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采用舞台比喻的方式,将纷繁复杂的地用变更社会场景加以简化叙述,采用该比喻的手法是在对复杂历史时间可叙述的同时,也照顾到案例叙述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本书所选三个案例各有侧重,但都对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状态有所关联。案例一是农业地区向工业小镇转型的案例,矛盾的焦点是劳资纠纷;案例二则涉及矿业开采所带来的环境矛盾;案例三重点展示了原先以港口运输、加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进行产业转型,成为休闲、金融城市过程中的几个片断。 本书提出了一个三维的分析框架,并以此对本书的地用变更的案例进行全面分析。这三个维度分析的层次关系:第一是历史细节的维度,即从史实出发,围绕“是什么”的问题进行辨析;第二是权力分析的维度,偏重于政治分析的角度;第三是资本的时空维度,偏重于经济利益的角度,在更为宽泛的时间与空间视域中对历史进行理解。 作者简介 陈熙,200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后在瑞典Linkoping大学、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分别完成硕士、博士学业,2017年-2018年由教育部资助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进行博士后访学,现任北京建筑大学助理研究员、讲师。研究兴趣涉及美国社会文化、城市研究、认知语言学等方面。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由来及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三、本书结构及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五、本书的创新点及难点 第一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地用变更过程的舞台比喻 一、舞台比喻 二、舞台上的人物 三、舞台背后:隐匿的后台 第二节 舞台角逐背后的权力规律 一、权力概念 二、权力运作的方式 三、美国城市地用变更背后的权力运行属性 第三节 资本的空间扩张逻辑 一、空间的社会属性 二、资本的扩张性:更宽泛的时间与空间视角 三、舞台比喻的缺陷 第二章 案例一:阿帕拉契亚煤炭小镇的诞生 第一节 舞台的布景 第二节 舞台音乐:工业化的前奏 第三节 舞台上的人物 一、乡绅等本地权贵阶层 二、外来资本 三、劳工阶层 四、工会 第四节 剧情:权力结构的变化过程 一、土地资本的转移与权力精英 二、劳工阶层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变化 三、舞台背景音乐的转变:社会问题与工会 四、舞台剧的高潮:潘特溪大罢工(1912年) 第五节 结局与分析 第三章 案例二:矿业小镇工业化后期的环保斗争(20世纪70~90年代) 第一节 舞台的背景:历史变迁、时间过渡(20世纪20~60年代) 第二节 舞台音乐:对现代化的反思;对环保的关注 第三节 舞台上的人物 一、支持开山采煤者 二、反对开山采煤者 三、折中意见者 第四节 以法律为舞台的斗争 一、诉方(反对者开山采煤)的主要论点 二、辩方(支持者开山采煤)的应对 三、法庭判例 第五节 结局与分析 第四章 案例三:旧金山海港区的改造 第一节 舞台的布景 第二节 舞台音乐:后工业化与后现代城市 第三节 舞台人物 一、政府及市政管理方 二、地方商业权力精英 三、居民、劳动者等分散的利益相关者 第四节 舞台剧的情节:旧金山海港区的改造过程 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现代化的反思 二、20世纪七十年代的子案例:福特汽车公司vs.美国钢铁的建筑设计 三、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子案例:渔人码头地区改造中的一幕 第五节 舞台剧的结局 第六节 分析 第五章 对案例的三维分析 第一节 历史细节维度中的分析 一、无法摆脱自身利益影响的美国工会组织及环保团体 二、种族矛盾的背后往往是利益问题 三、自由、正义与被理想化的历史 四、地用变更的相关议题争论具有两分化的特点 第二节 政治权力维度中的分析 一、作为资源的土地及其背后所体现的社会权力分配 二、不同群体所掌握的权力资源及其来源 三、对权力资源的使用方式 四、权力角逐的舞台? 第三节 资本时空维度中的分析 一、围绕资本、利润、投资的不平衡竞技 二、在更长的历史时间中的分析 三、在更宽泛的地理空间中的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