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小说系列》共4本,本册《何以慰藉自我》所选作家是施叔青、李黎、东年等11位名家,所选篇目都是重量级作家的代表作、成名作。
这是百年名家经历岁月洗礼的深刻感悟,这是小说经典形象在字里行间的展演。
特别邀请著名大学导师为每一篇作品撰写详细、全面、有深度的导读文章。
在风格多样的文字中,与作者、人物一起,于时代洪流中,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艰辛与流离异乡的孤独。
给每一个决定不再漫无目的读书的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何以慰藉自我(名师导读版)/为什么读小说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施叔青//李黎//东年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为什么读小说系列》共4本,本册《何以慰藉自我》所选作家是施叔青、李黎、东年等11位名家,所选篇目都是重量级作家的代表作、成名作。 这是百年名家经历岁月洗礼的深刻感悟,这是小说经典形象在字里行间的展演。 特别邀请著名大学导师为每一篇作品撰写详细、全面、有深度的导读文章。 在风格多样的文字中,与作者、人物一起,于时代洪流中,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艰辛与流离异乡的孤独。 给每一个决定不再漫无目的读书的人。 作者简介 李黎,1948年生,另有笔名薛荔。原名鲍利黎。安徽和县人,生于南京。1949年随父母去台湾。毕业于高雄女中、台湾大学历史学系﹐70年代赴美﹐就读普渡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曾任编辑及教职,现居美国加州斯坦福,专事写作。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出版小说﹑散文﹑翻译﹑电影剧本等逾三十部;获有多项小说奖﹑电影剧本奖(并摄成影片)。文学作品有《最后夜车》《袋鼠男人》《乐园不下雨》《悲怀书简》等三十余种,其中大陆出版有《西江月》(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昨日之河》(中华书局,2012)、《半生书缘》(三联书店,2013)、《芳草天涯》(三联书店,2019);译作《美丽新世界》(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等。个人网站为“李黎书房”(lhsueh.com)。 目录 第一章 浮世与浮城 浮世 李黎 浮世空惘,唯一确定者只有深沉的无力。 初旅之二——走贩人间 东年 越过河畔竹林的野风,在他四周掀起波涌的稻浪。 愫细怨——香港的故事之一 施叔青 即使如此华美贵重,也仍然是一个可以被交易、被收藏、被舍弃、被取代的东西。 第二章 父辈的黄昏 约克夏的黄昏 钟铁民 从“蓄积愤怒”到“品味生活”。 金水婶 王拓 刻苦、坚持、做人、经商、生活、持家、教育孩子,是被时代流失的人性本质。 赖索 黄凡 不再是重如泰山的殉道者,而是踩过无数坟头却俯伏于荣华权贵前的怯懦小丑。 日头雨 李永平 乡愁原来是一种母亲创痛,人子无能为力的创痛。 第三章 在太阳下 不朽者 张系国 不逃避不退缩,要永远有与宙斯对抗的意志。 吾土 洪醒夫 吾土吾民之声。 拾骨 舞鹤 总要归到人的普遍处境。 在太阳下 宋泽莱 岁月流逝半世纪,怕连上帝都为之噤语。 导语 一套书,带你4周读完华语百年经典。 每次阅读5分钟,2000字一篇权威导读入门。 全部为华语百年文学巅峰之作,20世纪文学史绕不过去的名家经典全收录。 独家特有26位著名大学中文导师倾力挑选、权威导读。 50位名家成名代表作,每个作家都自带流量和读者。 给每一个决定不再漫无目的读书的人。 读小说,就是在别人的世界里读自己的生活。重要的不是活得最好,而是活得最多。 除了勇气,我们几乎一无所有,不如干脆自由生活。 精彩页 浮世 李黎 浮世空惘,唯一确定者只有深沉的无力。 二十一世纪开始的时候,我正好满三十岁。菲比有一回这么对他说。 许多年以后,宁远还常会想到菲比说这话时的模样,或者说尤其是当时的情景,然而对其他一些事却又常很模糊,一闪而过难以捉摸细想,要用心回忆时便会疑疑惑惑的。虽说宁远是搞历史的,专业本能使得他对人时很敏锐,但是跟菲比有关的经验和记忆却总像掺杂了许许多多别的,当时的宁远有些弄不清也不存心想去弄清楚——那可以不去弄清楚的新鲜经验倒令他衷心愉快。所以后来回想起来,仿佛全都是浮在流动的光影色彩和香味上。认识菲比之前他对色感和嗅觉原是相当不在意的,跟历史的时空观念混为一谈更是近乎荒谬——对他而言。然而菲比好像就有这种本事,可以将他的逻辑与秩序轻易地颠仆错乱,并且完全不是有意的——对于她,那一切根本不在意中。 宁远清楚地记得那晚菲比讲这话时的情景。在她的住处,他膝前咖啡矮几上一只小竹篮里的干燥花瓣散发出复杂的香味——除了干花,还有刨木花屑、小松果、染了色的枯叶片等等,菲比和她的室友丽塔都喜欢这些香料,浴室、书架、床头上都放着,竹编小篮、日本描金黑漆盘、高脚敞口香槟玻璃杯和水晶碗里满满盛的都是。宁远家中从未放过这些,他的家庭摆设品位都还是早期的现代主义,线条果断冷静,有条有理——他的妻子是个生在美国的华裔,从小被训练了要比美国人更有条理来证明她自己,矫枉过正的结果是他们家成了没有任何小趣味零件的窗明几净。宁远头两回到菲比住处时,总觉得牵牵绊绊磕磕碰碰全是小东小西,一转身一甩手都会挥洒掉什么似的,总觉放不下心。 菲比说话时只略略把头转向他,眼睛还带瞟着电视机,膝上摊平一本书,耳上挂着镭射唱碟随身听的小耳机,宁远也像渐渐习惯了她屋里的香料味,一样习惯了菲比这一心可以数用而全皆心不在焉的本事。这时电视上放映的是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新闻回顾特别节目,只见五颜六色潮水般的人,没有止境似的蜂拥麇集在一块想必是极大的空间里。那惊人的浩浩轰轰的场面,人,不是穿红衣也像是红的,旗帜也像,是因为那气氛幻化成的澎湃的红潮,是人的体温与热度将大气染红了。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终结的特别报道,那一年世界上有几处地方都有这么多海潮般的人群,一些普通的建筑名词如“广场”“围墙”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理甚至历史名词。“九十年代即将到来,在这八十年代的终结……”旁白这么说着,宁远隔着茶几望向电视,菲比半侧的脸挡住了一小部分,却像贴在上头的另一重图像而具有某种意义。画面上出现广场青年的近镜头,菲比那毫无疑义的东方侧脸叠印在其上是毫不突兀的,尤其画面上的色彩亦是活泼喧哗,衬着她的黑发和五颜六色的毛衣极为谐和。凝视她一阵之后,她的容颜便如浮沉在潮水上,色泽早已告别八十年代流行的阳光海滩肤色,而已是九十年代的苍白月光了。 许是旁白说及“年代”“世纪”这些词提醒了她,菲比头一个想到的总是自身。“二十一世纪开始时我就三十岁了,好可怕,”她自言自语,“三十岁,那么老。”宁远听着生起一个远远超过三十的人必有的自卑,即使明知她一贯的漫无心机也还是反感,基于对自己有反感而产生的一份不快,宁远故意用不经意的平平声音说:“你今年十九,对不对?二十一世纪开始时你已经三十一了,不是三十——二十一世纪开始在公元二〇〇一年,不是公元二〇〇〇年。”他慢慢地却像用一口气说完,语气中的挑衅只有自己知道。然而又怎样呢,他立即意识到自己的无趣,因为对菲比是完全不需要这样的。果然她只把眼睛睁圆一下,耸耸肩好无所谓地说:“噢,是这样吗?那我是在二十世纪最后一年满三十岁。”她耸肩的方式是自己的特色,只将右肩朝上一提,头偏倾下去,像是要用脸颊去依偎肩膀,很快的一下便算耸过了肩,表示不在乎、搞不懂、懒得跟你争辩、无可无不可等种种意思,无声远胜有声。 宁远宽容的笑,对菲比只有这样,但他心中涌起寂寞。那电视上的影像不仅见证着八十年代的终结,对于宁远更像是印证了从世纪初以来历史上理想主义追求的幻灭,乌托邦永恒的失落。而这一切,却只是一个背景,为着衬托画面前十九岁的菲比。这个印象,刻板似的烙在他脑海中许许多多年。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