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大脑
肉嘟嘟的小婴儿的大脑与身体的比例过大,饱藏着巨大的潜力却没有发育完全。人脑其实非常“肥胖”,60%是脂肪,仍需要变得更加肥胖。人脑有着世界上已知的最复杂的结构,包含着“我们会成为谁”的决定因素。
正如刚刚提到过的,大脑在我们生命的初期会经历巨大的物理变化。为了详细了解这些变化究竟是什么,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瑞贝卡.尼克梅尔(Rebecca Knickmeyer)领导一个研究组,用高科技神经成像技术观测了98个2到4周大的孩子大脑,并跟踪观测直到孩子们两岁。在这项研究中(2008年),他们要把孩子放置在核磁共振成像仪中,用仪器打印出大脑结构的立体影像。这种经历特别像在科幻小说里!如果你可以成为神经科学研究项目的参与者,我鼓励你一定要去试一试,你就有机会看看自己大脑是什么样子的了!我一拿到自己大脑的影像就当作我在脸谱上的头像了,朋友们都说我的脑宰特别性感。
关于婴儿的大脑,研究者的发现是惊人的: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大脑总体积增加101%,第二年再增加15%,也就是大脑的尺寸翻了两倍多。通过核磁共振仪的扫描可以清楚发现,婴儿2到4星期时大脑只有成年人大脑体积的36%,1岁时的大脑体积有成年人的72%,2岁时能达到成年人大脑体积的83%。除此之外,凡尔纳·卡弗内(Verne Caviness)以及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孩子到9岁时大脑体积相当于成年人大脑的95%,直到13岁左右大脑才能长到与成年人大脑完全相等的体积。巧合的是,我们开始能记住越来越多东西的年龄,与大脑体积的增长时间出奇的一致。
伴随着婴儿大脑的急速生长,单个大脑神经元(脑细胞)的数量也在大量减少,这个过程始于我们出生,止于青春期。玛娅.艾毕茨(Maia Abitz)和她的团队研究发现,在大脑中负责记忆与思维的重要区域,例如脑丘背内侧核,成年人的神经元数量比新生婴儿的少41%。如果不了解神经元数量减少过程的内部原因,你很有可能会认为那个被观测的可怜人马上就要脑死亡,那些美丽浩瀚如银河的神经元就要永远消失了。放心吧,大脑生长中的神经元减少是我们成长发育的必经过程,由此我们的大脑才能变得更加高效,每次生长都是大脑的一次优化——增加体积和容积,减少神经元,为最重要而持久的信息留出存储空间。
与上述过程同时发生的,大脑似乎也改变着神经元之间的链接方式。神经元是我们大脑中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来处理并传输信息的细胞,它们之间的联系叫作神经突触,一般被认为能够反映我们的学习过程,比如把信息组块存入工作记忆。突触发生(突触的形成过程)使我们能够在大脑中对相互有关的抽象概念(比如星巴克、绿色、咖啡、咖啡师、wifi)形成一张物质网,建立起联系。
根据芝加哥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彼得·胡滕洛赫尔(Peter Huttenlocher)对这个现象的研究结果,婴儿时期会产生过多的突触联系,神经突触高密度会持续到后儿童期或青春期,紧接着会发生突触削减过程,到青春期中期结束。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从出生到成长为儿童时,有很多很多神经元,建立了不可计数的大量联系,一旦进入后儿童期,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善于辨别哪些联系是需要保留下来的,而哪些联系是华而不实需要舍弃的;此后一直到青春期中期,大脑会经历一场“春季大扫除”。当然了,你在5岁的时候能叫出所有恐龙的名字,但你真的需要这些信息吗?“八成用不着”,你的大脑会这么告诉你,然后擦除这些联系,并删除负责储存这部分知识的神经元。
减少不必要的神经突触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因为除了在大脑中针对相关概念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之外,我们还得丢弃那些不合时宜的联系。把星巴克与无关的概念(比如黄色、花、独角兽)之间的潜在联系删除掉,有助于我们最高效地记住星巴克到底是什么,并在需要时以最快的速度应用这个知识。
在我们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为了让我们的大脑运转速度更快,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会大量地增加,然后那些用得最少的神经元和突触联系会被丢弃,也就是不必要的错综复杂的神经元联系网激增的同时被削减,(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贾勒·柴池克(Gal Chechik)和他的同事把这个过程叫作最优化的“最小量”删除。最终,我们混乱无序的大脑会变得简洁精密,根据特定的环境(个人学习环境、生物环境、外部境遇等)做出最大的优化。
总而言之,由于大脑结构机能不全,组织能力和语言能力不足,早期童年记忆是无法持续到成年的。但为什么我们总是认为自己能够记得住小时候的事情,真正的原因还在探索中。我们之所以记不住一些发生过的事情,是因为我们大脑功能发育不完全,这不难理解;难理解的是,我们为什么会记住那些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在这一章开始的例子中,露丝坚信她清楚地记得自己出生时的事情,说出了满载细节的、有多种感官参与的生动“回忆”,甚至描述了自己在子宫里听到的声音,被分娩时经历的身心痛苦,还有来到这个世界后看到的医生和产房的样子。这一切怎么可能呢?
……
P13-16
茱莉亚·肖博士(Dr.Julia Shaw)伦敦南岸大学法律与社会科学系的不错讲师、不错研究员,主要负责教授犯罪学和心理学课程,曾两次获得很好教师的荣誉。她曾在多个靠前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研究论文,参与编写过多部心理学教科书,并多次受邀在靠前大会上担任演讲嘉宾。在有名的科学杂志《科学美国人》上,肖博士还是“记忆专栏”的主笔,讨论记忆是如何误导人们的。肖博士也是刑事案件专家顾问,为警察提供相关训练。同时,她也是欧洲心理学和法律协会的董事会成员。她的研究曾被多家媒体作为特别内容播出或刊登,包括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靠前频道(CNN World),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ussia Today),《纽约》杂志(New York Magazine),《泰晤士报》(The Times),英国《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每日邮报》(The Daily Mail),法国《为了科学》杂志(Pour la Science)和《太阳报》(The Sun)。
1 我记得自己出生的过程:为什么有些儿时记忆并不可能真实发生
最初的记忆
短期记忆与记忆群组
童年期失忆
婴儿的大脑
兔八哥与查尔斯王子
不靠谱的成长期记忆
2 被弄脏的记忆:为什么记忆的过程就是感知的过程
裙子颜色之谜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感知
兴奋与记忆
时间旅行者
可伸缩的时间
怀旧性记忆上涨
3 与蜂共舞:为什么大脑生理机能会使我们的记忆误入歧途
可塑的大脑
神经元与记忆
被阻断的记忆
迷药对记忆的影响
记忆如何被操纵
因为联想,所以记得
是谁邀请了凯文
模糊的痕迹
4 记忆巫师:为什么没有谁的记忆是绝对可靠的
超强自传式记忆者
大脑摄像头
照相式记忆
激活扩散理论
天赋之岛
遗忘有多重要
5 潜意识记忆:为什么我们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形成记忆
小小爱因斯坦
“失明”却快乐着
睡眠与记忆
心理电话
催眠面面观
你被洗脑了
6 不完美的警探:为什么记忆中的我们是过度自信的
为何我们总是过分自信
为何我们总会高估自己的记忆力
面部识别危机
不同种族的脸
制造恶魔
7 “9·11”事件发生的时候,你在哪儿:为什么我们对于带有情绪事件的记忆是有缺陷的
创伤性记忆
闪光灯式记忆
记忆入侵
非常环境中的记忆
记忆是如何被遮蔽的
严重事件应激晤谈
8 社交媒体:为什么说媒体塑造了我们的记忆
弊大于利的多任务处理
记忆是会传染的
群体性记忆
数码失忆症
你真的有那么好看吗
合作记忆
网络记忆
9 图奇把我的裤子脱掉了:为什么我们对创伤性事件的记忆可能是错的
怀疑论的必要性
性侵适应调节综合征
秘密撒旦之性
为什么弗洛伊德是错的
无火不生烟,无风不起浪
虚假记忆“综合征”
“枪手”
10 思维游戏:为什么我们应该接受错误记忆
你知道自己知道
思维游戏
秘密特工记忆术
神奇的怪诞效应
关于事实,我更喜欢我的版本
灵魂黑客可以篡改你的记忆,甚至让你身陷囹圄?
有人说记忆是幸福的源泉,也有人说一切痛苦皆来源于记忆,但不管结论如何,我们都是记忆的产物。在文学作品中,伤心欲绝的主人公通常会服用忘情水以摆脱痛苦的记忆,而剥夺记忆更是诸多反派人物祸害主人公的经典手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有人能够篡改他人的记忆吗?答案是肯定的,本文的主人公茱莉亚·肖(Julia Shaw)就是其中一员。
茱莉亚是一名犯罪心理学家,她更喜欢将自己称作“记忆黑客”。在新作《记忆错觉》(The Memory Illusion)中,茱莉亚展示了在他人的大脑中植入虚假记忆的技巧。通过一些心理学技巧,茱莉亚可以让他人对于从未经历过的事情产生错误的记忆。在茱莉亚眼中,虚假记忆的植入其实并非难事。
在一次采访中,茱莉亚解释道:
“记忆离不开由脑细胞组成的网络,这个网络涵盖了人脑中的不同区域,还会不断进行更新。记忆功能在人们学习新事物和解决问题等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它还是难逃被操控的命运。每当你在叙述一个故事的时候,你的记忆都会发生改变,你也许会发掘到一些全新的细节,吸收从别人口中听来的趣闻逸事,又或者会臆想出一些不太准确,甚至带有误导性的关系。”
她还举了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所有关于两岁半以前的记忆都是虚假的记忆,因为在两岁半以前我们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全,根本不具备储存记忆的条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才会说“婴儿都是健忘的”。
“我们关于两岁半以前的记忆通常来自照片以及父母口中的故事。”茱莉亚表示, “我们很容易接受并内化这些虚假的记忆。”
我们的记忆到底有多可靠
遗忘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见怪不怪的现象,我们很容易会忘记陌生人的名字、电话号码以及背景信息,平淡无奇的事物也很难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的记忆似乎是为了不平凡的事物而生。
面对日常琐事,我们对自己的记忆显然没有多大信心。然而一旦遇上能够泛起波澜的生活大事件,我们的记忆似乎能永葆鲜活,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丢三落四的人也可以巨细无遗地叙述自己所经历过的惊心动魄的往事。可是我们的记忆真的这么可靠吗?
茱莉亚认为,所有的记忆都有可能会出现偏差,即便是那些尤其值得珍视的记忆也是如此。茱莉亚曾经对“9·11恐怖袭击”“伦敦7·7爆炸”以及“肯尼迪遇刺”等大事件经历者的记忆准确度进行过多次实验,最终发现,许多经历者针对这些重大事件的回忆都与事实存在严重偏差,这种偏差显然已经超出了遗漏的范畴。
茱莉亚表示,即便是在大事件发生后马上让经历者回忆事件的经过,他们的叙述和事实之间依然会存在一些严重偏差。倘若在20年后再度问起,经历者的记忆偏差会更为严重,但他们对自己的记忆仍然信心十足。
由此可见,我们的记忆似乎不如想象中可靠。但更可怕的是,我们的记忆还可能会遭受“劫持”。
灵魂黑客可以篡改我们的记忆
所谓“记忆劫持”,指的是人们被植入虚假记忆,进而误认为自己曾经参与或者经历过某起事件。这类事件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心理治疗领域尤为常见。
在当时,心理治疗师还没有完全理解记忆的灵活程度,他们通常会对患者的经历展开假设,并通过一些诱导性问题让患者发起想象。经过多次的重复和强化后,治疗师很容易将虚假的记忆植入患者的脑海,并误以为自己成功找到了困扰着患者的病因。
记忆的植入和篡改行为正是茱莉亚的研究重心,她认为这类研究的意义非常重大,毕竟虚假的记忆有可能让人身陷牢狱之灾。此外,由于对记忆下黑手的罪犯往往不会留下任何实质性证据,当前的法律很难为受害者提供保障。
在一次实验中,茱莉亚成功在志愿者的大脑中植入了虚假的犯罪记忆。在实验开始后,茱莉亚会告知志愿者自己已经通过内部消息了解到他们的犯罪经历。打个比方,茱莉亚会向志愿者透露:“你的父母告诉我,你在14岁那年曾经因为盗窃而惊动过警方。”她还会向志愿者展示一些细节,以便让事情听起来更加可信。
在志愿者做出否定的时候,茱莉亚会驳斥他们的否认口供,并鼓励他们正视自己的错误。在后续的实验中,茱莉亚会向志愿者提供更多的细节,包括他们的年龄、家乡、童年好友的姓名等等。这个过程可以让志愿者一遍又一遍地想象罪案的发生,进而陷入自我催眠之中。在数周过后,志愿者会慢慢混淆想象和记忆,记忆的植入即将大功告成。
“诀窍在于让人们混淆自己的想象和记忆,你需要不断地让他们想象事件的发生过程。”茱莉亚说道。只要使用得当,听起来荒诞不经的事件也可能被植入到人们的记忆之中,譬如遭受外星人绑架的经历。
在未来,随着光遗传学技术(Optogenetics)的发展,人们甚至有可能舍弃掉一些让自己痛苦万分的记忆。
我们可以抵御虚假记忆的植入吗
事实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我们的感知,是一种个人体验,每个人对事实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记忆则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本质上讲,记忆和事实总是存在着差异,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避免成为虚假记忆的受害者。
尽管虚假记忆并非基于事实,但由于其细节性和真实性往往都很强,我们很难进行区分。以下几个原则或许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1.记忆的可靠性总是值得怀疑的,因此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回忆。不论他所说的故事蕴含多少显而易见的证据和热情,都不足以证明他所说的就是事实。你需要通过独立的证据去佐证自身记忆的真实性,而不仅仅是别人的供词。
2.当你对他人的描述心存怀疑的时候,你可以询问一些和细节相关的问题,例如:“他的头发染的是什么颜色?”
当然,你还可以通过一些具备诱导性的问题进行试探,例如:“我记得他当时染的是金毛,对吧?”
针对细节的发问可以打乱对方的节奏,你很可能会从中捕捉到一些漏洞。因此,在你对他人的描述心存疑虑的时候,不妨大胆发问:“你可以多告诉我一些具体情况吗?”
3.重复的灌输和强化是记忆植入的关键,如果你发现身边有人总是不断给你灌输重复的故事或者事件,你就应该打起十二分精神了。
阮嘉俊(Tech2IPO科技作者)
记忆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的日常生活都需要依靠记忆来进行,正是记忆成就了现在的你我。然而,我们原本头脑中对于过往的记录其实远远偏离了它的真实面貌。我们每个人都遭遇过瞬间失忆。比如,我们进入一个房间却突然忘记为何进来,或者瞬间忘记了一个熟人的名字。假如我们的思维有着更深层次的误差风险,并将操控甚至完全伪造我们的记忆,该怎么办?
在《记忆错觉》一书中,法医心理学家和记忆专家茱莉亚·肖博士,运用最新调查展示了我们的大脑被误导的诸多方式,同时还揭露了我们为何有时会盗用他人的记忆,且将其认定为自己的记忆。最后,作者阐述了如何通过对于不可靠性的简单觉知改善自己的记忆。
此书是对人类大脑一次深入而独特的洞悉,启发我们去反思对于真实自我的认知究竟有多少。这是一场对于记忆不可靠性的有趣探究,揭示了我们的大脑如何轻而易举地“误入歧途”。
《记忆错觉(记忆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与心理)》是茱莉亚·肖博士整理了数十年来心理学界对于记忆研究的成果,结合了大量科学理论与经典案例,是对人类记忆认知的一场生动有趣的阐述,语言不拘一格,通俗易懂。
书未成稿已售出十多国版权,被包括《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明镜周刊》《太阳报》在内的国际主流媒体竞相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