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人格
人格,即人的品格,即人品加格调。看一个人,人们首先不是看他思想的价值取向,往往看他的品位如何。古今中外一切推动人类进步的伟大人物,无不注重自己人格的塑造与培育。他们不仅在事业上给后人留下永恒的印记,而且在人格上也熠熠生辉,令人景仰;他们不但思想上进步,而且人格高尚。在世界近代史上的华盛顿、林肯、马克思、恩格斯、甘地、孙中山、陈独秀等,他们无不具有典型的健康人格,给人们留下鲜明形象。他们的人品与格调高于常人。
人格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它是个体本质较为稳定的存在状态。现代意义上的人格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文化的、社会的、道德的和审美的这些要素。人格的核心意义是指个体行为模式表达出来的关于自身精神价值的自觉意识。人的政治行为、思想意识可能变化较快,但是人的品格是比较稳定的,有的是一生不变。
正因为人格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伦理和审美诸因素中掌握,那么,要评价一个伟人的人格,不能不充分考虑其系统性。否则是只看树木不见森林。而我们要对周恩来这样一位在中国和世界上活动五六十年的国家领导人的人格进行评说,那将是十分困难,非一部鸿篇巨制不可。本篇只能就周恩来文化人格作出较系统论述,因为这一点有着特殊的社会现实意义。而其他几方面人格论述只是概观而已。
人格学和有些学科联系十分密切,在界定人物人格研究时很容易造成混淆。如人格和气质,人格与价值,生理人格与心理人格等。所以在分别研究过程中,每个具体人格只具有相对意义。
一、生理人格
生理人格主要指身体素质,即生命个体的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和内分泌八大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稳定、平衡和健康。周恩来虽然在少年、青年时期有一段困苦的经历,在战争年代过着艰苦生活,但他身体一直是健康的。这是他整个健康人格的基础。正因他身体健壮、各部位比例匀称,使他在仪表上显得英姿潇洒、机敏干练,为其他方面人格的再塑奠定了基石。
二、心理人格
心理人格是个体稳定心理要素和特征的总和,表现为人的自我意识的智力与创造力、情绪与感情、气质与性格以及健康心理等等。周恩来一生中表现了自我意识的统一,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统一。他自强、自尊、自重,能冷静评估自我。周恩来有着极高的智商、敏锐和宏远的观察力,有极强的记忆力,缜密的思维能力。他在生活中有着难以描述的耐力、韧力。他有听觉型、运动型、混合型记忆复杂事物的特长。他的思维具有广度、深度、速度、韧度、精确度和发散度。他能马上想起多少年以前的事情,能认出几十年前认识的人,并能准确叫出他的名字。他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敏捷就像“水银泻地”(郭沫若语)。他的情绪是以外向型为主,辅以内向型的双重稳定型。他有极强的控制情绪的能力——如果政治生活需要这样的话。他自然而然地就能把兴奋而冷静、沉思果断、外柔内刚奇妙地组合在一起。在性格上他是理智的外向型,无论他遇到悲伤怎样放士声恸哭,他还会用理性来平衡自己。他善于交际、活泼天真,一颗赤子之心毫无掩藏。当需要为正义献身时,他临危而不惧,坦然而自若。因为周恩来有健康的心理人格,能充分发挥身心的潜能和活力。笔者看“文化大革命”历史资料时常想,周恩来已古稀之年,已握有总理之权,用十几个、二十几个小时和红卫兵谈判,他哪来那么大的耐心,哪来那么大的韧性力,哪来那么大的精力?如果仅用他忠于人民这一说法,肯定不全面。如果用周恩来心理人格再来分析一下,恐怕会多得几个答案。
三、社会人格
所谓社会人格,即社会学人格,指的是个体与社会能够保持和谐关系的“调适人格”。与“调适人格”对应的是“解组人格”。譬如,某人自己到了新的国度去生活,要适应那里风土人情、自然环境、饮食习惯等,这就是有社会人格了。当中国进入了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社会环境之中,要适应竞争,要有商品意识、自立意识,这都是调适人格。反之,如果你仍然要按计划经济思维去生活,行不通就骂街或自杀,就是“解组人格”。当然,调适人格绝对不是随风倒,不是政治上的机会主义.不是没有个性,而是指顺应社会正义、社会历史潮流。在顺应的同时,保持个体自由与自觉。
周恩来一生中总是站在时代前列,代表人民的利益,与社会处于调适关系之中。这里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当他所热爱的共产党几度在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的时候,当党的最高领袖某些观点明显和人民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怎样调适这些就显得极为困难。这时周恩来会始终和整个社会调适,把这个作为原则。怎么处理和最高领袖的关系呢?怎样处理和指导思想上“左”的路线政策的关系呢?如果和这些有违社会进步的潮流去调适,肯定会远离人民利益。这里边,人格本身就解决不了,只能用策略原则了。但是不管环境多么险恶,个人有多么危险,如指挥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和李德争议,他都没有解组人格现象。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周恩来一生在时代潮流面前表现得如鱼得水,如鸟鸢空,是调适人格使然。
P3-5
刘济生,汉族,1949年2月生,内蒙古民族大学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自治区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带头人,全国很好教师,中国思想生平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有:思想生平、理论、中国现代化、思想生平、中国改革、传统文化、文化产业等。在《党史研究》、《近代中国与文物》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已出版《解读》、《历史的误读》、《突破与变革》、《重新发现历史》、《与中国传统文化》等学术专著;参著、合著《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历史的宿命》、《世界文化产业园》、《世博映像》等。提出了“精神”、“秦家店”、“四大传统文化”等概念与命题,在学术界产生影响。
学习周恩来,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民主法治精神、艰苦朴素的人生品格。刘济生教授《解读周恩来》在这方面论述得很好,此书值得一读!
——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顾问、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周秉德
我在总理身边工作八年,才真正懂得7什么是美德。刘济生教授《解读周恩来》一书以精炼的文笔、以生动实例、新颖的观点,深刻、多侧面地诠释了周总理的美德。此书值得品读。
——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武警指挥学院原副院长纪东将军
周恩来精神是党魂、国魂、民族之魂!弘扬周恩来精神功在当代,泽被千秋!感谢刘济生教授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中国战略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罗援将军
在《解读周恩来》的第二版即将付梓之际,笔者真实地感到:周恩来的伟大是非常难写的,真正写出一个真实的周恩来绝对不容易。周恩来的一生波澜壮阔、涉及范围之广、政治环境之复杂、文化背景之繁富真是世所罕见。除此之外,国人误解周恩来的人不在少数,斗争决定一切的思维还很有市场,这些对于正确理解周恩来殊非易事。
笔者只是写了周恩来的形象、思想、精神、业绩、经历的几个片段而已,完整的周恩来需要千千万万个研究人员,用数千部著作和数千篇文章才能完成。每部这类著作都有局限性:笔者看到的周恩来著作,绝大多数把他写成一个共产党员,写成一个革命家,写成一个人民的公仆,写成一个国家领导人,在这个领域里写尽了完美无缺的周恩来。在此范围之外,写民族性、人民性、人性、美学的、文化的、精神的、普通人的周恩来,就显得贫乏了。国外人写的周恩来涉及的领域要广泛得多,但是,周恩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对于他们基本上是盲区。
周恩来是一个全方位的伟大人物:他不仅仅是一个共产党人,是一个革命家,是一个人民公仆,是一个理想的实践者;同时他还是年轻的诗人,是一个政治道德的维护者,是穷人的朋友,是知识分子的保护人,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帮助者,是新闻自由、创作自由的护佑神。他几乎没有私敌,是国际上朋友最多的国家领导人。除此之外,他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肖子,又是西方民主的信仰者和实践家;他既是无神论的实践者、宣传者,又对世界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表示宽容和欣赏;他像切·格瓦拉那样具有强烈的理想的追求,却克服格瓦拉的空想,非常冷静地在经济领域求真务实,关注百姓的生活,主张用市场经济的规则对外进行交流;他热爱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却对里面的糟粕毫不留情地批判,又对所有的民族的文化都由衷地欣赏。
他充满赤子之心,在艰难危险面前敢于载歌载舞、挥洒自如;他身为大国总理日理万机、食不甘昧,却能忙里偷闲,关照身边工作人员的家庭经济困难,知道身边工作人员的生儿育女;他去坐一趟公共汽车,体验一下下层民众的甘苦;他关心文艺工作者,看一下他们的文艺作品;有时下厨做一道红烧狮子头,让家族的长者、朋友、艺术家尝一尝“美食家”的手艺。风暴来临,别人胆战心惊的时候,他还能作无事状,和群众一起高歌,给人以轻松和愉快。他拥有一颗童孩之心,毫无掩饰地在同事们面前痛哭父亲的亡故,因战友的牺牲而放声号啕;他有时也毫不掩饰自己对他人的干坏事而大发雷霆,他敢怒敢言,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内性情表达最充分的领导人;在多数的情况下却是温文尔雅、干练倜傥,一派绅士风度。
周恩来常常遭到误解,在好多场合可以为自己辩护,他没有.几乎谈到自己的时候就是没完没了地检讨。尽管如此,他不会被别人轻易打倒。在险象环生的党内斗争的环境里,他虽有焦虑,亦能“大方无隅”、“大象无形”地让对手打空。他充分运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他一生中非常珍惜时间,珍惜每一分钟去工作,但是他又能用充分的时间去没完没了地谈判。在安逸的环境下,他却能预见潜在的危险和政治风暴的来临。他让时间给自己一个满意结局,让历史给自己作出结论。
“丹青难写是精神”,这是王安石的绝笔诗中的一句话。周恩来的事迹比较容易写,困难的是把这个伟大人物的精神书写出来。笔者特别喜欢传记作品的阅读,每当领悟到传主的震撼人心的精神时,往往暗自流泪,甚至不能自已。每当拿起笔来写周恩来的时候,往往想,能把他的精神写出来吗?写出来的精神能感动人吗?感动不了人,那还叫周恩来?他的真人真事都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写在自己的作品里,人物精神反而失去了震撼人的魅力,怎样感动人?笔者认为写好伟人的精神,一定要和传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心灵沟通。这种沟通本身就是自己灵魂的升华。那就得学习周恩来的精神,了解那个时代,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尤其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风雨。读懂青年周恩来就要了解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极其艰难的事情!你要坐下来读他读过的书。
周恩来是伟大的哲人,不在乎一朝一夕之得失。好多人把周恩来看成是那个时代的和事佬,折中主义者,明哲保身,“不倒翁”。还有人认为,周恩来如果在“文化大革命”中奋起反击,这场灾难会早5年结束,如此等等。周恩来是无原则的和事佬,这是不了解周恩来的人一个通行看法。笔者倒是想,中国人对历史的健忘是任何民族无法比拟的。“文化大革命”是个什么样子,个人崇拜有多大的作用,一些人竟然忘得一干二净了。在毛泽东的生前,那些想战胜个人崇拜的人,所有的理性努力都一次一次失败了。你能够制造出一个比毛泽东还要强大、更狂热崇拜的领袖人物吗?在毛泽东去世之后,有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思想解放,依然没有阻止住1990年代初的新一轮毛泽东热。那么多人打着反对和平演变的旗帜,重新祭起阶级斗争、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亡灵拖历史前进的步伐。直至今天依然有那么多影视作品转弯抹角地制造神话,在这些影视作品里,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人在毛泽东面前依然是谦恭的小学生。
中国人有一种惯性的思维方法:斗争或专制。认为除了斗争没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人类历史上确确实实斗争了几千几万年了。人类还有通过制度、智慧、科学解决矛盾的方法。周恩来就是在没有充分民主的环境下,在必要的时候放弃正面斗争的方式,通过制度、智慧、科学方法来解决矛盾的。斗争是必要的,但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万能的。斗争是快刀斩乱麻,但也有后遗症,有历史的伤口。在专横的政治条件下,妥协有时候于事无补,但有时候也不伤国家与民族的元气。 中国的道家就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后胜利的不一定是政治强权。相信强权理论的人是法家那一套。周恩来恰恰是对法家不屑一顾的,笑到最后的不是强权主义者。值得告诉大家的,笔者指出了周恩来在斗争和妥协之间寻找到了一种新方式,这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非常灵验,即政治协调。政治协调具有求同、协商、让步、缓和、等待、迂回、共处、疏导、调停、超越等内容。这些子系统有互相包含、互相渗透、综合运用的特点。周恩来在强权之下没有放弃,没有灰心,没有穷技,而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的政治智慧。当惊涛骇浪冲来的时候,害怕的人逃跑,结果被后面排山倒海的巨浪卷人大海里面,甚至拍死在岸边;简单的人直挺挺地站在那里,视死如归,后果与逃跑的人是一样的,也是无影无踪。而周恩来是顺势立在潮头,做“弄潮儿”,与大海共舞,与魔鬼下棋。艺高人胆大,体壮不怕寒!把中国政治领会得入木三分,运用得出神人化,不是谁都能够做得到的。
国民素质的提高是迫在眉睫的,大家都不懂历史、戏说历史是非常可怕的。让人们去忘记刚刚过去的历史是不明智的。用百分之百、纯而又纯的政治道德尺子衡量历史人物,实在不可取,政治家生活在一个非常实际的环境,而不是真空的政治环境。在民主法制缺失的环境下,政治不是纯洁的,往往是肮脏的。让一个在这种环境下做好事的人洁身自好,用显微镜看他的瑕疵,岂不过于残忍?岂不天方夜谭?
2001年,笔者的《解读周恩来》一书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送出版社之前,我把书稿在炎炎夏日的6月28日交给了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刚刚从周恩来组组长退下来的力平教授。笔者对自己的研究没有把握,交付力平老师把关。在力平老师看目录的时候,笑容舒展开来,不住地点头。一个月后,稿件让朋友替我取回,里面有力平老师的一封长信,在充分肯定了笔者的成绩的时候,也指出了书中的一些毛病。按照力平老师的指导笔者认真做了修改。此书的出版,真正的得益于力平老师的指导。至今还怀念为了笔者著作的出版付出巨大精力的力平老师。2005年5月,力平老师在78岁的时候溘然长逝,离开了我们!力老虽然已过古稀,但我们大家仍然感到是天不假年。这是10年之后的1月,笔者想到此书的再版,然而疑难处处,无法程门立雪,每当忆起依然痛楚不已,并深以为憾!
这次再版增加了6篇,删改了数篇,对整个书稿进行了一些文字处理。体例与指导思想依然如故。
这次再版,中国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著名的周恩来研究专家廖心文同志在百忙之中为此书写了序言。中国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著名的周恩来研究专家安建设同志为此书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中央文献出版社张文和主任为此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对于以上诸同志在此一并致谢! 刘济生
2011年9月
补记:笔者在此书出版之后,赠与了好友姜登榜先生,他是新疆乃至全国著名的语文大师。姜兄在百忙之中,为拙作指出了许多文字的毛病,其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值得笔者学习。在此第二次印刷之际,再一次衷心感谢姜登榜兄!
此书再次印刷之际,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包国祥院长,予以坚定地赞助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刘济生
2016年10月
第一篇 周恩来的文化人格
周恩来的人格
一、生理人格
二、心理人格
三、社会人格
四、文化人格
五、伦理人格
六、审美人格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与儒家
二、“有而不持长而不宰”——周恩来与道家
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周恩来与佛学、佛教
四、“博浪踵相踪”——周恩来与侠义侠行
五、“专制之恶焰”——周恩来评判法家
对五四民主精神的高扬
一、“本民主主义精神发表一切主张”——坚定不移的民主价值观
二、“扯开自由的旗”——现代独立人格的培养
三、承认商量让步竞赛——议会斗争的高超艺术
四、“西子湖头有我师”——对民主主义革命家的景仰
五、对尊严与生命的关怀——周恩来社会实践中的人文精神
无我之境的道德魅力
三位一体的文化人格
第二篇 周恩来精神
周恩来精神
一、精神释义
二、周恩来精神
三、周恩来精神的特征
四、周恩来精神的时代性
五、学习和研究周恩来精神的几个问题
第三篇 早年周恩来
青年周恩来的一段“不婚主义”
贤人政治的典范设计
青年周恩来的“出国”情结
早年旅欧与后来治国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最早评析
“一线阳光”解读
一、从多元的庞杂的政治思想,汇拢于一元的民主主义思想
二、归国后一直以民主原则进行活动
三、青年周恩来复杂的心理--
第四篇 周恩来与社会主义
对“全球性问题”的关注
警惕乌托邦
一、早期拥护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二、在抗战胜利前后认为中国不能搞共产主义
三、过渡时期主张在生产关系变革上“不能性急”
四、改造时期主张在搞好公有制的同时搞活经济
五、在亚洲、非洲反对盲目搞“社会主义”
周恩来经济思想发展轨迹
一、抗战胜利前后的市场经济主张
二、过渡时期的发展多种经济主张
三、1957年以后主张搞活经济
四、参与国际市场的实践
周恩来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贡献
一、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论述
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
三、如何实践社会主义民主
周恩来与社会主义平等
周恩来谈创作自由
周恩来是如何反对官僚主义的
一、在理论和实践上反对官僚主义
二、揭示官僚主义的本质
三、克服官僚主义的办法
四、反对官僚主义的分歧
周恩来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纠偏
一、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
二、继承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文化发展的标准是人民性
四、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周恩来与精简机构
一、周恩来高度重视机构的精简
二、精简机构的努力与成就
三、政府的编制要有约束
四、精简机构任重而道远
“良言一句三冬暖”
第五篇 周恩来与毛泽东
优势互补与内在冲突
一、早年的异同
二、中年的异同
三、晚年的异同
批评告诫沉默中抵制
一、建国初期的善意批评
二、数次对全党的告诫
三、沉默中的一些抵制
周恩来能与毛泽东正面交锋吗?
一、几次冲突,失败的结局
二、无法正面冲突的原因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随时有被打倒的危险
从周恩来致毛泽东的一封信谈起
周恩来非“帅才”质疑
一、周恩来不是帅才的几种说法
二、让贤,不等于不是帅才
三、怎样认识帅才
四、周恩来帅才事迹例举
关于“毛周体制”的看法
一、党的历史上有毛周体制吗?
二、毛制定政策周执行,是耶?非耶?
三、所谓毛周体制的制度诉求
第六篇 其他
周恩来仪表美探微
一、周恩来仪表美的外在表现
二、周恩来仪表美的特色
三、家庭与学校美育的熏陶
论周恩来的政治协调
一、周恩来政治协调的结构系统
二、周恩来是怎样处理政治领域协调与斗争关系的
三、周恩来政治协调思想的文化和实践渊源
四、周恩来政治协调在社会实践中的效果
周恩来历史地位述评
一、周恩来历史地位曾经是一个盲区
二、周恩来历史地位的初评阶段
三、周恩来历史地位的最新评价
四、周恩来的历史定位与地位
周恩来对“文化大革命”的愧疚
一、多次感人至深的愧疚性谈话
二、如何看待周恩来的愧疚
三、愧疚促进社会的进步
一场罕见的“国葬”
一、一场人类罕见的“国葬”
二、一场罕见的全球性悼念
三、论痛悼周恩来逝世的原因
后记
再版后记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决定出版《周恩来选集》、《周恩来传》和《周恩来年谱》。二十年来,学习周恩来、研究周恩来的热潮始终不衰,不但国内很多省、市、自治区有不少学者从事这方面研究,就是在国外,也有不少国家的学者研究和撰写关于周恩来的论文、书籍,在天津召开的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与者众多,就是明证。
从事周恩来研究韵工作,大致可分两个方面。
一是从事周恩来生平事迹的发掘和探索。经过二十年努力,包括档案材料的寻找,交往人们的回忆,有关地区的采访等,周恩来一生的主要事迹,基本上已经清楚了。周恩来生于国家危亡之际,长于各种思潮风起云涌之时,他反复求索,最终选定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他一生不变,为之奋斗,从事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鞠躬尽瘁,直至最后逝世。他给全国人民留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他的业绩将永远彪炳于史册。
研究周恩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从历史的、理论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周恩来的行为轨迹,研究他的品格、精神、道德风范、人格魅力等。刘济生教授撰写的《解读周恩来》,就属于这方面的著作。撰写这种著作,需要广博的学识和较深的理论功底。刘济生教授用了二十年时间,锲而不舍地研究,写了周恩来的文化人格、周恩来精神,既写了早年周恩来,也写了周恩来在中年和晚年为了社会主义中国所作的努力,博引旁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这是一本耗费长期心血的力作。这一著作的出版,有利于推动对周恩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有利于发扬周恩来的精神。
周恩来活动的年代,是20世纪中华民族在危亡中奋起的年代,其间曲折迂回,荆棘满途,但终于是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扬眉吐气了,社会主义中国屹立于世界了,周恩来幼年的壮志“为了中华之崛起”实现了。现在,历史进人了21世纪,我们国家、中华民族,将更加茁壮成长。前辈们虽已离去,后人却将随着他们的足迹,沿着他们开辟的道路,继续奋进。奋进中,学习前辈的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对周恩来的研究,是这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研究著作,作者会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会有自己深切的体会,会有些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这有助于进一步切磋和探讨。总的说,我觉得这是一本好的成功的著作,是周恩来研究领域的一株新葩。
力平
2001年7月9日
(作者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解读周恩来》作者长期刘济生从事周恩来生平思想研究。本书从历史、理论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周恩来的行为轨迹,研究周恩来的品格、精神、道德风范、人格魅力等。
《解读周恩来》作者刘济生教授用了二十年时间,锲而不舍地研究,写了周恩来的文化人格、周恩来精神,既写了早年周恩来,也写了周恩来在中年和晚年为了社会主义中国所作的努力,博引旁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这是一本耗费长期心血的力作。这一著作的出版,有利于推动对周恩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有利于发扬周恩来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