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柏林包豪斯档案馆是柏林很好重要的文化象征,用来纪念包豪斯运动,即20世纪极有影响力的艺术和设计运动,来到这里可以回顾包豪斯设计的历史。包豪斯档案馆位于包豪斯建筑设计艺术学院内,它出自创始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之手。档案馆里面珍藏着世界上有关包豪斯学校历史及其各个创作领域的作品,其中包括:建筑设计、家具、陶瓷、金属、摄影、舞台、预备班作品以及有名教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等人的创作。
玛格达莱娜·德罗斯特在德国亚琛与马尔堡获得美术史、文学两个学士学位,从1980年起在柏林的包豪斯档案馆负责包豪斯学派的展览与相关的出版工作。她曾经对包豪斯家具和编织工作坊进行研究,尤其专注于女性在手工业当中的角色的研究。如今玛格达莱娜是包豪斯学派的有名学者,在德国建筑领域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与成就。
丁梦月,2011.9-2015.7毕业于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15.9至今就读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学硕士在读。
胡一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授,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数字建构实验室主任,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规划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
包豪斯档案馆、玛格达莱娜·德罗斯特著的《包豪斯(1919-1933)(精)》对艺术和建筑的开创性运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柏林的包豪斯档案馆和设计博物馆收藏了大量迄今为止有关包豪斯的珍贵藏品。这里的藏品丰富而全面,不仅有包豪斯的相关文件、设计产品、各类研究、手绘草图,还有建筑设计与模型,等等。包豪斯档案馆致力于包豪斯历史的研究和介绍,涵盖了在芝加哥的新包豪斯和在乌尔姆的设计学院的历史。
本书从包豪斯档案馆的丰富藏品中精选了一部分,通过研究包豪斯主要的支持者——包括瓦尔特·格罗皮乌斯、马塞尔·布劳耶、瓦西里·康定斯基和保罗·克利的作品,追溯这一不朽的艺术运动。
《包豪斯(1919-1933)(精)》的作者玛格达莱娜·德罗斯特已在包豪斯档案馆和包豪斯设计博物馆从事研究多年,作为包豪斯学派的著名学者,其对包豪斯的研究是非常深入、专业的。
本书以公正、客观的视角论述了包豪斯发展的历史,从包豪斯的起源、发展、重组至最终解散,向读者简明地介绍了其结构和发展历程,也全面探讨了包豪斯的社会价值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全书内容结构编排非常清晰、系统化,基本与包豪斯发展历程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