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概述
1.1 山里红形态及分布
1.2 山里红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1.2.1 黄酮类化合物
1.2.2 有机酸类化合物
1.2.3 其他成分
1.3 山里红成分分离及检测分析研究进展
1.3.1 山里红成分分离研究进展
1.3.2 山里红活性成分检测分析研究进展
1.4 山里红提取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4.1 降血脂
1.4.2 治疗心肌缺血
1.4.3 抑制细胞损伤
1.4.4 抗菌
1.5 山里红活性成分提取方法
1.5.1 浸渍提取法
1.5.2 热回流提取法
1.5.3 超声辅助提取法
1.5.4 微波辅助提取法
1.6 生物利用度
1.7 超细微粉制备技术
1.7.1 传统超细微粉制备技术
1.7.2 现代超细微粉制备技术
1.8 山里红活性成分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HPLC同时测定山里红中7种主要活性成分
2.1 山里红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2.1.1 绿原酸
2.1.2 牡荆素-4″-O-葡萄糖苷
2.1.3 牡荆素-2″-O-鼠李糖苷
2.1.4 荭草苷
2.1.5 芦丁
2.1.6 牡荆素
2.1.7 金丝桃苷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2 HPLC的建立
2.2.3 方法学验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色谱条件筛选
2.3.2 方法学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超声辅助提取山里红叶中活性成分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单因素实验
3.2.2 响应面实验设计
3.2.3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3.2.4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3.3.2 响应面实验结果
3.3.3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波辅助酸水解转化山里红叶中活性成分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酸浓度
4.2.2 微波时间
4.2.3 液固比
4.2.4 乙醇浓度
4.2.5 微波温度
4.2.6 微波功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酸浓度对VIT收率的影响
4.3.2 微波时间对VIT收率的影响
4.3.3 液固比对VIT收率的影响
4.3.4 乙醇浓度对VIT收率的影响
4.3.5 微波温度对VIT收率的影响
4.3.6 微波功率对VIT收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山里红活性成分季节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1 实验材料与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样品处理
5.2.2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近十年气候因子的变化统计分析
5.3.2 山里红活性成分含量季节动态
5.3.3 相关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山里红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和促血管生成能力
6.1 实验材料与试剂
6.2 实验方法
6.2.1 山里红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测定
6.2.2 CAM实验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山里红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分析
6.3.2 CAM实验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山里红叶转化物超细微粉的制备及其表征
7.1 实验材料与设备
7.2 实验方法
7.2.1 SAS制备山里红叶转化物超细微粉
7.2.2 单因素实验设计
7.2.3 正交试验设计
7.2.4 山里红叶转化物超细微粉粒径的测定
7.2.5 扫描电镜观察
7.2.6 X射线衍射分析
7.2.7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
7.2.8 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
7.2.9 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单因素实验
7.3.2 正交试验
7.3.3 超细微粉制备前后对比
7.3.4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7.3.5 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
7.3.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结果
7.3.7 体外溶出度结果分析
7.3.8 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评价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山里红叶提取物的降血脂活性
8.1 实验材料与设备
8.2 实验方法
8.2.1 急性毒性实验
8.2.2 动物分组及体重统计
8.2.3 肝部脏器系数
8.2.4 高血脂生化指标检测
8.2.5 肝组织切片
8.2.6 统计分析
8.3 结果与讨论
8.3.1 急性毒性实验
8.3.2 体重变化实验
8.3.3 小鼠肝部脏器系数
8.3.4 高血脂生化指标检测
8.3.5 肝组织切片
8.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已发表的与本书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附录2 作者正在申请的与本书内容相关的国家发明
附录3 本书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照片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