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母亲留下的鲜血,两只小猴吓得闭上了眼睛,瑟瑟发抖地抱在一起。外乡人给小猴取名为“大宝”,给幼猴取名为“二宝”,用铁链将它们锁住,每天训练,如果不听命令,就用鞭子抽它们。那些看热闹的乡邻见外乡人的鞭子上浸透了鲜血,纷纷骂他残忍狠毒。
在外乡人的严厉调教下,两只小猴已能接受外乡人的一些简单指令了。这天,外乡人正在家里驯猴,过来一顶轿子,从轿子上下来一个妇人,外乡人一看,正是县令夫人。原来县令夫人听说外乡人家里有两只乖巧的猴子,就想来瞧瞧。
见到县令夫人,幼猴二宝好像突然见到了救星,一下就蹿进县令夫人的怀里。县令夫人爱怜地抚摸着二宝,对外乡人说:“这只猴子很乖巧,把它卖给我吧。”说完,也不管外乡人愿不愿意,扔下二两银子就返回轿中。见二宝要被带走,小猴大宝仰天长啼了两声,算是和弟弟作别。
一晃一年过去了,大宝长成了一只成年公猴,在外乡人面前也愈发听话,外乡人给它的指令,它都能得心应手地完成。外乡人觉得时机已到,就买了根长绳,带着大宝上了鹰子岩。清朝刑法规定,盗墓是重罪,抓住后要被处死。为了躲开行人,外乡人选择从山上动手。
外乡人用长绳拴住大宝的脖子,递给大宝一个口袋,指着藏棺山洞的方向,做了个装东西到袋子里的动作。大宝明白了,拎了口袋就往山洞方向跑去,外乡人就在后面放绳子。但绳子只放了二十多米就放不动了,原来山上多灌木,将绳子死死缠住,外乡人只好把大宝拉回来。
外乡人心烦意乱,密谋了一年的计划就这么完了?他不甘心。这时,大宝做了个动作,示意外乡人帮它把绳子解开,外乡人犹豫了。外乡人知道,这大宝聪明异常,如果解开绳子,无异于放虎归山。他想了半天,实在不愿一年的心血就此泡汤,决定赌一把,于是就把拴在大宝身上的绳子解开了。
大宝又向山洞跑去,一眨眼就没了影子。等了半个时辰,外乡人以为大宝跑了,正在唉声叹气,没想它咬着一件东西回来了。外乡人一看,原来是块尺把长、晶晶亮亮的玉如意,外乡人高兴得蹦起来,大叫“发财了”。
这天,大宝前前后后为外乡人拿回二十多件金银玉器,外乡人满载而归,回家后简直高兴得要发疯,他又打酒又割肉,高兴得喝了个酩酊大醉,连给大宝上锁都忘了,昏昏沉沉地倒头就睡了过去。
不料到了半夜,几个捕快来到外乡人的家里,将睡得死沉死沉的外乡人绑了起来,搜出他盗得的财宝,将他打入了死牢。
原来,大宝趁外乡人睡熟了,就拿了一块玉笏板来到县衙,找到弟弟二宝,让二宝将玉笏板送给县令夫人。县令夫人见猴子给她送礼,不由得大吃一惊,忙拿给县令看。县令见玉笏板正面写着“御赐”,背面写着“祝宰相公六十寿诞”,就知道是以前皇上御赐宰相的东西。县令是本地人,知道民间流传的“悬棺藏宝”的典故,问过夫人后,断定是外乡人盗了悬棺,当下就派捕快前去捉拿。
在证据面前,外乡人只好如实招供。原来,外乡人真名叫秦三,以前是个耍猴的,在家乡犯下命案,便逃到四川,在偏僻的大宁河躲藏。县令当即上报刑部,刑部依据《大清律》,判秦三剐刑,秋后处决。
到了秋天.大宁河已是寒风瑟瑟,许多百姓都涌到刑场看杀人,熙熙攘攘,如同过节一般。正要行刑时,有差人来报县令,说大宝和二宝死死地缠着一个看热闹的外地客商,把人家的外衣都撕烂了。县令早见过大宝和二宝的本事,知道这两只猴子颇有灵性,它们拦住那客商,一定是有什么隐情,就让差人把客商带来。
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