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
圣人不怕无知
圣人并不怕没有知识,也不怕怀疑、困难和省察,他唯一怕的是以不知为知。
人因领悟到自己所知有限,认为有多学习的必要。
——蒙田
自己有不知道的事情,勿以请教别人为耻。
自我控制像一棵满足于其根部也安于其果实的树。
无时不忘记讲真话,即使知道可能会给人不愉快的印象。
徒有学问却不知利用的人如同只耕地却不播种的人。
——阿拉伯金言
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
——《帖撒罗尼迦前书》5:21
人的精神力量不会有“不足”的现象,会不足的是人摄取它的能力;人死并不是因为缺乏空气,而是因为缺乏呼吸空气的能力。
过去存在、将来应该也存在的各种要素——肉体上的、智力上的以及精神上的各种要素——现在也存在于人的内部;一个人是否拥有睿智,取决于他是否懂得掌握这些要素。
——露西·马洛丽
真正的大智慧不仅在于知道何为善、如何为善,也在于知道何为最善、何为其次,并因而知道何者该先做、何者该放在第二位。
——佚名
※
我们之所以说大智慧的内容是消极性的,就在于知道什么是不合理的、什么是不合法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10月2日
道德上的教诲
宗教与道德上的教诲虽然讨论的方法不同,但所做的事情是一样的。
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要为身体忧虑;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
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粮食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
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
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
你们要是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会送给你们。
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难一天就够了。
——《马太福音》6:25~27、31、33~34 筐子里有的是面包,却为不知明天吃什么而烦恼的人,是缺乏信仰的人。
——《犹太法典》
最高尚的信仰并不是希望达到某种目的,最卑劣的信仰是带有某种目的的。
真正有信仰的人,在所有存在物中认识神,并在自己内心意识到自身与所有存在物的合一。
——佚名
佛陀说,世界上有很多难事,比如贫穷而深具慈悲心、富贵而具有宗教信仰、不向命运低头、克服情欲、看到吸引人的东西也不想占有、虽不成功仍保持坚强的力量、不存恶念、不存报复心的忍辱、探究事物的根底、不指责无知的人、走出小我的自私心、成为善良的有学问而且聪明的人、探寻宗教根源、独自走进灵魂深处、避免与人争论等。
——中国佛典
大部分人都不倾听神的声音,只是盲目地信神。其实,人最好能倾听神的声音但又不盲目信神。
活在永恒,同时也活在刹那!换句话说,我们应该以自己将永远活着的心情努力工作,而以自己立刻就要离开世界的心情与人交往。
——佚名
宗教的本来面目乃在于认识我们的一切义务,而这些义务是以神的戒律为依据的。
——康德
※
道德上的教诲如果不是宗教的、义务的,便是不完全的。而宗教如果不是道德的、不是在于把人导向善良的生活,便无存在的必要。
10月3日
富贵不能给人满足
富贵绝不能给人满足;人越是富贵,欲求的也就越多,而所欲求的也越不容易满足。
要给人的欲望划定绝对的界限,即便不是完全不可能,至少是非常困难的。人的满足感纯粹是个相对的东西,它受人的欲望和他的财产两者之关系所左右。因此对人的满足感而言,财富本身如同没有分母的分数,不具有太多意义。如果人所缺少的是自己不想拥有的东西,那对他而言就等于没有用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人也有十分满足的可能。但如果有人比前者拥有多出千百倍的财富j却未能拥有自己所要的东西,那么他一定会认为自己是个不幸的人。
——叔本华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