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性少女也曾温润如玉
夏绿蒂诞生于干禧婴儿潮时期。那是龙年,孩子的出生率特别高,整个华人社会沉浸在生下龙子和龙女的浓烈氛围里。
刚刚晋升为婴儿的她很少让我操心,刚满一个月就能一觉睡到天亮,根本不用我半夜爬起来喂奶。做了妈妈的我依旧美美哒,完全没有熊猫眼的困扰。
她身体一直很健壮,抵抗力特强,半岁时,就能跟着我们四处旅行。
她总是静静地坐在儿童座椅上,安静地看着车窗外流动的风景,上了高速公路后就自动进入睡眠模式,到达目的地时旋即清醒。
一岁半时,我们带她到马来西亚沙巴旅游,她搭乘飞机乖巧得像猫一样,压根儿不哭不闹,简直是人见人爱,可谓父母亲们最梦寐以求的小天使!
乖乖婴儿,温润如玉。
我和先生都是台湾大学研究所硕士毕业,对自己的基因颇为自信。
先生为了圆奶爸的梦想,在夏绿蒂两岁后就离开职场担任全职奶爸,在家全心照料小孩生活起居。
先天基因加上后天的环境,都是天衣无缝的完美,对吧?
我们让夏绿蒂和妹妹夏荞安学习各种各样的才艺,包括舞蹈、钢琴、小提琴、绘画、围棋、溜冰、游泳、骑独轮车、相声、英文、法语以及读经……
另外,每个月至少观赏两场以上的儿童剧。若是暑假档期到了,夏绿蒂必定看足整整一个月的国际儿童剧展。
寒暑假也总有参加不完的营队活动,例如“精英领袖”“昆虫生态”,以及野外露营等。
每年,我们都会安排一到两次长途旅行,带夏氏姐妹到外面的世界增广见闻,养成国际观。
犹记那年我们去马来西亚沙巴旅行,住进了一家靠海热带丛林villa型的酒店。不仅酒店安排有丛林探险活动,我们自己还去参加了各种认识生态课程。
同去参加活动的人,有酒店中来自各国的孩子,尤以北欧人居多。夏绿蒂和这些孩子们在活动中沟通无碍,甚至不需要翻译,就能自由玩耍。
回到台湾后,夏绿蒂立即要求我们带她去图书馆找关于欧洲的资料。就这样,夏绿蒂对欧洲产生兴趣竟然是从马来西亚之旅开始的。
不过,后来她学的第一门欧洲语言是法语,不是瑞典语或是芬兰语。
夏绿蒂六岁前、夏荞安才两岁左右,我们在中国大陆进行了一趟为期三星期的“游牧民族式”的自助旅行:从南疆喀什一带,一直走走玩玩到帕米尔高原边界。
穿上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打扮成当地人的模样,夏氏姐妹还在旅途中上了当地的幼儿园,结交了许多维吾尔族和塔吉克族的小伙伴。 两姊妹一致认为,塔吉克族的男孩长得最细致,维吾尔族的乍看还行,就是不耐看。
我心中的OS是:嘿嘿!小姐们请自己照一下镜子好吗?
至今两姊妹对新疆行念念不忘的,不是这些帅男孩,而是……新疆各种料理的羊肉和馕。
行万里路之外,我们也要读万卷书。
我们家附近就有一座公共图书馆,那里有借不完的童书。只要我没出差,几乎天天会陪孩子进行晚间阅读。
夏绿蒂自幼喜爱阅读,一群孩子玩得兴高采烈之时,她总可以在一旁安静地看书。
我曾一度深信,爱书的孩子不会变坏。
为了让孩子有单纯的生活环境,我们在夏绿蒂两岁那年,决心把电视机送走。从此过着“在电视台工作的记者,家里却没有电视”的诡异生活。
孩子是我们的,不是电视机的。
我们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是:孩子下课后,不送去安亲班①或是上辅导班。因为在学校上课一整天,课后还要挤在狭小的空间里,继续听课写习题,接受无穷无尽填鸭式的练习,对孩子的创造力是一种耗损,对精神更是一种折磨。
孩子是我们的,不是安亲班或辅导班的,更不应该是填鸭式教育的。
天下父母心,我们总是想要给小孩最好的。
才艺、智力、外语、运动、修身、养性、气质、品味以及视野,我们力求面面俱到。P1-4
《亲爱的夏绿蒂》让我想到著名作家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两本书之间的相异与相同之处,颇耐人寻味。这本书主要描写夏绿蒂的一场情事,但我以为并没有阅读上的年龄层建议,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或家中有青春期儿女的父母,都可归为本书的读者群体。已离开青春期的人,也可藉由夏绿蒂的青春故事,回顾与对照属于自己的青涩年少。
——音乐人 方文山
丁雯静是台湾“纪录片女王”。她搞笑、通透,充满自黑精神,一方面和女儿“斗智斗勇”又时时自我反省,充当女儿的“恋爱顾问”,耐心陪伴女儿修习爱情课。
做纪录片时,她保有女性特有的感知和叙述能力,对历史进行超脱的思考。回归家庭以后,又用她的热情为家里重添温暖和欢乐。这正是我钦佩喜爱她的地方。
——纪录片导演 陈晓卿
学会恭喜孩子“撞上爱情”
香港富商李嘉诚曾经在他的经营讲义上说:这辈子两个人决定你是富还是穷。
一个是合作伙伴。
一个是配偶。
配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的配偶,可以摧毁你,也可以激励你。
既然如此,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究竟为寻觅他(她)、确认他(她)花过多少时间?
从小到大,我们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应付考试的知识,但我们觉得花时间修习爱情的功课则是浪费时间。我们的逻辑通常是,把自己培养好,将来自然会遇到条件相当的人,只要门当户对,爱情自然就会顺遂,婚姻就会幸福。
可惜这种看起来无比正确的逻辑,常常会被现实所教训。
如今,爱情质量的经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普遍意识到的问题,但很多人并不知从何下手。要知道学习“谈情说爱”,不是耍花招,追求异性,讨对方欢心,而是要面对两性相处遇到的挑战和问题,从中学习和异性沟通、互动,彼此理解,彼此支持。这些练习绝对有助于未来的婚姻生活。
简单地说,修习爱情课是需要从“蹲马步”的基本功开始学起的,学蹲马步总不能等到年纪大了,筋骨僵硬了才练吧!
我必须承认,我是个“非典型”母亲。
我愿意开放孩子修习爱情功课,也很愿意陪她们做功课。夏绿蒂的同学们都很羡慕她有这样的妈——
倾听她的爱情故事。
成为绿蒂的恋爱教母。
用成人的状态来对待她们。
给她们自主和自由的空间。
但我必须说,这两年多以来,成长的不只是夏绿蒂,还包括她娘,我。
我清楚地知道,孩子许多的恶习都来自父母。
我的人生因此做了一次“成长的自省功课”,这让我有重生的感受。
而历经两次恋情的夏绿蒂,除了情商逐渐提高之外,她也同时体悟到,“分手”才是一个人爱情质量的最大考验。
尽管九年级时,她在恋爱日记的最后一页写下了“豪太,谢谢你”,但她在分手初期,却犯了全天下女人都会犯的错——绝不手软地打击对方!
夏绿蒂在脸书上敲锣打鼓,放任同学八方相告:她和豪太分手了,当然,一切一切的错,都是豪太!
所有的同学也不自觉地站到她这边,加入了夏绿蒂的泼妇行列。
但高一和比邵分手时,她却平静地接受,没有太多情绪。原因很简单,她不再是那个一失恋就进入世界末日的躁动女孩了。 后来夏绿蒂和我分享她的“分手经”。她有了新的体晤。
“和豪太分手时,我实在不应该将他视为仇家,更糟的是我竟然不自觉地邀请朋友加入我的咒骂行列,我凭什么这样做?只因为豪太不是我的男朋友。那过往他对我的好又算什么?我否定他,是否也否定自己的眼光?我实在不应该这样,感觉很没品。”
老实说,我有点儿吓到,关于夏绿蒂这段自白。
她才16岁。
而她妈,开始学会尊重爱情,应该是我30岁以后的事。
才两段恋情,竟能有此体悟,实在不应该小看孩子的领悟力。
夏绿蒂认为,她之所以能如此高效地学习爱情,是因为父母没有打压她谈恋爱。
“如果我的爱情是被打压的,我就会将焦点移转到和你们的对抗上来,完全无法专注相处的细节上。我的爱情功课就会学得很缓慢。”
我之所以不反对孩子谈恋爱,来自我的家庭教育。
我的父母从不反对我在求学时谈恋爱。他们从未对我说‘‘雯静高中以前要好好念书,等到上大学再谈恋爱”这种话。
而且,我从小学到大学恋爱从未间断,但并没有影响我的课业,相反让我比一般同龄人更懂得爱情的道理。进入社会,我勇敢追爱,一路挺进,从未恐惧。这一切都要归功爱情的火种,它在我的家庭里不需要被浇灭,而是被祝福和呵护的宝贝。
当然我并不是初始就如此通达事理,毕竟父母亲角色并不容易驾驭。
夏绿蒂刚开始谈恋爱时,我也曾忧心忡忡,我和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一样怀疑:孩子你是认真的吗?会不会太早了?
但当我回想起我的父母如此信任我,我为我不信任夏绿蒂而感到羞愧。
我决定,效法我的父母,用他们的方式来对待我的下一代时,一切就改观了。这让我和孩子的关系,从南极的最低温,回温到赤道的炙热。
事实上,我们都忘记了,求学时代是修习爱情学分成本最低、也是最美丽的黄金岁月。
错过了学生时期,爱情修习的场域变得更复杂,其实是需要更高功力的情商来面对,但很多人的情商从未锻炼过,还处于很稚嫩的阶段,就被迫要面对难度很高的爱情习题,实在是力不从心。
如今的时代变化很大,人们需要“非典型”力量,因为“典型”已经不足以应付新世界。我看到愈来愈多的“新父母”和“新孩子”,他们在物质充裕的条件下成长、重视家庭成员的互动质量、重视孩子的心灵世界。
他们相信“爱情”是人生重要功课。 人们谈爱,不再流于工具型的“传宗接代”。
人们谈爱,不再只是需要物质上的安全感。
人们谈爱,是为了学习寻找灵魂伴侣的旅程。
人们谈爱,是为了提升生命的智慧之门。
就连我自己,也在不断成长。
以前我会认为,我存在,因为爱。
现在我会说,我存在,因为爱过。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接一场的心灵试炼,爱情绝对是试炼的重要部分。
如果我们的孩子在求学时期“撞上爱情”,学习恭喜他们,因为他们取得了修炼爱情学分的门票,这表示他们往成功人生迈进一大步。
截至此时,夏绿蒂的恋爱状态为单身。
如今,有没有爱情对她来说不再是困扰了,她甚至说,偶尔享受单身自由也不错哦!但天知道,她何时又会被爱神的箭射中。
谁知道呢,我们都在踏向未知的旅程,不妨期待更加精彩的未来吧!
我所钦佩的丁雯静
纪录片导演陈晓卿
丁雯静是我最羡慕的同行之一(另一位是她的好朋友,凤凰卫视的陈晓楠)。多年来,她一直在做关于20世纪中国历史的纪录片。一部分大陆观众通过凤凰卫视,看过她的《1949大迁徙》《台湾天空的秘密》以及《家春秋》,也通过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看过《黄金秘档》和《惊涛太平轮》等作品。华人社会近几十年的变迁史中,都能看到雯静勤勤恳恳、努力厘清历史原貌的作品。
雯静一度很关注大时代中的传奇人物,比如蒋介石、宋美龄、陈立夫、孔祥熙……她有超强的讲述能力,将历史中的人与事讲得颇具戏剧性。我一直很佩服她讲故事的能力,没想到的是,这种能力后来又有了新去向。这与她的新身份有关,她现在的身份是一位全职妈妈。
之前认识雯静,一直感觉她是个女强人,我们之间的话题永远围绕着大众传播的专业领域,她的微博名字都叫作“台湾纪录片之女”。然而做纪录片并不怎么挣钱,在全世界范围内,纪录片一直是小众的、精英的、市场都不太景气。台湾地区也是一样。2014年,身为总经理的雯静竟然失业了'她所在的历史纪录片创作部门全员裁撤。至于她的下一步打算,则是“专职在家培养女儿”。
原以为她在开玩笑,没想到今年初,她竟给我发来新书《亲爱的夏绿蒂》的稿件’请我作序。在这份稿件里,我惊讶地看到,原来这位“纪录片女王”真的在家教育女儿、钻研料理。她是这么搞笑、通透,充满了自黑精神,一方面和女儿“斗智斗勇”,称女儿为“小魔头”;另一方面又时时自我反省,当女儿的“恋爱顾问”,耐心陪伴女儿修习爱情课。看稿的整个过程我忍俊不禁,再次回到了当初听雯静讲故事的时刻。
我最佩服的是她对于母亲这个身份的界定——不是去命令、控制孩子.而是理解、陪伴孩子,包括理解青春期的爱情、叛逆和颓废。绿蒂的同学们很羡慕她有这样一位母亲,而我则很羡慕雯静。看到雯静陪女儿一同面对失恋’为绿蒂的“女神养成计划”出谋划策,试问我和儿子乐乐之间.好像还没达到如此心无隔阂的地步——也许我该问问他女朋友的事儿了?
雯静说自己是在“豪赌”,赌自己的“废柴”女儿经过一番曲折,最终会成长为一个好姑娘。看到绿蒂开画展的故事时,我意识到雯静是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父母给孩子最大的礼物是让他们按自己的生命节奏愉快地成长。
雯静就是这样,在做纪录片时,她保有女性特有的感知和叙述能力,对历史进行超脱的思考。回归家庭以后,又用她的热情为家里重添温暖和欢乐。
你看,这也正是我钦佩喜爱她的地方。
丁雯静著、夏绿蒂绘画的《亲爱的夏绿蒂》中讲述了“纪录片女王”事业遭遇滑铁卢,于45岁高龄重返家庭,却发现女儿夏绿蒂沉迷网络,频换男友,进入令人头疼的青春叛逆期。她决定重建亲子关系,陪伴女儿从“蹲马步”开始,认真修习爱情课。在与小男朋友分分合合的相处中,女儿终于领悟到爱情与人生的真谛。而母亲也收获了女儿的信赖,得到了成长。
台湾“纪录片女王”丁雯静写给叛逆女儿夏绿蒂的一堂爱情课。
方文山、陈晓卿、林特特深情作序,王伟忠、陈晓楠特别推荐。
夏绿蒂绘画的《亲爱的夏绿蒂》记录作者陪伴14岁女儿修炼爱情课的文学散文书,是一本少年、青年、中年人均可阅读、均可从中发现自己的成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