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记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对 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为纪念中国 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力弘扬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 统和革命精神,充分发挥党史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 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并组织红军长征途经的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 贵州、重庆、云南、四川、青海、甘肃、河南、湖北、宁 夏、陕西等15个省(区、市)党委党史研究室以及山西省 委党史办公室参加,编撰了这部历史丛书《图说长征》。 《图说长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纪念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力图从历史 和现实的结合上,全面反映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和伟大长 征精神,突出展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红军的英雄形象, 突出展示党、红军和人民群众相互支援、血肉相联的亲密 关系,同时注重反映红军长征经过地方的历史风物、风貌 以及红军长征对沿途各地产生的深远影响。编撰这部丛书 的目的在于,力求让广大读者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 征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 齐意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编撰《图说长征》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中央党史 研究室、军事博物馆和红军长征所经各地拥有的资源优势 ,全面收集长征文献、图片、遗址遗迹照片和美术作品等 有关资料,把历史叙事和场景展示结合起来,以图文并茂 的形式,形成一部全景式、全方位直观展示红军长征伟大 史诗的著作。丛书分为六卷,即《序曲卷》《红一方面军 卷》《红二方面军卷》《红四方面军卷》《红二十五军卷 》《大会师卷》。每卷包括历史概述、主体内容、大事记 三个部分。主体内容部分根据历史发展过程分为若干章, 在叙述历史过程中配以相应的图片及文字说明。 为编撰好这部丛书,我们于2015年8月成立《图说长征 》课题组。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同志任课题组组长 、丛书主编,时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吕世光同志、中 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树军同志、军事博物馆馆长董长军 同志任课题组副组长、丛书副主编。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 研究部、军事博物馆,以及有关省(区、市)党史部门同 志为课题组成员。在曲青山同志和课题组其他领导同志的 高度重视和悉心指导下,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密切配合 ,积极展开相关工作。在普查长征遗址遗迹、系统征集历 史图片和文字资料基础上,课题组精心编撰、反复修改、 数易其稿。贵州、湖南、四川、河南、甘肃省委党史研究 室分别牵头负责联系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 军、红二十五军和长征大会师途经各省(区、市)的资料 收集、整理和前期编撰工作。其中,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 承担了编撰《大会师卷》的主要工作。中央党史研究室第 一研究部具体负责课题全部工作的总协调,并组织力量对 各卷进行了后期编撰和审改工作。军事博物馆有关同志参 与了审稿工作。丛书主编、副主编共同审定了全部书稿。 在丛书编撰过程中,得到中央、地方有关部门、单位 和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同时,由于年代久远 和时间紧迫等原因,有些图片的作者事先没有联系到。在 丛书出版之际,我们对所有给予帮助支持的单位和同志一 并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虽然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但丛书中难免还存在不当、 不周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6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先遣西征,战略策应 一、西征探路 (一)誓师西征,突破封锁 (二)甘溪遇险,陷入重围 (三)木黄会师,团结战斗 二、发动湘西攻势 (一)留守的黔东特委和黔东独立师 (二)挺进湘西北 (三)龙家寨战斗 (四)浯溪河战斗 (五)胜利结束湘西攻势 三、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一)建立根据地领导机枸 (二)开展根据地建设 四、反“围剿”斗争, (一)初期失利,撤离塔卧 (二)陈家河战斗,扭转战局 (三)桃子溪战斗,收复失地 (四)忠堡战斗,生俘张振汉 (五)板栗园、芭蕉坨战斗,粉碎“围剿” (六)挥师东进,扩大根据地 第二章 战略转移,相机建立新苏区 一、告别苏区 (一)刘家坪会议 (二)准备转移 (三)誓师长征 (四)掩护主力转移、艰苦作战的红十八师 二、突破澧沅封锁线 (一)从湘西出发 (二)攻敌不备,强渡澧水 (三)突袭守敌,抢渡沅水 三、南下湘中 (一)红二军团占领辰溪、浦市 (二)红二军团占领溆浦 (三)红六军团占领锡矿山 (四)红六军团占领新化 四、进军湘黔边 (一)声东击西,摆脱追敌 (二)便水战斗,进抵黔东 (三)红十八师江口归建 (四)石阡会议,继续西进 五、争取创建川滇黔革命根据地 (一)突破乌江,挺近黔大毕 (二)黔西会议,初建根据地 (三)反“围剿”作战,转移黔西南 六、转战黔滇边 (一)野马川会议 (二)鸟蒙山回旋战,突出重围 1.以则河回马枪 2.得章坝伏击战 3.安耳洞秘密突围 4.虎头山战斗 (三)盘县会议,决定北上 第三章 渡江北上,会师甘孜 一、激战滇中 (一)普渡河激战,转兵向西 (二)六甲阻击战,挺进滇西 二、横扫滇西, (一)袭占富民,佯攻昆明 (二)兵分两路,横扫滇西 (三)鹤庆会议,部署渡江 三、抢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 (一)抵达丽江,受到群众欢迎 (二)一鼓作气,连夜渡江 (三)翻越雪山,进入藏区 (四)到达中甸,严明民族宗教政策 四、北上西康,会师甘孜 (二)离开滇境,进入西康 (二)藏区行军,藏民相助 (三)抵达甘孜,会师红四方面军 第四章 共同北上,三军大会师 一、坚持北上方针 (一)坚决维护团结统一 (三)成立红二方面军 (三)出发北上 二、草地跋涉 (一)准备过草地 (二)坚苦卓绝的行军 (三)坚强勇敢的巾帼英雄 三、进军甘南 (一)岷洮西战役,打开甘南 (二)成徽两康战役,建立甘南临时根据地 四、北渡渭河 五、会师将台堡 红二方面军长征大事记(1935年11月—1936年10月) 后记
精彩页 一、西征探路 (一)誓师西征,突破封锁 根据中央指示,为突破国民党军“围剿”,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经过郑重研究,决定从遂川出发,由敌军战斗力较弱的粤军和湘军的接合部突破封锁线。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告别湘赣苏区开始西进。8月12日,进军至湖南桂东县寨前圩,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誓师西征,并正式宣布成立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和军团领导机关。军政委员会以任弼时为主席,萧克、王震为委员;军团由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西征中,红六军团不顾酷暑炎热,饥饿疲劳,昼夜兼程,接连突破敌人封锁线,艰苦转战,损失巨大。 (二)甘溪遇险,陷入重围 1934年10月7日,红六军团行至贵州石阡的甘溪,前卫部队遭到桂军的包围,在四面环山的甘溪街上,敌我双方反复争夺,战斗异常激烈。战斗到最后,军团主力在后卫部队的掩护下,杀出重围,向东南方向转移。甘溪战斗的失利,使红六军团损失惨重,部队被敌人截为三段,陷于湘、桂、黔三省敌军24个团的包围。危急之际,为避敌突围,保存有生力量,红六军团转入石阡、施秉、余庆的高山密林中与敌军周旋。10月15日,同主力部队失散的400余人,在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下,突围至沿河县铅厂坝地区时,通过群众了解到水田坝一带有红军活动,便推测可能是贺龙红三军的部队。于是,李达率部向水田坝前进,与贺龙派出的侦察分队取得了联系,随后见到了贺龙、关向应。得知红六军团主力情况危急,次日,贺龙、关向应即率领主力南下寻找红六军团。 (三)木黄会师,团结战斗 红三军主力南下不久,便与一部分红六军团突围部队会合。此后,他们在沿河、印江一带活动,搜寻红六军团主力和失散战士。此时,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主力也兼程北进。1934年10月24日,终于在印江县木黄镇与红三军会师,胜利完成西征。由于木黄是游击区,贺龙与任弼时等商量后决定,部队迅速经石梁向四川酉阳县的南腰界转移。10月26日,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南腰界召开了会师庆祝大会。 庆祝会师大会后,两支部队进行了整编。由于受肃反严重扩大化错误的破坏,红三军党团员还不到部队人数的十分之一,政治工作严重削弱。红六军团决定,将军团政治部与红三军政治部合并组成新的红三军政治部,并抽调一批有经验的干部充实红三军的师、团政治机关。同时,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指示,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原第七、第九师分别改编为第四、第六师,共约4400人;红六军团由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谭家述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暂编为三个团,共约3300人。两军团共同行动时,由红二军团指挥部统一指挥。两军团的会师,使部队士气大振,贺龙后来回忆道:“二、六军团会师是团结的,六千多人,六千多个心,可是大家团结得像一个人,要怎么走就怎么走,要怎么打就怎么打。……总之,二、六军团会师团结得很好,可以说是一些会师的模范。” 时任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的左齐回忆南腰界会师大会的情景说: “傍晚时候,我们两个军团在南腰界镇子南面的广场,开了一个又是联欢、又是动员的大会。贺龙同志英武地站在桌子上,对我们讲了许多非常有趣、非常有力的话。他说:‘六军团的同志们从湘赣苏区,经过万里长征,来到这里,和我们会师了。你们很需要在我们的根据地休息休息,我也很愿意请你们在我们的根据地休息休息,可是,我们的根据地在哪里呢?同志们,我们的根据地就在脚底板上!现在我们两个兄弟部队会师了,力量大了,所以,我们有一切条件,很快创造出一个根据地来。……’ 那时,我们听了贺老总的讲话,是很感动的。我们知道他们的环境并不比我们好多少。过去他们在洪湖苏区,靠近武汉,敌人对他们的“围剿”是很残酷的;现在他们转移到湘黔边的时间不久,还没有来得及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强大的敌人又来纠缠了,所以他们仍然只能处在艰苦的游击战争的环境中。两个兄弟部队会合后,力量壮大了,这就大大鼓舞了全军的指战员。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有个好机会痛痛快快地打一个胜仗,建立新的根据地。同时,我们六军团的战士们还想在打仗中表现出自己的战斗力,也想看一下红三军的战斗方法,以便互相学习。” P3-6 导语 《图说长征》系列力图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全面反映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和伟大长征精神,突出展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红军的英雄形象,突出展示党、红军和人民群众相互支援、血肉相联的亲密关系,同时注重反映红军长征经过地方的历史风物、风貌以及红军长征对沿途各地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书为红二方面军卷,包括历史概述、主体内容、大事记三个部分。主体内容部分根据历史发展过程分为若干章,在叙述历史过程中配以相应的图片及文字说明。 序言 红二方面军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波澜壮阔、特 色鲜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任 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率领下,在广大人民 群众大力支持下。红二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紧密团结,浴血 奋战,勇往直前,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英雄凯歌,铸就 了光耀千秋的精神丰碑。 1934年8月初,为配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继 红七军团北上闽浙皖赣地区之后,红六军团根据党中央命 令由湘赣革命根据地出发西进,为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探路,揭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10月下旬,红六军团到达 贵州印江与红三军(旋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师,随后合 力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完成策应中央红军转移的 任务后,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主力1.7万余 人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7月初到 达西康甘孜(今属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并共同北上 。7月5日,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编为红二方面军 。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隆德西北的将台堡(今 属宁夏西吉)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结束长征。 红二方面军长征行程近两万里,经过湖南、湖北、贵 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等九省。他们 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战胜国民党 军的反复围堵和雪山草地等严酷的自然环境,历经大小战 斗110余次,先后占领县城39座,成为长征队伍中的一支劲 旅。 红二方面军在战略指导上将运动战和游击战有机结合 ,创造了数次军事上的“神来之笔”。他们善于避实就虚 、乘隙而进、调动敌军。挺进湘中,佯渡资水,威逼贵阳 、巧过乌江。回旋乌蒙、横扫滇西等一系列行动,都充分 体现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他们有藐视敌人的气魄,有敢 打硬仗的精神,有不拘一格的战法。将军山伏击战、得章 坝战斗、虎头山战斗等都是重创敌军并赢得战略主动权的 典型战例。这些辉煌战绩,得到朱德“集游击战、运动战 之大成”的高度赞扬。 红二方面军在长征中将打仗转移、创建根据地、宣传 革命和扩大革命队伍充分结合起来。有效保存和发展了革 命有生力量,播撒了革命火种。他们先后辗转在湘鄂川黔 边、湘黔边、川滇黔边、黔滇边、甘南等地创建或争取创 建革命根据地或临时根据地,深深扎根广大人民群众,积 极宣传党和红军的宗旨和抗日救国主张,发动群众建立革 命委员会、苏维埃政权以及抗日救国军、游击队等群众武 装,把革命的星星之火燃遍艰苦卓绝的伟大远征。他们在 最为艰难的条件下不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和民族政策以及 统一战线政策,最大限度地打击敌人,发展自己,得到各 族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拥护,先后扩红1.5万余人,仅在黔 西、大定、毕节地区就扩充5000余名新战士,至红军三大 主力会师时总兵力仍达1.3万余人。毛泽东曾称赞说:红二 方面军出发时一万余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余人,“没有蚀 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更重要的是,红二方面军始终坚持服从和维护中央统 一领导的大局意识,为长征全局的胜利和中国革命发展作 出重要贡献。他们长期与敌军周旋,以自己的巨大牺牲积 极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红六军团的西征。红二和红 六军团会师后发动的湘西攻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反 “围剿”斗争,先后吸引和牵制几十万追堵中央红军的国 民党军,有力支援了中央红军突破层层封锁,跳出敌人包 围圈。在与红四方面会师后,他们坚决贯彻中央指示,维 护党内团结统一,实现两个方面军共同北上,推动了红军 三大主力实现胜利会师和战略转移历史任务的最终完成, 为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作出贡献。 80年后,鼓角争鸣虽远去,先烈的脚印也已风化,但 金沙江畔的呼啸、雪山顶上的丰碑以及大草地里的坚毅步 伐,早已同英雄的热血和祖国山川大地融为一体,早已化 为民族最坚强、最勇敢、最可敬的记忆。今天,我们怀念 英雄,通过本书尝试去回望其艰辛磨难、感受其信仰与梦 想,希冀能将这些英雄的故事和不朽的功绩一代接一代传 颂下去!
内容推荐 《图说长征》是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的一部画册丛书。本书为其中之一册,图文并茂地通过简要叙述和收录已经公开发表的亲历者回忆等内容,反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中的行军路线、创建革命根据地、进行战役战斗、成立、胜利完成长征的过程、取得的成就及历史意义等。战胜张国焘分裂主义,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胜利到达陕北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