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情感,来自理性的思考还是感性的发泄?
过去二十多年来,情感逐渐成为在神经科学、心理学与哲学等学科里被大量讨论的主题。令人讶异的是,一直等到人们意识到我们的人生是多么受情感所左右,科学界才对情感燃起了研究的热情。
她说:“我们不能够再在一起了。”我完全摸不着头绪。接着她哭了起来,突然间,我明白了一切。我吃了一惊。我也想放声大哭,可是我不能。我哑口无言,很不舒服,不过我却还是能准确地描述,我的感受究竟如何。这并非是朝着胸口的重击。然而,不知为何,我却感受到胸中有股强烈的纠结,就仿佛在这一瞬间,心跳突然停止了。起初我希望她只是在说笑,虽然我早已知道这并不是个笑话。接着我变得愤怒。她觉得另一个人怎么样呢?
临床医学家说,在面临失恋的状况时,人们会经历多个阶段:震惊、拒绝、愤怒、悲伤及接受。而最后一个阶段永远不会来!到头来,只会剩下思慕;思慕对方的气味、对方好奇的眼神、对方的体温。我不仅受伤、失望,而且还妒忌,因为另一个人也许正吻着她!
事实上,并没有典型的被抛弃之后的情感,可是被抛弃则会引发许多不同的情感:惊讶、惶恐、嫉妒、失望、思念,还有悲伤。情感会快速而直接地将我们裹住,我们往往会极为强烈地感受到它们。而它们则通常都是稍纵即逝的。只有在很少数的情况里,愤怒或喜悦会持续较长的时间。
此外,情感是一种遭遇,一般来说,我们无法将它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而是只能去碰上它们。当然,我们会学着去处理情感。当我们察觉到怒火在身上燃起,我们可通过深呼吸来抚平自己。当我们感到恐惧时,我们可通过厘清事态告诉自己,这些恐惧毫无道理。可是,尽管如此,这些不受欢迎的要素往往还是挥之不去。
即便是演员,当他在镜头前通过回忆过往的惨痛经历来表现出确实极为哀伤的样子时,接下来,他往往也会被牵绊在这样的情感里。
过去二十多年来,情感逐渐成为在神经科学、心理学与哲学等学科里被大量讨论的主题。令人讶异的是,一直等到人们意识到我们的人生是多么受情感所左右,科学界才对情感燃起了研究的热情。
许多学者会用“情绪”(Emotionen)一词取代“情感”(Gefuhlen)。我则是以同义词来看待这两个用语。然而,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往往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德文里,我们可以用“感觉”(Fuhlen)指涉至少三种不同的感受:我们感觉到愈来愈愤怒、有时会感到沮丧、感觉到叶片在鼻尖上搔痒。愤怒是一种情绪意义下的情感,沮丧是一种心境,搔痒则是一种简单的身体感知。有别于我们直接在身体上察觉到痒、饿或痛等感知,心境与情感复杂得多。尽管这两者无所不在,却很难掌握它们。
传统上,人们会将诸如痛苦、易怒等心境和感觉区分开来,因为情感具有与其成因的直接关联。例如,我们“对”某人感到嫉妒,或是我们“对”向日葵感到欢喜。我们无法就这么感到嫉妒或生气。相对地,心境就不是这样了。我们可以一整天感到沮丧,或是在运动过后感到十分亢奋,而完全不需要有什么原因。
你不妨想象一下,隔壁那条缺乏教养的杜宾狗,在未戴口套的情况下,突然站在你面前大肆咆哮,这时你或许会感受到所有情感当中最典型的那种:恐惧。某些哲学家在“恐惧”与“害怕”之间建构了某种人为的差异。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用语里,其实并不存在这样的差异;充其量,只不过有某个用语听起来比较老气罢了。
如同所有其他的情感,恐惧也具有至少五种典型的属性。第一个属性是前面已经提及的“关系”:我们总是对某些东西感到恐惧,例如对狗。第二种属性是对状况所作的自动“评估”:恐惧让狗显得危险。第三种属性是“感受”:我们对恐惧的感知有别于愤怒或喜悦。第四种属性是特殊的“表情”:我们的眼睛会张大。嘴唇会笔直地拉向双耳,下颚则会垂向喉部。第五种属性则是“行为准备”:肾上腺素会涌人大脑,从而提高我们的注意力,血液则会流向双腿。为逃跑作好准备;当然,在我们的内心,也兴起了确实要逃跑的渴望。
如果想要以理论来解释恐惧或其他情感,我们就必须先回答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情感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特性。以先前所提到的杜宾狗为例,这只动物之所以能成为一条狗,它必须具备特定的染色体组。这个染色体组对于这条狗的存在属于本质性的。至于腿的数量则并非本质性的。因为,即使是一只只有三条腿的狗,它仍是一只狗。而毛皮的颜色也非本质性的,例如人们可以将杜宾狗染成粉红色。如此并不会损及这只杜宾狗是一只狗的实质。
换成是情感,则问题便是:倘若要构成情感的状态,在上述的五项特性之中,有哪些特性不可或缺?当女友与我分手时,我感到悲伤。什么是这种感受的本质?
P14-16
王荣辉,曾就读东吴大学政治系、政治大学历史系与法律系;其后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Universitat Gottingen)攻读硕士,主修哲学、西洋中古史与西洋近现代史。通晓英、德、法、日与拉丁文等外文。2009年起,担任台北歌德学院特约翻译。
这本书讨论了许多当代分析哲学的研究,并佐以相关的科学发现。在目前的中文世界,可算是赶得上时代的哲学普及作品之一。
——“简单哲学实验室”召集人、《哲学哲学鸡蛋糕》作者,朱家安
很多哲学普及读物作家企图以“绕着哲学跑,却不直接读哲学”的方式来表现哲学。这或许是理想,也难的方式。其理想在于免除了阅读哲学理论与专有名词的门槛,而困难之处在于,要通过常人的语言来表现深刻的哲学想象,其实非常不容易。本书作者尝试了一种新的可能,通过绕着寻常名词的漫谈来展开哲学推理,看似松散而没有系统,实际上是以严谨的态度引领读者经历深刻的概念批判。
——专栏作家,周伟航
这本书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深入浅出的哲学读物,更是昭示未来趋势的启发性读本。我基于这两点理由,郑重推荐此书。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求真》作者,苑举正
这是一本有趣味又有深度的书。哲学与各个领域都有紧密的联系。若你问我:“哲学和动物学有什么关系吗?”那么,阅读《少年Pi的奇幻漂流》这本书会给你答案。同样,若你问我:“哲学和心理学有什么关系吗?”《跟着白色兔子,到哲学世界去》这本书,同样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台湾高中哲学教育推广学会教师、云科大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简端良
追寻兔子的踪迹
正当爱丽丝在花园里玩耍时,突然间,有只白兔口里念念有词地跑了过去。好奇的她尾随在后,接着便从兔子洞落入了奇境里。爱丽丝从真实的世界来到了一个幻想的世界,在经历一番冒险后,又再度返回。
《爱丽丝梦游奇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并非只是作家,他同时也是逻辑学家与哲学家。因此,在广大读者的心目中,书中的奇境就仿佛是个充满哲学谜团的地方;读者们或许会问,“我们能否在早餐之前想出六件不可能的事?矮胖子是否真能理解自己所说的话的含义?那只龇牙咧嘴的猫是否真能整个消失,只留下露齿的笑容?”
在电影《黑客帝国》里,历险旅程的方向则正好完全相反。主角尼奥(Neo)在计算机银幕上见到了一条信息:“跟着白兔走!”不久之后,有人找上门来。有个在肩膀上刺了只兔子的女人邀他去参加一场“派对”。后来尼奥遇见了神秘人物莫菲斯(Morpheus),他要尼奥在红色与蓝色药丸之间作个选择。
尼奥选择了红色的药丸。当他睁开眼后,便从原本所身处的那个绿色的、优雅的虚幻世界,回到了幽暗的、粗鄙的现实世界。与刘易斯·卡罗尔一样,《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姊弟(拉娜·沃卓斯基[Lana Wachowski],变性之前名为劳伦斯·沃卓斯基[Laurence Wachowski]与安德鲁·沃卓斯基[Andrew Wachowski]),同样以这部电影创造了一个充满哲学谜团的地方;观众们或许也会问:“整个世界是否可能只是一个幻象?机器有思考的能力吗?我们是否真有自由意志,或者,一切其实都只是注定好的宿命罢了?”
当我们提出了哲学的问题,我们的思维便会去“流浪”。在哲学里,以诸如“流浪”或“旅行”来比喻“前进”,可谓司空见惯。康德曾将哲学形容成“在思想中确定方向”。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哲学的问题具有“我不了解自己”这样的形式。而哲学的目的无非在于,“为苍蝇指出飞出捕蝇瓶的路”。
捕蝇瓶是一种下方敞开而上方封闭的容器,一旦苍蝇误入其中,便会被困在里头,因为它们总是只想着要往上飞。人类想要逃出所谓的“奇境”或“母体”(matrix,即《黑客帝国》里机械世界的主宰),就好比困在这种玻璃瓶里的苍蝇,同样也是困难重重。
在本书里,你可以跟着白兔前往另一个奇境:现实。因为,借哲学的眼镜之助,我们可以用更犀利的眼光观察那些平凡无奇的事物。诚如普鲁斯特所昭示我们的,最棒的旅行并非那些远赴异国的游历,而是以不一样的角度去审视这个世界。就在这穿越人生、穿越世界的来来回回中,我们在追逐知识的旅程上满载而归。
我们可以一如既往、单纯地逛逛超市,或是与此同时稍微想一想,一场看似平凡无奇的购物,是否就是对我们的自由意志所作的考验?我们可以舒舒服服地聆听一场歌剧,或是与此同时稍微想一想,我们之所以认为《女武神》(Walkure)这部作品美妙,不过只是由于我们具有从众的心态罢了?我们可以抽根卷烟,优哉游哉地享受吞云吐雾的快感,或是与此同时,附带地问问自己,“吸烟究竟会限制还是扩张我们的意识,此举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现实的奇境
这是一本关于现代哲学的导读,通过十个篇章,清楚地回答了哲学方面的大提问:人可以不带情感地活着吗?神存在吗?我们能否自由地作决定?我们能够知道什么?我们的言语如何具有意义?可以用科学的方式去解释意识吗?梦是否具有功能?我们如何感受自己的身体?为何美对我们而言,是如此重要?死亡是否具有意义?这些篇章各自是独立的单元,不必依靠别的篇章也能读懂它们。
传统的导读书籍总是会让我哈欠连连。更糟的是,即便读了十几次与古代思想家及其难解的理论有关的介绍后,读者依然搞不清楚,到底谁说的正确以及为何正确,更遑论,当前某些有趣的争议问题竟只字未提。
这本书为读者在哲学的迷宫中指引了方向,其中还包括过去几十年中为人所发掘的一些秘密通道与快捷方式。在旅程中,我们将会把某些知名但却杂乱无章的理论弃于路旁,许多成见与迷思则会被我们修剪。有别于那些尽可能将所有见解集于一身的传统导读,本书则是将重心放在好的论据上。
在中学的最后三年里,我们都曾在许多科目中读过与哲学有关的文章。这些文章曾激发我求知的热情。然而,那些基于理论的晦暗不明所累积出的求知动能,却将我误导至两个错误的方向。一来,我曾误以为,那些以愈隐晦、愈难解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文章,必定是“寓意愈为深远”的文章。
……
借过,我是哲学家!
在一场派对中,如果有人承认自己在攻读哲学甚或教授哲学,总会同时引来钦敬与鄙夷的眼光。有时钦敬的眼光会多些,因为人们会觉得,竟有人尝试去解答“人”这个大谜团。有时鄙夷的眼光会多些,因为人们会觉得,竟有人会去钻研那些疯狂、脱离现实的主题。
接下来总是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例如“你最喜欢的哲学家是谁?”就仿佛哲学家是作家、明星或导演。最好的答案莫过于“伍迪·艾伦”(Woody Allen),因为他同时集多种身份于一身。
第二个常被问到的典型问题就是.“为什么要研究哲学?”老实说,我也每天都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对此,佛陀倒有个妙答。他说:“虽说这一行的收人不是很丰厚,进步又缓慢,不过倒是可以认识不少有趣的人。”
第三个典型的问题往往会伴随着忧心的眼神.“那么,你学了哲学之后都做了些什么?”我曾在哲学研究所担任过多年的学生顾问。起初,我总会很概括地回答:“哲学家会在出版社、媒体、政坛、企业咨询等领域工作。”后来我发现,列举某些哲学系的毕业生(例如李小龙、马丁·路德·金、教宗本笃十六世[Benedikt XVI]等人)在他们的人生当中做了些什么的回答还更有效果。
总是可以将妙喻信手拈来的维特根斯坦曾说:“哲学是一场战斗,它反对的是以语言作为手段来使我们的理智入魔。”时至今日,哲学家可谓是“无理论国界医师”,他们不仅治疗语言的混沌,更致力于揭穿所有情况下的胡扯。他们会借助于“真理探测器”来工作;它会在侦测到政治的空话、广告的洗脑、电影的陈腔滥调,以及电视节目和报章杂志的错误结论时发出警告。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论调:哲学对我们的社会一点用也没有!这样的成见有部分得归咎于哲学家本身。黑格尔认为,哲学总是来得太晚。换言之,总要等到生米都已煮成了熟饭!“密涅瓦的猫头鹰”(Eule der Minerva),即智慧的象征,“在黄昏中起飞”。无论如何,白兔早在黎明时分便已苏醒,并且在日出时便跨出它的第一步。
菲利普·希伯尔著的《跟着白色兔子到哲学世界去》聚焦于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哲学问题,从中遴选了理性、语言、信仰、身体和生命等十大主题,不仅探讨了对梦境的理解、如何控制自身的行为等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也对思维与意识、生命与死亡等深刻的话题进行了研究。
全书行文极具思辨意味,又颇具富于生活趣味的探讨,并且以主题划分章节,一改传统哲学入门书以哲学史的顺序来叙述或围绕概念进行展开的写法,可谓妙趣横生,主题鲜明。
此书在德国热销超过7万本,受到广大哲学爱好者的喜爱。此次引进国内,为哲学爱好者、入门者提供了一本颇具可读性的普及读物。
人可以不带情感地活着吗?语言是为了沟通还是虚伪的应对?人对美的向往从何而来?关于活着这件事我们该怎么看?梦是对未来的预示还是过去的反照?
《跟着白色兔子到哲学世界去》的作者菲利普·希伯尔,通过抛出一个个值得玩味的哲学问题,以清晰的逻辑分析与批判风格,在解读这些渗透于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的过程中,吸引读者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现实生活的另一面。
本书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杜小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汝伦,台湾华梵大学哲学系专任教授冀剑制,联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