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开口是金:突破说话的心理障碍
【找出恐惧的根源】
不少人在众多的人面前说话时感到非常害怕,我们经常听到他们这样说:
“我听过许多报告,多数报告都有答疑的时间。即使我坐在听众中间,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但每当我考虑提出一个问题时,我的心就怦怦地跳个不停。整个胳膊感觉像木棍一样,连举手都很困难。”
“我的老师在每堂课上都喜欢提问。无论何时被叫到,我都会口干舌燥。如果是一对一闲谈,我能感觉好一点,但仍然紧张,我不愿说蠢话或去表达一个与众不同的见解。”“没有比求职更糟的了。我花了6个月来找工作,真是令人痛苦。在等待会见时,我总是冒冷汗,额头布满汗珠,腋窝也湿了,衬衫贴在了后背上。还没进办公室就这副样子了。”
什么使这些恐惧落在我们的身上?为什么要担心呢?简单来说,我们大家都想获得尊重,希望招人喜爱。
具体来讲,造成这种紧张、恐惧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不想献丑。这些人的想法是:只要我不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短处,别人也就不会知道我的缺点;而一旦在众人面前说话,自己的粗浅根底、拙劣看法都会暴露出来,那么从此以后,哪里还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不说话更稳妥。
不过,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想一想,一个人尽量不暴露自己的短处,那么其长处又能充分发挥无遗吗?如果自己的长处发挥受到影响,无疑也会影响到别人对你的看法——别人有时会以较低的水平来评价你。其实,只要你认真地全力发挥,诚诚恳恳地把话说出来,不必踮高足尖来充内行,相信必会有不错的表现。
同时,现代社会的个体人具有高度的社会化特点,一个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绝对免不了要与社会接触、与他人接触,而说话则是人与社会接触、与他人交流的最重要手段。
所以,可想而知,一个不想说话的人肯定会为现代社会所不容,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事实证明,就连聋哑人也需要用一种特殊的语言——手语来进行交际。
第二种,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说话的内容,就像被硬拉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一样,所以会感到惊惶。
有的人是因为先天原因。有些人生来性格内向,气质属于黏液质、抑郁质类型,他们说话低声细语,见到生人就脸红,甚至常怀有一种胆怯的心理,举手投足、寻路问津也思前想后。
【找出自己恐惧心理的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测验来找出恐惧在何处阻碍了我们的说话。我们可以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以下问题:
(1)单独出席聚会你会感到局促不安吗?
(2)你愿意表达与别人不同的观点吗?
(3)你在拒绝朋友要求你做某事时感到困难吗?
(4)你在给别人打电话时总是避免要求什么吗?
只要我们看清自己紧张、恐惧心理的原因,科学地分析它,就会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好怕的。
此外,还有一些教育不当的因素。有些家长对儿童的胆小不加引导,孩子见到生人或到了陌生的地方,便习惯性地害羞、躲避,没有自信心。儿童进人青春期后,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有一个“光辉形象”留在别人的心目中,为此,他们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视,唯恐有差错。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了他们在交往中生怕被人耻笑,因此表现得不自然、心跳、腼腆。久而久之,便羞于与人接触,羞于在公开场合讲话。对此,家长和学校应给予正确指导,鼓励青少年大胆、真实、自然地表现自己。
对怯场心理的产生原因众说纷纭。美国演讲学家查尔斯·R.格鲁内尔提出了“自我形象受威胁”论。
“自我形象受威胁”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理性的、社会的、性别的、职业的自我形象。当人们进行演讲时,就把自我形象暴露在公众面前。由于担心自我形象会因为演讲而被毁坏,就产生了窘迫不安的怯场心理。例如,1969年,两位从事演讲学研究的教授在纽约开会,当他们向大会报告论文时,因为怯场而晕倒。“自我形象受威胁”论解释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两位教授的职业自我形象在诸多同行面前受到了严重威胁。
恐惧或忧虑会阻碍我们说话的尝试。有时保持安静较容易,退缩在“壳”里可以掩饰自己的软弱。但是,那样意味着我们将错过无数次张口说话的机会,我们的观点将不被注意,我们的力量将得不到认可。
P3-5
人生在世,无非是做三件事:说话、办事和做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吃得开,就必须掌握立身处世的三大技巧: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具备了这三者,别人就容易接纳你、尊重你、帮助你、满足你,你的愿望就会达到。从三者关系的角度来看,会说话是会办事的前提,会说话的人,办事能力就会相应提高,在这个社会上求人办事就会游刃有余,做人也就一定很成功。会办事是会做人的必要条件,只有善于办事,你才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会做人首先要学会说话和办事,成功总是垂青于善于说话和巧于办事的人,因为人离不开说话和办事,这是会做人的基本功和必修课。掌握了说话、办事、做人这三大技巧,也就掌握了成功的金钥匙,必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往而不胜。
说话,即口头的语言交际,不但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之一,而且是人类数十万年来得以繁衍生息、生存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人类发展已经步人21世纪的今天,说话不仅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事业成败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先决条件。
俗话说:“一句话让人跳,一句话让人笑。”说话能力体现着一个人的内涵、素质。一个说话讲究艺术的人说出的话,常常是说理切、举事赅、择辞精、喻世明;轻重有度、褒贬有节、进退有余地、游刃有空间;可陶冶他人之情操,也可为济世之良药;可以体现个人的雄才大略,更能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因而,一个人能否把握说话的艺术,对其人生的成败是非常重要的。
说话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不断地练习培养出来的。本书上篇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练就卓越口才的途径,必知的各种说话技巧、禁忌和分寸,包括怎样把话说到别人心窝里、怎样拒绝而不得罪别人、怎样得体地赞美别人、怎样打动别人按你说的做、怎样说好难说的话、怎样运用幽默,以及在谈判、恋爱、交友、推销中的说话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轻松掌握各个领域的说话艺术,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应付自如。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论你是能人还是庸人,聪明人还是愚笨人,管理者还是打工者,只有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并帮助别人的时候,才能生存。然而,当你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已经很劳累的时候,偏偏又遇上件为难事,这时候你需要察言观色,想方设法去求人,至于事情能不能办成,就要看人家乐意不乐意,高兴不高兴,等等。所谓“上山擒虎易,求人办事难”。只要求人办事就可能碰到种种的难处。
无数事实证明,每一个与成功失之交臂的人,并非缺乏成功的智慧和勇气,而是在办事上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不能从容地办事。而那些成就了一番事业的人,他们也未必都是天生的强者,只是他们善于掌握与各色人等办事的艺术,能够做到办什么样的事用什么样的方法,处处做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不给别人挑毛病的机会。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周围有一些人,他们身无长物,然而却老练圆滑。他们头脑活络,人际交往游刃有余。这一切源于他们交际广泛,源于会求人、会办事。这样反而比一般人活得更轻松。
本书中篇结合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和规律,从办事的心态、办事的形象仪表、办事的尺度和分寸等方面,全面阐述了种种办事的方法、手段、技巧,帮助读者掌握办事的艺术,迅速提高办事能力,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达到办事的目的。
至于会做人更是一个人生存立世之本,是说好话、办好事的基础和前提。说到底,做人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自己和他人、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就是因为每一个关系都涉及了自己,所以学会做人就要从自身开始。做人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人生的成与败归根到底就在于做人的得与失。懂得做人的智慧,把人做到位,往往就会有事业的发达、家庭的美满、生活的顺畅;反之,不懂得做人的智慧,就会从根本上注定人生的败局,任何事情都会以失败告终。
本书下篇对人们行走社会必须具备的做人智慧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和总结,从中得出做事先做人、低调做人、做人的方与圆、糊涂之道、忍让等具有普遍意义的做人方法和规律,让人们在如何做人上有章可循,而不至于迷惘无绪。通晓做人的哲学,会让你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讲究变通之道,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灵活机智地应对人情世故,在人生舞台上走好每一步,扮好每一个角色。
总之,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构筑了成功人生的“金三角”。本书作为一本为人处世的通俗指南,从实用、方便的原则出发,全面、系统地向读者讲述了说话、办事和做人这三方面的人生哲学和智慧,将日常生活中有效且使用率高的口才技巧、办事方略以及做人哲学介绍给读者,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能言善道、精明办事、灵活做人的本领。书中的方法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可以帮助你轻松驾驭人生局面,实现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由胡宝林编著的《图解人生三会(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全新升级版)(精)》上篇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练就卓越口才的途径、必知的各种说话技巧、禁忌和分寸,帮助读者轻松提高自己的口才。中篇结合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和规律,阐述了种种达成目标、实现目的方法,帮助读者迅速提高交际能力,讲究变通之道,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达成自己的目标。下篇详尽揭示了做事先做人、低调做人的方法和规律,让人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讲究策略,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灵活机智地应对人情世故。
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构筑了成功人生的“金三角”。由胡宝林编著的《图解人生三会(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全新升级版)(精)》作为一本为人处世的通俗指南,从实用、方便的原则出发,全面、系统地向读者讲述了说话、办事和做人这三方面的人生哲学和智慧,将日常生活中有效且使用率高的口才技巧、办事方略以及做人哲学介绍给读者,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能言善道、精明办事、灵活做人的本领。书中的方法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可以帮助你轻松驾驭人生局面,实现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