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有些女孩吟了不该吟的诗(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晓风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老师,您的平剧剧本应该抽点儿时间整理出来发表。”

“我也是这样想呀!”他无奈地叹了口气,“我每次一想到发表,就觉得到处都是缺点,几乎想整个重新写过——可是,心里不免又想,唉,既然要花那么多功夫,不如干脆写一本新的……”

“好啊,那就写一个新的!”

“可是,想想旧的还没有修整好,何必又弄新的?”

唉,这真是可怕的循环。我常想,世间一流的人才往往由于求全心切反而没有写下什么,大概执着笔的,多半是二流以下的角色。

老师去世后,我忍不住有几分生气,世间有些胡乱出版的人是“造孽”,但惜墨如金,竟至不立文字则对晚辈而言近乎“残忍”。对“造孽”的人,历史还有办法,不多久,他们的油墨污染便成陈迹,但不勤事写作的人连历史也对他们无可奈何。倒是一本《戏剧纵横谈》在编辑的半逼半催下以写随笔心情反而写出来了,算是不幸中的小幸。

有一天和尉素秋先生谈起,她也和我持一样的看法,她说:“唉,每天看讣闻都有一些朋友是带着满肚子学问死的——可惜了。”

老师在世时,我和他虽每有会意深契之处,但也有不少时候,老师坚持他的看法,我则坚持我的。如果老师今日复生,我第一件急于和他辩驳的事便是坚持他至少要写两部书,~部是关于戏剧理论;另一部则应该至少包括十个平剧剧本,他不应该只做我们这一代的老师,他应该做以后很多代年轻人的老师……

可是老师已不在了,深夜里我打电话和谁争论去呢?

对于我的戏剧演出,老师的意见也甚多,不论是“灯光”“表演”“舞台设计”“舞蹈”他都“有意见”,事实上俞老师是个连对自己都“有意见”的人,他的可爱正在他的“有意见”。他的意见有的我同意,有的我不同意,但无论如何,我十分感动于每次演戏他必然来看的关切,而且还让怡太旅行社为我们的演出特别赞助一个广告。

老师说对说错表情都极强烈,认为正确时,他会一叠声地说:“对,对,对,对……”

每一个对字都说得清晰、缓慢、悠长,而且几乎等节拍,认为不正确时,他会“嘿嘿”而笑,摇头,说:“完全不对,完全不对……”

令我惊讶的是老师完全不赞同比较文学,记得我第一次试着和他谈谈一位学者所写的关于元杂剧的悲剧观,他立刻拒绝了,并且说:

“晓风,你要知道,中国和西洋是完全不同的,完全不同的,一点儿相同的都没有!”

“好,”我不服气,“就算比出来的结果是‘一无可比’,也是一种比较研究啊!”

可是老师不为所动,他仍坚持中国的戏就是中国的戏,没有比较的必要,也没有比较的可能。

“举例而言,”好多次以后我仍不死心,“莎士比亚和中国的悲剧里在最严肃、最正经的时候,却常常冒出一段科诨——而且,常常还是黄色的,这不是十分相似的吗?”

“那是因为观众都是新兴的小市民的缘故。”

奇怪,老师肯承认它们相似,但他仍反对比较文学。后来,我发觉俞老师和其他年轻人在各方面的看法也每有不同,到头来各人还是保持了各人的看法,而师生,也仍然是师生。

P4-5

作者简介
张晓风,中国当代有名散文家,毕业于台湾地区东吴大学,教授国学及文学创作40余年。
2009年获台湾地区中国文艺协会散文创作荣誉文艺奖章,享誉华人世界的古典文学学者、散文家、戏剧家和评论家。
被赞为“近五十年华语文学很温柔的一支笔”,文章入选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多次被选作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你还没有爱过》《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星星都已经到齐了》《送你一个字》《玉想》等,戏剧《武陵人》《和氏璧》等,作品曾获中山文艺散文奖、吴三连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书评(媒体评论)

晓风的智能是一种洞悉与悲悯的智能,她的爱是一种执着与坚毅的爱,她的同情是一种无私与绵远的同情,她的力量,是一种收敛自如的光芒。

——席慕蓉

目录

第一辑 你不能要求简单的答案

 孤意与深情

 我喜欢

 到山中去

 你要做什么

 初心

 立志把自己惯坏

 我在

 我想走进那则笑话里去

 林中杂想

 你不能要求简单的答案

 我有

第二辑 遇见

 地毯的那一端

 种种有情

 母亲的羽衣

 许士林的独自

 重读一封前世的信

 情怀

 给我一个解释

 生活赋

 巷子里的老妈妈

 遇见

 “浮生若梦啊!”他说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第三辑 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一个女人的爱情观

 只因为年轻啊

 人生的什么和什么

 生命,以什么单位计量

 我有一个梦

 不朽的失眠

 例外的惭愧

 我恨我不能如此抱怨

 月,阙也

 春之怀古

 行道树

 没有谈过恋爱的

第四辑 有些女孩,吟了不该吟的诗

 初绽的诗篇

 有些女孩,吟了不该吟的诗

 魔季

 玉想

 咱们小人物要多多说话

 秋千上的女子

 尘缘

 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

 东邻的竹和西邻的壁

 你的侧影好美

 其实,你跟我都是借道前行的过路人

 炎凉

 别人的同学会

序言

我的散文观(代序)

楔子

有人要我说一说我的散文观。

“你出过的散文集超过十册了吧?应该很有资格发表点儿意见了。”

“可是,我自己并不这么想!”

“咦?为什么,装谦虚吗?”

“不,不,这跟谦不谦、虚不虚无关,我说个譬喻你听:这就如同,有的女人能生,生了十几二十胎(纪录上还有更多的),但这女人,其实你要她站上台来讲述胚胎、卵子、精子、子宫……她却一概不知!”

“但是,写散文这件事不好拿生孩子来比,我想,写散文总会多一些专业性吧!”

“也许,但有一点,这两件事是相同的:那就是郑愁予诗里说的:‘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生孩子,是因为非生不可,胎死腹中是很严重的。写文章也是非写不可,不写,地都会裂、山都会崩。你想,人在这种时候,哪里会有什么理论和观点可言,只是‘忍不住’而已。”

“不过,不过,你随便说两句不行吗,例如感言什么的?”

“有人生了孩子还要发表‘生儿演说’的吗?生小孩很累唉!生完了就该休息了吧!”

“唉,不过要你表示表示意见,没什么大不了啦!反正一百个、一千个人里面未必有一个人听你,你就当自言自语好玩儿嘛!又不是什么‘一言而为天下法’。”

“咦!这句话还有点儿道理,我姑且随便聊聊。”

“噢,你是写散文的。”

“哇!你是写剧本的!”

偶然,在某些场合,我会碰上一些异国人士,有时我必须自我介绍,有时是朋友替我介绍。这对手,十之八九,以后是看不到的了,这不过是一面之雅,又不是什么义结金兰,犯不着好好交代身家,所以多半随便说一句:“How do you do?”也就算了。

不过也有人会多问几句的。或许受朋友瞎捧所蛊,便不免兴致高昂。一般而言,如果朋友说我是“林太太”,就没人有兴趣再多问什么了。如果说是“教授”,人家也只礼貌地致敬一下。朋友如果说“名作家”,那老外就不免有几分兴趣,接下来的问题便是:“请问,你写什么?”

我多半的回答是:“哦,我写散文。”这种答案有点儿令他们失望,当然,他也不方便表现出来,只好草草敷衍我一下,就走开了,顶多加一句:“噢,你是写散文的。”

我也偶然兴起,想做个实验,便说“I am a playwriter”(我是写剧本的)。这下可不得了,对方立刻双眼放光,人也几乎要弹跳起来:“哇!哇!哇!你是写剧本的呀!”唉,有些事,读书是读不出来的,如果有一本书来告诉我:。西方文学,重剧本而轻散文。”我读了也不觉什么。但当面看到人家对我的两种面目,不免感慨良多。我常常心里暗笑:“唉!唉!你这老外真不晓事,写剧本是小技耳,写散文才是真正的大业咧!”

在台湾,如果问出版商,什么书最有销路,你得到的答案一般是:“散文最有销路!”(虽然小说和诗偶然也畅销。)看来,老外喜欢那些故事和情节。但老中所喜欢的散文却没有那些花哨。老中为什么要喜欢散文?这恐怕是说来话长的话题了。

三个譬喻

至于散文和它另一个近亲“诗歌”之间怎么分?有人打譬喻,说:诗如酒,散文如水。诗如舞,散文如行路。诗如唱歌,散文如说话。如果跟着这个譬喻想下去,诗好像比散文“专业”,或者说,“高尚”。

但是我并不这么想。

好酒我喝过,好水却不常喝到,我唯一牢记且怀念的水是有一次去走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去一个叫哥伦比亚大冰原的地方,我带着个小瓶子,在融冰中舀了一点水,喝下去,甘洌冰清,令人忍不住想对天“谢水”(基督徒有“谢饭”之礼仪),原来水是这么好喝的。至于我日常喝的,其实都只是“维生所需”而已。

至于舞蹈,我也大致知道一些这城市中的优秀舞蹈家。至于谁行路如玉树临风,好像我反而想不起来。印象里行走得高贵的人好像只有两个明星,男的是史都华·格兰杰,女的是凯瑟琳·赫本,此二人有帝后风仪。至于奥黛丽·赫本也不错,但只像公主而已。

至于说话和唱歌,我倒都听过好的。不过,说得好的,还是比唱得好的为少。

以上三例,刚好说明散文其实是“易学难工”的,好水比好酒难求,“善于美姿走路的”比“善舞者”难求,“善说话的人”比“善歌者”难求。

从那三个譬喻可以看出散文的特质,它不侧重故事、情节。一般而言,它也不去虚构什么。它更不在乎押韵造成的“音乐性加分”。它在大多数状况下无法入歌。它和读者素面相见,却足感人。它凭借的不是招数,而是内功。

内功?内功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

李白写《春夜宴桃李园序》,一开头的句子便是:“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李白写的绝不是“记叙文”,他的企图也绝不是记录某一次宴会的盛况而已。他是把一生累积的见识,来写这一小篇文章,这叫内功。

王禹傅写《黄冈竹楼记》,其中有些句子形容竹楼之雅,可算得很唯美的句子,如:“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但最令人心疼的句子却是在行家告诉他竹楼的寿命一般不过十年,如果做加工处理,可至二十年。然而,他拒绝了,他在历数自己宦途流离的记录之后加上一句:“……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这一句,把整篇文章提到不一样的高度,借王国维的话,这叫“感慨遂深”。当然,你也可以叫它为“内功”。

如果要归纳一下,容我这样说吧:

1.散文是一种老中特别喜欢写、喜欢读的文类。

2.散文可以浅,浅得像谈话;可以深,深得像骈文。但都直话直说,直抒胸臆!是一种透明的文体。

3.读者在阅读散文时,希望读到的东西如下:

A.希望读到好的文笔、好的修辞。

B.希望读到对人生的观察和体悟。

C.希望隐隐如对作者,但并不像日本人爱读“私小说”那样,因此散文读者想知道的是作者的生活、见识和心境,“私小说”的读者想知道的多半是作者的隐私,特别是性的隐私。

D.希望收获到“感性的感动”,也希望读到“知性的深度”。

E.一般人购买散文,是因为他们相信,不久以后,他们会再读它一次。很少有人会“再一次读看过的小说”,可是有很多人“一再读他看过的散文”。

在古代文学史里有两位(其实当然不止此数)文人,其一是诗人,另一位是词人,这两个人都曾因为写散文写得太好,害得他们的某首诗词竟然失了色。

其一是陶渊明,有一次,他本来是要写桃花源诗的,但不得不先把去桃花源的渔人的航船日志公布一下。不过,因为这篇用散文体写成的序太精彩了,结果大家都去念“晋太元中,武陵人……”至于“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有谁知道呢?

其二是姜白石,他自度了一阕词叫《扬州慢》。不过,同样的,他也必须说明一下,他眼中的扬州如何在一番战火之余成衰败零落。那篇插在词前的小序写得太好,结果有人认为“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比词更耐读,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这两个例子,其实都说明散文的胜利。没有故事的华服,没有韵律的化妆,散文素着一张脸,兀自美丽。借王国维的话是“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二分之一的擎天柱

在西方,散文是三大文体(戏剧、小说、诗歌)之外的小附庸。在中文世界,散文是二分之一的擎天柱(我们分文章为“散文”“韵文”两类)。

我喜欢散文(虽然也喜欢其他三类),我喜欢我在此行列中执勤,我喜欢这是一个老外看不出好处的文类,我喜欢和我“同文”的人来分享它的深雅和醇厚。

内容推荐

《有些女孩吟了不该吟的诗(精)》是张晓风散文精选,所选篇章均是张晓风四十余年创作生涯的经典之作,其中多篇文章入选了全国或地方的语文教材,其中有为人处世的哲理,也有感人至深的情怀,有对生活向上向善的追求,也有对人生五味杂陈的思考,以期寄广大读者能从中求得一分真善美,汲取更多有助于成长的养料。

编辑推荐

名家名作,这本《有些女孩吟了不该吟的诗(精)》选取了张晓风不同时期代表性散文,在纷繁世界中找到一处宁静的心灵归属。

张晓风先生是知名作家,她的文章多次入选中学生课外阅读,多次获得各种文学类奖项,内容温情通俗、含义深刻。她的书籍的销售状况一直非常热销,属于经典的常销书,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清丽隽永的文字,使你放下心中所有不必要的执念,从容面对生活、婚姻、事业中的迷茫与困惑,终获平和、幸福、安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