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关于文化与影视文化研究 改革开放初期,理论界的学者们在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越来越关注文化的研究,甚至到了言必谈文化的地步。这一背景下,笔者当时涉足文化研究是从“永恒的悖论:无网之网——文化范畴发微”开始的,该成果是笔者1992年夏天,在广州返回安徽的火车上一气呵成的。后来,《中国文化研究》的主编阎纯德教授推荐了这份成果。继而,关于文化与电影、电视的共同性论述成为笔者关注的重心。至今仍然有新鲜感的成果是笔者所提出的“影像思维论”。近30年来,该命题仍被高度关注的事实证明了这一判断。同样具有重要价值的是笔者对电视文化、影视文化特征以及影视教育形态等问题的研究。至于电视文化的三种基本类型、电视文化环境等命题,都是顺应媒介发展态势展开的研究项目。 关于电视艺术与受众心理研究 从涉足电影到关注电视,从艺术到传播,大约可以窥见笔者的研究思路。连接艺术和传播的关键点,是从笔者关注受众命题开始的。很初的思考是以电视接受及受众心理为对象,并将其置于广义文化范畴的前提下进行研究与分析的。后续的研究中,多在电视艺术传播的现象层面铺陈思维的路径,加之有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推动,从传播的角度倒推对电视艺术的研判,就有了“港产TVB电视剧口语传播的三类模式及其演变动因”“香港TVB电视剧文本生产模式述要与启示”等成果。至于对电视节目及其某些现象的解读,只是偶尔思之、偶然得之,或仅具有补充的意义和价值,但仍是可以参考的、较为重要的方面。 作者简介 戴剑平,安徽人,教授,研究生导师。先后在高校任副主编、副社长、科研处长和系主任等职。现任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厦门理工学院特聘教授,广州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一级学科“影视与新媒体传播”方向负责人,戏剧影视学硕士一级学科“影视艺术”方向负责人,广东省重点学科“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广东珠江传媒智库专家,广州市社会应急专家等。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编 影视艺术研究 论新时期影视艺术观念的新变化 影像本体及其文化意义——对一种电影观念的描述 论影视艺术的观念体系 借鉴与融汇——论电影的非独特审美元素 技术的“艺术”渗透——电影剧作发展一隅 第二编 文化与影视文化研究 永恒的悖论:无网之网——文化范畴发微 综论电视文化与影像思维 影视文化特征论——以影视艺术存在为例 一种文化机制:广义影视教育的通俗形态及其构架 论文化与影视文化 电视文艺电视教育电视的商业形态 ——论电视文化的三种基本类型 电视文化环境说略 文化观念视域中的电视文化系统 第三编 电视艺术与受众心理研究 广义文化范畴中的电视接受及受众心理分析 互动与双解:“电视艺术”辩证 《平民英雄》:新节目新气象新追求 港产TVB电视剧口语传播的三类模式及其演变动因 ——以香港回归以来为时限 “学警”与“女警”的意蕴解读 ——新世纪以来港产电视剧的一个侧面 香港TVB电视剧文本生产模式述要与启示 第四编 媒介传播研究 高校学报的办刊方向与学术价值 ——以淡化内外稿观念为例 广告传播的影像形式说略 分众时代“另类媒体”举隅 ——中国高校学生平面媒体鸟瞰 广东媒介上的香港形象及其传播的话语走向 ——以回归十年间叶南方都市报曳和叶深圳特区报曳的新闻报道框架为例 粤港两地电视剧生产体制发展异同比较研究 第五编 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研究 青年族群网络电子商务活动状态写实 ——粤港两地在校本科生网络化生存调查之 青年族群网络使用及网络娱乐活动状态写真 ——粤港两地在校本科生网络化生存调查之 青年族群网络依赖状态写真 ——粤港两地在校本科生网络化生存状况调查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