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时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人人皆能,在历目前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因而吟诵也是汉语诗文的活态。吟诵是我国很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认可的中国文化独特魅力之一,在靠前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整理了现代文献中关于吟诵的论述资料,是研究吟诵的重要资料性内容,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目录 唐文治(1865―1954) 《国文大义》――节《论文之声》 《(读文法笺注)序》 《桐城吴挚甫先生文评手迹跋》 《朱君叔子墓志铭》 《广西北流陈君柱尊墓志铭》 《(娄水琴人集)后序》 《无锡国专校友会春季大会训辞》 《论读文法》 《国文经纬贯通大义?例言》 《国文经纬贯通大义?自叙》 《国文经纬贯通大义?(秋声赋)书后》 《国文经纬贯通大义?(丰乐亭记)书后》 《国文经纬贯通大义?(诗?天保篇)书后》 《唐蔚芝先生读文灌音说明书》 陈彦衡(1868―1933) 《说谭》 章炳麟(1869―1936) 《论字书编制递变一》 梁启超(1873一1929) 《论幼学》 王季烈(1873一1952) 《蟥庐曲谈》 夏敬观(1875―1953) 《蕙风词话诠评》 王国维(1877―1927) 《人间词话》 《说(周颂)》 《清真先生遗事》 (1879―1942) 《小学识字教本》 鲁迅(1881―1936) 《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 《五猖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革命时代的文学》 《谈激烈》 《为了忘却的记念》 《关于(子见南子)》 《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 叶恭绰(1881―1968) 《(古槐书屋词)叙》 马一浮(1883一1967) 《病怀》 《(蠲戏斋诗)自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