2 李嘉诚演讲
北京大学荣誉博士学位颁授仪式上的演讲
香港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颁授仪式上的演讲
接受“马康福布斯终身成就奖”时的演讲
卡内基慈善奖颁奖典礼致辞
无心睡眠(李嘉诚在汕大2014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附录3 李嘉诚专访
李嘉诚接受BLOOMBERG MARKETS(彭博市场)访问
李嘉诚与长江商学院EMBA学员对话实录
李嘉诚接受《GE环球企业家》采访摘录
一切伟大的行动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人生的过程中尽管总有遗憾,但我学到了最价值连城的一课—只要逆境和挑战能激发起生命的力度,我们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所想象的。
——李嘉诚
在生活中,心智坚强的人始终不会被残酷的命运所击倒。李嘉诚一家来到香港没几年,他的父亲就因为贫病交加去世了。父亲去世后,李嘉诚虽然心里悲痛,但他时时刻刻将父亲的嘱托放在心里,他要担负起家庭的重担,照顾好一家人的生活。为了养家糊口,小小年纪的李嘉诚便外出找工作。
当时,李嘉诚的舅舅庄静庵同意让李嘉诚去自己的钟表厂做工,但李嘉诚却说自己要自食其力,不靠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亲戚的帮助,他也不接受。因为李嘉诚深知,有人可以帮你一时,却没有人可以帮你一辈子;有人可以帮你一事,却无人可以事事帮你。李嘉诚曾说:“真正的人才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当然这片天地是靠自己闯出来的。”就这样,李嘉诚凭着坚毅的性格,终于在西营盘的“春茗”茶楼找到了一份当伙计的工作。李嘉诚高高兴兴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后,便开始了当茶楼伙计的打工生涯。
在茶楼的时候,李嘉诚每天超负荷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广东人喜欢吃早茶,茶楼伙计需要每天凌晨5点钟就去准备,所以,李嘉诚每天天不亮就去茶楼准备。为了不迟到,李嘉诚将闹钟拨快了10分钟,这个习惯,李嘉诚一直保持到现在。白天客人不多时,他就打扫卫生,听从客人差遣;晚上茶客多时,他更是忙得晕头转向,一直要到夜深人静打烊之后,李嘉诚才能休息一下。作为新伙计的李嘉诚,经常是“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但是李嘉诚并没有因为劳累而有丝毫的懈怠。李嘉诚的认真负责、真诚敬业、勤勉有加,都被茶楼老板看在眼里,很快便赢得了老板的赞赏,他也由此成为加薪最快的堂倌。
在茶楼工作的李嘉诚除了每天辛勤工作外,也认真琢磨起茶楼这个与学校完全不同的世界有些什么人生经验值得自己参考。茶楼里的人川流不息,三教九流、各式各样的人令初入社会的李嘉诚大开眼界,人们谈论的东西也和他在书本上学习的东西不一样,扑鼻的新鲜感让李嘉诚奋力地吸收着其中的营养。但是,豁然开朗的视野和稀奇的事物并没有让李嘉诚迷失自我,父亲教给他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他从来没有忘记。
李嘉诚来茶楼工作是为了养活母亲和弟弟妹妹,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积累经验和资金。他要做一个有心人,从端茶沏茶中学习,从茶客们谈古论今中学习,从各色人等的喜好中品悟。社会的彩笔渐渐地给李嘉诚如白板一样的心灵着了色,他开始分析茶客们,儒雅风流的是哪一类人,粗俗不堪的又是哪一类人,自己希望成为哪一类人;如果自己做生意的话,如何根据不同人的性格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李嘉诚在专心工作的同时也开始了最初的客户分析,他根据茶客的特征猜测他们的年龄、籍贯、性格、职业、社会地位,并找机会验证,进而掌握了不同茶客的消费心理。很快,他对常来用茶的人的习惯了如指掌,比如对不同种类茶的喜欢和对茶点的选择。不久,常客来时,不等他们点东西,李嘉诚就端上了他们喜爱的东西,顾客对此十分满意。后来,在面对新茶客时,李嘉诚也能逐渐猜测到他们的喜好了。茶客们觉得他特别善解人意,便常常来光顾这家茶楼;老板也很赏识李嘉诚,频频给他涨工资。
在茶楼的日子,李嘉诚不但学会了察言观色、人情世故,训练出了分析客户的能力,还学到了做生意的门道。这些东西,在他日后做生意时派上了大用场,使他的公司总能提供满足客户消费心理的产品。
正如李嘉诚自己多年后感慨的那样:“一切伟大的事业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对于李嘉诚来说,生活在最初带给他的不幸都是对他的磨砺,让他在苦难的生活中迅速地成长起来。《塔木德》教导人们“要救赎自己”,李嘉诚明白想要日后出人头地,就只能靠自己的奋斗和努力。他抓紧一切时间提升自己的素养,增加自己的见闻,为的就是给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国犹太商人朗司·布拉文从37岁才开始经商,他的父亲很有才干,在洛杉矶经营着一家规模很大的会计事务所,所以朗司·布拉文大学时候读的也是会计专业。他毕业后进入了父亲的会计事务所工作,为日后能够子承父业打基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当所有的人包括朗司·布拉文自己也认为他会成为会计事务所的继承人时,他却突然觉得会计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家族的产业对自己的吸引力也并不大。
再三考虑之后,朗司·布拉文选择了离开父亲的会计事务所,他要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选择了经商。在最开始经商的时候,朗司·布拉文的工作进展并不顺利,不过他没有放弃,他从小事开始做起,一点儿一点儿做大。在进入商界十几年后,他已经成为业内知名的人士,他主要做的是面向日本的生意,向日本出口体育用品,包括服装、体育设备等,销售额很不错。
如果朗司·布拉文一辈子安心待在父亲的事务所里的话,那么他的人生就会完全不同,但朗司·布拉文做出了遵从自己内心呼唤的选择,他选择了自己想要走的道路,虽然这条路所付出的努力要更多,但他丝毫不在意。李嘉诚也是如此,他如果只是安心在茶馆里当一个小伙计,那他完全可以不用每天耗费那么多的精力去学习和提升自己,但正因为李嘉诚知道自己想要的不仅仅如此,所以他才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虽然暂时只能当一个茶楼的小伙计,但李嘉诚并没有小觑这份工作,他努力将这份工作做到最好。每个人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很多人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说自己运气不好或者条件太差,这些都是为自己的不努力开脱。那些站在成功巅峰的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攀登上去的,他们也是经历了很多磨难、很多挫折,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之路。
P6-9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李嘉诚正是奉行着这样的经商精神,在他从商的这几十年中,勤勤勉勉,创造了很多商业上的奇迹。现在在人们的眼中,李嘉诚是一个商界奇才、商界大亨,但李嘉诚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他少年贫穷,又身逢乱世,接受过几年教育后,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进入社会,从社会最底层混起,好领到一份微薄的薪水养活一家人。
但就是这样低的起点,李嘉诚却一路坚持不懈地走到了今时今日的地位,跻身于世界顶级企业家的行列。大家都认为这是因为李嘉诚经营有方,有着经商的天赋,但李嘉诚曾谦虚地说过:“人们赞美我是超人,其实我并非生来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我是在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之后,才懂得一些经营的要诀的。”
在本书中,对李嘉诚生意上的成功,从十个最基本的方面进行了阐释,从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方面进行解读,给读者呈现出一个真实饱满的李嘉诚形象,将李嘉诚成功的道路翔实地展现出来。正如李嘉诚自己所言的那样:
“我每次出门,在机场都会看到有关于我的书籍,不知道为什么其中令最多人感兴趣的题目总是离不开我如何赚钱,既然那么多人有兴趣,我今天便选定了这个题目。
“首先,让我回顾一下我和长实系的发展里程碑:1940年因战乱随家人从内地去港;1943年父亲因贫病失救去世,负起家庭重担;1950年创立长江塑胶厂;1971年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1972年长江实业集团上市;1979年从汇丰银行收购英资和记黄埔集团22.4%的股份。
“我个人和公司都是在竞争中成长。很多人只看到我今天的成就,而已经忘记甚至不理解其中的过程,我们公司现时拥有的一切,其实是经过全体人员多年努力的成果。
“2002年集团业务已遍布41个国家,雇员人数逾15万。我个人和公司都是在竞争中成长。我事业刚起步时,除了赤手空拳的一个人,我没有比其他竞争对手更优越的条件,一点儿也没有,这包括资金、人脉、市场等等。
“很多人常常有一个误解,以为我们公司快速扩展是和垄断市场有关,其实我个人和公司跟一般小公司一样,都是在不断的竞争中成长的。”
李嘉诚在经商上的成功不仅仅因为他自强不息的性格和诚实守信的品德,还因为他有着独特的经营智慧。李嘉诚总结的经商经验,给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顶的感觉。股神沃伦·巴菲特这样说过李嘉诚:“李先生是商业界的领袖,所有想赚钱的人都想效仿他。按照李先生所说的话做人、做生意,即使不能成为富豪,也绝不会是个穷人。”
本书挑拣了李嘉诚这几十年的经营智慧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加以详尽的剖析和阐释,力求将李嘉诚成功的精华思想呈现出来。
本书从李嘉诚创业开始讲起,一个个的精彩故事和一针见血的点评,使读者在有趣生动的故事中领悟到经营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