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高效水土保持植物是对“生态经济型”植物的一次高强度升级版,它已上升到满足靠前外需求、顺应产业化体系发展的“大数据”层面,整合了“三农”、“城乡”、“生态文明”等要素,集成了政府、企业、农民等力量,突出种植高效、管护高效、生态高效、经济高效、社会高效“五个高效”,落脚点在“生态文明”。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的配置,以“适地适树适草适法”为原则,以追求 “五个高效”为目标,从全国筛选出596种植物资源,摸清了高效水土保持植物“家底”;通过是否具备模式种植开发条件,从中挑选181种植物资源,作为来来30~50年内,全国水土流失8大一级类型区、41个二级类型区的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方案”;又从中精选44种植物资源,用于近中期(2016~2035年)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很为紧迫的5个区域典型配置示范,明确了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主攻“方向”。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的开发,在不同区域、按不同植物种类、根据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向,提出了不同的工艺技术流程,以便进行多层次、无废料、综合开发利用,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培育地方龙头企业,挖掘深度经济效益。本书既是全国靠前线水土保持工作者开展生态环境治理的工具书,也是植物开发企业开展选点建厂的有益指南,更是有关管理层开展战略决策的良师益友。 作者简介 胡建忠,男,甘肃省天水市人,农学博士,理学博士后,教授。现为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科技合作处处长,兼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靠前沙棘协会(ISA)副秘书长等职。曾在《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通报》等刊物发表科技论文近200篇。出版专著12部,其代表性著作有:《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型乔木树种的区位环境适宜性》(2000年)、《沙棘的生态经济价值及综合开发利用技术》(2000年)、《植物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方法》(2002年)、《国外优良草本植物在黄土高原引种的适应性与生态经济价值》(2004年)、《黄河上游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植被恢复重建与可持续经营技术》(2007年)《砒砂岩区沙棘生态控制系统工程及产业化开发体系》(2015年)、《南方坡耕地苎麻生态产业化体系建设》(2015年)等。目前主要从事生态修复、植物开发等方面的研发和推广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