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书由多位北大亚太研究院的名师学者共同撰写,是一套大家写给大家的中外文化交流通史读本。每位导师都着眼于自己的专攻领域,以严谨、科学的方法梳理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演进,分析不同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多方面多层次发展情况,帮助读者了解中外文化交流历史文化的概貌,把握其中的发展脉络和规律。本套书内容丰富,资料可靠,是中西方历史交流爱好者、学生、职场人士的极佳读本。
高毅,主要从事法国历史、欧美近代史、世界文明史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欧洲的分与合》(合著)等,译著有《傅柯的生死爱欲》、《他乡——以撒·柏林传》(合译)等。
作者为我们梳理了从17-18世纪、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一直到近期的中法文化交往的历史轨迹,历时与横向并存,从中可以体验到这种文化交往所产生的历史推动力。
第一章 17—18世纪中法文化相互渗透的不同规模与影响
第二章 中华文明对法国启蒙运动的贡献
第三章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中法文化的大规模互动
第四章 近期的发展:中法文化大融会及其他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人是安土重迁的。直到19世纪中期之前,中国人绝少主动云游至地处远西的欧洲,尽管他们可以不时地在中国的周边地区走走。法国人在西欧也算是很眷恋故土的民族了,可早在13世纪中期的时候就有一些法国人造访过中国。后来因蒙古人的扩张,一连四个多世纪中法国人基本上都没再现身中土,但随后就一发而不可收了:自17世纪后期开始的一个世纪里,来华的法国人一拨一拨的不绝如缕而且越来越多,直到18世纪末才因一些政治上的变故而中断了几十年(其间只有零星的一些法国传教士在中国内地坚持传教活动)。
可见法国人还是比中国人更喜欢长途旅行一些,结果就让他们占了历史的先机,做了中法文化交往进程的光荣的创始者。若要究其原因,倒也不难,这主要是因为法国人信奉天主教。天主教是一种有着强烈使命感的宗教,必欲将基督福音传遍全世界。因此,法国人比敬鬼神而远之的中国人就多了一种传教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