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张正江(1970一),男,土家族,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籍,1995年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专业本科毕业,1998年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毕业,1998―2000在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工作,2000―2003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工作,2003―2006在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习,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7―2009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至今,在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学部工作,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德育原理、美育原理、中国教育史、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主持并完成级课题3项,著作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美育发展研究》《德育范式论》《理性德育论》《道德教育的革命:道德事实教育论》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十多篇。 目录 绪 论 一、德育是什么 一、德育的可能性 二、德育研究的解释学方法论 篇 德育的人类学基础:生物人类学 章 人与其他动物的关系 一、人类的由来 二、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的生物相似性 三、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的文化相似性 四、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人性论 一、人性的各种观点 二、研究人性问题的三个视角 三、事实判断视角下的人性 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性的利己主义观 五、人的利己本性的意义 第二篇 德育的伦理学基础:科学伦理学 第三章 事实与价值统一论 一、休谟法则与休谟问题 二、若干对休谟法则的批判之批判 三、破解休谟法则的入口 四、愿望、价值及其客观性 五、人有自由意志吗 六、破解休谟法则带来的伟大意义 第四章 道德论 一、伦理学的主要思想流派 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第三篇 德育的发展心理学基础:个体道德发展论 第五章 个体道德发展的理论 一、当今世界普通个人道德发展状况猜想 二、皮亚杰的个体道德发展理论 三、柯尔伯格的个体道德发展理论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五、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第六章 个体道德发展影响因素论 一、遗传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 二、自然环境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 三、社会环境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 四、家庭和学校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 五、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实践活动对道德发展的影响 六、个体道德发展的过程与规律 第四篇 德育效应论 第七章 德育功能与价值论 一、德育功能与德育价值概述 二、德育的政治功能 三、德育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功能 四、德育价值与德育价值观 第八章 德育人权论 一、人权概述 二、道德领域中侵犯人权的现象 三、德育活动中侵犯学生基本人权的现象 四、德育活动中教师基本人权得不到保障的现象 五、人权教育论 第五篇 德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论 第九章 德育目的论 一、德育目的概论 二、德育的社会目的 三、德育的个体目的 第十章 德育培养目标论 一、培养习俗道德 二、培养理性道德 三、培养道德信仰 第六篇 德育实施论 第十一章 间接德育论 一、间接德育的作用与意义 二、间接德育不必专业化 三、间接德育终结论 第十二章 直接德育论 一、直接经验德育反思 二、专业德育散论 三、专业德育过程的起点:“多开端说”批判 四、杜威的直接道德教学思想 内容推荐 德育学的科学化,不仅是德育实践的需要,也是德育学这门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本书论述了德育的人类学、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与发展,阐明了德育科学化的重要性,全书分六篇,从德育的人类学基础:生物人类学、德育的伦理学基础:科学伦理学、德育的发展心理学基础:个体道德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