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十七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党的中心工作之一,十八大上,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关键一环。人本来是自然生态链上的一个环节。原始时代的人类对每一种与他们生活休戚相关的事物都心存敬畏,基本上是以自然生态的方式生存。农业时代人类构建的亚生态体系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但总体上说没有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并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是在工业文明诞生之后。要从根本上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反省改造知识、机器与市场的工业文明体制,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一个技术、社会与伦理导向的生态文明时代。 作者简介 程海东,男,党员,1981年4月生于湖北省孝感市,现为东北大学马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公共管理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技术哲学、社会发展理论等。近五年来,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东北大学学报》、《道德与文明》等学术杂志和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目录 导论 章 原始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节 原始自然的生成 第二节 原始自然的构成 第三节 人类的生存悖论 第二章 农业文明:朦胧的可持续发展 节 原始自然的失落 第二节 原始生存形成人类亚生态圈 第三节 生存悖论的初显 第三章 工业文明:失落的可持续发展 节 可持续发展失落的原因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失落的后果之一:环境污染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失落的后果之二:生态危机 第四章 生态家园:工业文明的反思 节 生态意识的回归与生态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工业文明模式的反省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与反思 节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观面对的基本矛盾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疑难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第六章 生态文明:主动的可持续发展 节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内涵 第二节 生态意识的普及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 第四节 人类的共同行动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