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官名刘恒炳,字焕堂,生于1899年。
父亲弟兄三个,他是老三。据父亲讲,我爷爷对他这个小儿子要求特别严,很小就让他私塾,读《四书五经》《三字经》《朱子格言》《幼学琼林》等,还要背,更要照着书里说的做。
我父亲在那时练出了一手很好的毛笔字。那时候爷爷家里不是很富裕,父亲稍长大后,就被大伯、二伯带到山西,在一家店铺里当徒弟学做生意。当学徒并不轻松,睡觉没有床,晚上店铺关门,就睡在宽板凳子上,或者就把柜台当床,而且天不亮就要起来,开始整理货架上的东西、打扫卫生,给掌柜打洗脸水、倒尿壶等,无论什么脏活累活都得我父亲这个小学徒做。那么多年的生活磨炼,也养成了父亲从小知道勤劳律己的品性,他对自己要求很严,对人家交代的事,总是很认真地去完成;也养成了他为人忠厚本分的个性,这种为人的素质和秉性一直伴随他终生。那时他长年不在家,据我妈妈说,她和我父亲结婚时,父亲还是向东家请了几天假赶回老家的。完婚后,他很快就又回山西了。所以那时家里基本就是我妈妈在操持。
后来,父亲的东家生意有了发展,把生意做到了河南商丘。因为东家喜欢并信任我父亲,所以就把他带在身边。就这样,又开始成年累月在商丘打拼。1945年抗战结束后,父亲又跟着东家,把生意做到了开封。那时他们做的生意是经营德国生产的各种染料,因为父亲忠厚老实,也能干,所以东家放手让他负责采购。父亲就从天津、上海进货,后来他索性就住在天津,后来又住在上海,在那里批到货后,直接发到商丘、开封的总店,再往内地销售。
父亲在外辛苦,家里就我和母亲二人。家乡一度连年遇到旱灾、蝗灾和时疫等灾荒的严重侵害,后来日军又侵占我们家乡,我们孤儿寡母实在没办法再在家乡待下去了,我母亲只好带着我去商丘投奔我父亲,后来我又随父亲到了开封。然后我们就在开封开始定居下来了。
家庭团圆之后,我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就多了,父亲对我的管教也多了。例如父亲经常对我说“做人要老实”,我母亲却不以为然,每听到父亲说这话时,我母亲就会立刻接口说“老实就是没出息的别名”。父亲不会和母亲辩解,他的好脾气,听了只是笑笑。我也从我父亲身上感受到人生哲理:为人要忠厚,安分守己,更不要与人结怨生仇。父亲和我说得最多的就是“做人做事要讲规矩,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还让我重复背念这句话。当时也不清楚这句话的含义,为了不挨打,只能小和尚念经式地背念,等后来长大了,才真正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总之,我受父亲的影响是很深的。
P7-8
刘子枫,国家一级演员,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很好男主角奖,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很好男配角提名奖,2007年曾获数码电影百合花奖很受观众喜爱的靠前演员奖,主演话剧代表作品:《以革命的名义》(饰列宁)《雷锋》(饰雷锋)等、主演电影代表作品:《黑炮事件》《与齐白石》等。
陆其国,有名文史学者、作家。擅长民国史研究,主要写作非虚构历史文体和随笔。已出版《畸形的繁荣:租界时期的上海》《旋转的舞场:上海的如烟往事》等专著。
左边这张欢快的照片是2015年年底,我们去上海与刘子枫老师、刘巽达主编和执笔《痴戏醉墨》的陆其国先生敲定图书细节时候的合影。那是一个回荡无数笑声的晚上,我们坐在咖啡厅里谈笑风生。子枫老师谦和风趣、率真爽朗;陆其国先生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刘巽达主编儒雅睿智、宽仁贴切,让我见识了上海三款极具代表性的男士风釆。
第一次得见子枫老师是在“丹青中国梦,翰墨镇江行”中国艺术家书画展的活动中。我作为工作人员,负责参展艺术家的行程安排。子枫老师及夫人取道上海抵达镇江,因为大部队是从北京出发,所以到了目的地才见到子枫老师。印象最深的是子枫老师俊秀飘逸、行云流水的书法,怡然自得又温文尔雅的神态以及他和夫人无时无刻不流露出的自然融洽的脉脉温情。还真有同伴暗地里猜测,莫不是黄昏恋未几时,还在甜蜜期?悄悄探寻,原已伉俪相随五十载,真是羡煞我们一众年轻人。
再次与子枫老师接触,就是2015年仲秋,按照“演员丛书”首批艺术家传记的出版顺序,我电话联系丛书第一位影帝级传记人——刘子枫老师。时过一年的今天,我依然记得电话接通后,子枫老师爽朗的笑声,和那种一见如故的亲切与亲密的感觉。在我不多时的介绍中,子枫老师非常爽快地接受了和我们一同完成出版任务的邀请。
说到这里,一个关键人物要及时出场了。那就是曾鼎力支持我们完成上海首部艺术家传记,梁波罗《艺海波澜》及上海首发仪式的《上海釆风》杂志主编、编审刘巽达先生。在我赴沪与巽达先生商定发布会的诸多事宜时,发现这位位列“光明网”十大资深评论员榜首,文字严谨、犀利又诙谐的大主编位于上海文联新楼址6层阳光满满的办公室内,除了预料之中的大量排列整齐的书籍之外,最惹眼的装饰便是一幅装裱雅致字迹飘逸隽秀的书法“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细观落款为刘子枫,哈!真乃天赐良机!本来就心存“绑定”大主编的我顿时计上心来。
原本刘子枫老师早已在“演员丛书”第一批艺术家传记名单之列,我正苦于京沪之遥釆写不便,仅靠电话沟通肯定无法挖掘子枫老师人生之贯微洞密的精彩片段,之于一位艺术家传记而言,就无法文如其人,令人感动。一本传记如果连这个都无法实现,又何谈再续华章?而眼前这一幅字于我就是上苍之灵光啊?!我暗暗转了转眼珠,咽下即将冲口而出的沾沾自喜,说:“巽达主编,刘子枫老师您可相熟么?”巽达主编说:“子枫老师可是值得敬重、钦佩的人啊!他常到我的办公室来小坐,我俩常常话题广泛,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甚至有时并无多言也非常舒服和畅快……”我貌似随意地补上话尾:“巽达主编,子枫老师可是我们下一位要出版传记的上海籍艺术家啊。主编,我们的缘分看来不薄啊。”巽达主编拍额道:“啊呀!是吗?!那他肯定是要寻我的啦,你们预定什么时候出版呢?我肯定要想办法多挪腾些时间出来给子枫老师。不过,你们丛书选定子枫老师真超有眼光的啊。”我真是用出了洪荒之力才按住了心头窃喜。此事已解,可谓去掉了子枫老师传记的最大忧虑矣!
自“演员丛书”运作以来,最大的难题就是撰写人的选择。影视界的艺术家,不乏可以用丰富而生动的语言来表述和情感、抒发与人生片段感悟与领悟之人,可以说我们的艺术家个个出口成章,句句精彩迭现。但绝大多数不能自己将这些形成设计精准巧妙,描摹到位又少赘冗同时又兼具闪烁艺术与思想光辉的系统传记文字。一则,我们选定的艺术家都在古稀之年以上,能够熟练运用电脑写作的凤毛麟角。再则,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们有着共同的一点就是人生的每个阶段,他们都全力以赴追逐更高的艺术巅峰,个人修为,在艰苦又极其认真的拍戏过程,都是以身体的透支为代价的。他们虽然摄像机前神釆飞扬,魅力充溢,但回到家中往往要忍受伤痛和疾病。如果再熬心熬力去一字一句书写,又兼具回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此间并非都是美丽风景),实在是个不忍心加于老师们的无比艰巨的任务。所以,丛书推进以来,遴选合适的撰写入之事,每每令我伤透脑筋。稿酬经费微薄、应聘者文字水准良莠不齐倒还在其次,怎么能够在短短的釆写、成稿时间内抓住艺术家们的神髓,达到让他们活灵活现地从文字中走出来,用他们的语言给读者以“讲述”、以“共鸣”、以“启发”实在是令人挠头不已的事情,在丛书推进期间也频现几易撰写入的情况。说到这,大家就会明白,巽达主编办公室壁上的一幅字,为何让我欣喜若狂了。
若能猜到惊喜不止这一件事,那我便不会提前笑到嘴歪。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的佳遇,之于子枫老师传记《痴戏醉墨》的出版或也不过如此。由于巽达主编实在是神忙,不但要审阅每刊十几万字且必定要准时发刊的《上海釆风》杂志的稿件,他还按月定期为“光明网”撰写链接时事、观点鲜明还要网友读罢皆拍手称快的专栏稿件若干,况所担负的社团和文联事务也挤掉他很多有限的时间。于是就由巽达主编推荐了另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上海知名文史学者、作家陆其国先生。陆先生不但精通文学、历史,曾出版过十余种文史类图书,他还收藏典籍多年,退离工作岗位后更是在演讲与讲座方面绽放异彩。他巧妙地把历史档案与影视文化元素融合起来,结合中外电影经典片段带人真实的历史瞬间进行解读。而他在收藏的大量晚清与民国时期的书籍与图片中巧妙地串联起一个个影视界人物,揭示其台前幕后的风光与命运。陆先生的讲座很受欢迎,排期定要提前预约数月。我虽只有幸在两次会面中听到陆先生史实翔实的侃侃而谈,便已心悦诚服,甚为感佩。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刘子枫老师《痴戏醉墨》这本传记所形成的海上三人组,在志趣相投中开始了铿锵之行。成文过程不做赘述。大家自可脑补一下过程,子枫老师思路清晰隋感丰沛,声情并茂演绎叙述;陆老师对照时代节点予以文字缜密布局;巽达先生画龙点睛又在初稿收尾之前,已将一篇字字肺腑感人至深的序言一气呵成,先行一步登陆于《解放日报》“朝花时文”的报端了。
文字已成,这出版传记的工作其实才进行了一半。而后续的章节分层、配图、配注,一遍遍查验排版稿件,核对人名与年代等一些工作,就剩下我和子枫老师并肩作战了。拿子枫老师的话说,这是我必须和你配合的事。但付诸于桩桩件件、琐琐碎碎,我们又相隔千里之遥的情况下,并不是那么简单与容易。着实感谢微信的存在,更加着实感谢子枫老师与时代相随和我们一起进步,他灵活运用电脑发邮件,用相机翻拍老照片,去原单位和资料馆查找资料,在微信中一张图、一句话、一个人名极为耐心地配合着我紧张又急促的脚步,让我经常忘记他已经是马上就要八十岁的老人家了。在高效率的工作节奏中,我常常听见他在微信的那一端爽朗地开怀大笑,也“目睹”了他对父母亲、对故乡、对母校、对朋友的诚挚又深远的爱。当然,也窃听到了晓蓉夫人经常地虽然是小小声地嘱托与补充,脑海里不由得就浮现出了他们相随相伴的亲密身影。
人生之福,莫过于有亲爱的家人、知心的朋友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人生如此,做人如此做事亦然。子枫老师原本的传记书名是《痴戏醉墨过日子》,子枫老师说这代表着他人生的状态,痴迷于演戏醉心于笔墨纸间的平凡的每一天。通过这本传记的成书过程,子枫老师成了我理解人生幸福所在的一个典范。
谢谢您,子枫老师。
最后,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感谢在推进过程中给予丛书团队帮助的各位前辈和同仁们。相信我们会越来越好。
祝子枫老师笑声朗朗,福寿绵长。
高鸿雁
2016年10月于北京
我从未想过为自己著书立传,不是因为我没有阅历和故事,而是自觉还不够资格。直到去年九月接到北京来电,说“演员丛书”编委会已决定将我列入名单之中,并商讨操作事宜,我才“如梦初醒”,渐渐进入角色。
于是开始拼命回忆我的陈年旧事了。七十八年的人生经历,说长如隔世,说短一瞬间。我经历了日本侵略到投降;经历了民国时期及1948年河南开封的两次解放;还有我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时代;后来我因肺结核不能考大学而回老家养病,在农村如何学种地、收庄稼,又如何成了民办中学教导主任;再后又如何从农村到上海进戏剧学院学表演,如何演话剧,如何演电影以及又如何喜欢上了书法等。其间有许多事情,或者因为年纪小毫无印象,或者因为年代久远已模糊淡忘。但也奇怪,确实有些事一经提起,就像黑暗中有个光点,忽明忽暗地引导我又想起许多零碎而清晰的人和事。好在我积累保存有照片、录像和视频,有日记、诗文和随笔,也有当年的釆访剪报和文章。我要敞开心扉,把我印象深、兴趣大、成功的、失败的、高兴的、痛苦的经历悉数奉上,为读者提供一个鲜活的人生个例;同时借此次良机,也能像电影回放、时光倒流似的,去重温我那已经逝去的前尘岁月,捕捉那些灵光一现的记忆瞬间,这将是何等的人生快事啊!
我喜欢中庸:越规之事不干,伤情之话不说,无信之徒不交。可以大江东去、轰轰烈烈,也可小桥流水、平平淡淡。但是在艺术中,我却喜欢白日做梦、奇思异想、不太安分。“随时代不跟人后,抒情怀何拘戒规”,是我撰句的一枚闲章,很能表达我艺术创作的心路。一旦接手角色,就像鬼魂附体,吃饭走路睡觉都会想着我将扮演的“这一个”,生怕呈现给观众的艺术形象平庸和俗气。
我相信大自然的因果律和平衡律。我乃一介书生,就是在因果和平衡、成功和失败、正确和错误、希望和失落中,慢慢走到了今天。
戏剧和书法,是我倍感得意和常乐的两件事:演戏是我的职业,必须尽心尽力,敬业乐群;书法是我的闲趣,让我痴醉其中,非常享受。故此,本书定名为《痴戏醉墨》,算是我的人生概括。
七十八年的阅历中,也发生了几件让我做梦都不敢想的事,这些事后来才知道是我人生中不可忽视的拐点。如:这辈子一心一意想当科学家、工程师的我,在1959年的夏天突然被告知到上海戏剧学院去学习表演艺术;如:在话剧舞台上已经演了十五年的戏,正得心应手时,1974年的夏天突然调我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去演电影《火红的年代》,以此为契机让我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又如:才演了几部电影,刚刚摸到门路的一个电影后学,1986年的夏天突然又被推上了电影金鸡奖影帝的宝座……
这些人生拐点是如何到来的?彼时的情境和心境如何?这本书中均有详述,愿读者诸君慢慢读来。
在此书付梓之际,我最想说的话是: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成才,等我工作有条件想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时,却没有机会了。我一直为没能对父母尽孝而自责内疚。此时此刻,我最大的心愿是:把此书奉献给我的父亲刘恒炳大人和我的母亲李秀卿大人!
我还要感谢——感谢以唐国强会长、张歌秘书长为首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人民交通出版社和朱伽林社长、邵江主任,以及为此书劳心费神的“演员丛书”编委会的女士先生们,特别是为此书编辑奔忙、敬业谦和的高鸿雁女士和吴迪小朋友;感谢文艺批评家、《上海釆风》杂志主编、编审刘巽达先生的无私帮助;感谢上海文史学者、作家陆其国先生的辛勤采访和撰写;感谢所有关心此书并为此提供帮助的朋友们。
戏剧和书法,是我倍感得意和常乐的两件事:演戏是我的职业,必须尽心尽力,敬业乐群;书法是我的闲趣,让陆其国痴醉其中,非常享受。故此,本书定名为《痴戏醉墨》,算是作者的人生概括。
刘子枫,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曾饰演很多角色,代表作品《黑炮事件》,他在《以革命的名义》饰列宁,《雷锋》中饰雷锋,《清宫外史》饰恭亲王,《二十年后再相会》饰陈启明。除了影视,他在话剧、书法、绘画、根雕等多个艺术领域都有着非凡的建树,是影视界全材艺术家。陆其国编撰的《痴戏醉墨》将讲述刘子枫在影视、书法等艺术道路的每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