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培根随笔/无障碍阅读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英)弗兰西斯·培根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个强大的国家或帝国到了分崩离析、风雨飘摇之际,就是战争爆发之日。因为庞大的帝国鼎盛之时,总是把它所征服的本地人的武装削弱或消灭,让他们完全依赖帝国兵力的保护。但帝国一败落,一切都土崩瓦解,自己也成了鱼肉,任人宰割。罗马帝国覆灭时正是这种局面,查理大帝[也称查理曼(约742—814),法兰克国王,800年称帝,通过征服最后建立了控制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大帝国。他死后不久,帝国即告分裂]之后的日耳曼帝国同样如此,群雄竞起,各自为政。西班牙如果分裂,也免不了同样的下场。国家的大扩张、大合并也会引发战争。因为一个国家势力过大时,它就像洪水,泛滥便在所难免。罗马、土耳其、西班牙等国的情况是有目共睹的。注意,如果世上野蛮民族几乎绝迹,那么人们除非掌握谋生之道,否则就不肯结婚生育(目前几乎世界各地都是这样,只有鞑靼地方除外),那就没有人口泛滥的危险。然而如果已经人满为患,还在一个劲地繁衍,而且不去预谋求生之道,那么这个民族不出两代就必然会把一部分移人他国。古代北方民族通常用抓阄(jiu)的办法来处理,看哪一部分人应居留故土,哪一部分人该外出闯荡。一个好战的国家变得柔弱之时,战争就在所难免。因为,这一类国家到了衰颓的阶段往往变得非常富有,于是这块肥肉在招引一场战争,而他们斗志的低落也在鼓励别人打一场战争(用比喻的方式,使观点易于理解)。

至于武器,几乎可以说无章可循,然而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它们也是有变革的,因为有一点是肯定的:当大炮在印度的奥克西德拉克斯城使用的时候,马其顿人[这里指马其顿王朝的亚历山大大帝(870一913)]管它叫雷电和魔法。而大炮已经在中国使用了两干多年,这也是人所共知的。武器的特性和改进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射程远,只有这样才能避开危险,大炮和火枪的情况就是这样;二、火力大,在这一方面大炮的确超过了所有的攻城槌和古代发明;三、使用方便,各种气候都照用不误,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等。

至于战略战术,起初人们完全依赖人数,他们同样使战争主要取决于力量和勇敢,定好时间,选好战场,在平等条件下决一雌雄,不大懂排兵布阵。后来人们明白兵不在多而在精,便开始占据有利地形、用计诱敌、声东击西,等等,排兵布阵也比较得法了。

国家在青年时代,武功昌盛,一到中年,学术兴旺;然后文武共荣一个时期;到了没落的年龄,发达的则是工艺和商业了。学术开始时仅仅是它的婴儿期,几乎显得幼稚,到了青年时代便朝气蓬勃,一进壮年则厚积薄发,最后步人暮年便逐渐枯竭。然而变迁的转轮不宜看得太久,它会使我们头晕眼花。至于变迁的历史,那只不过是故事轮回,本文不宜探讨。(P161-162)

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活跃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他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在伦敦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曾任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由于家境优越,培根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于1573年—1575年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1576年,他随英国驻法大使出使法国,为期三年,初步积累了从政经验。1579年父亲去世,培根回国进入格雷律师学院学法律,并于1582年获得律师资格。1584年,培根当选为议员,但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谋求高位屡未如愿。1591年,培根结识了伊丽莎白女王的宠臣埃塞克斯伯爵,并深受伯爵信任。后来伯爵与女王政见不一,矛盾激化,谋反失败被处决。伯爵叛乱失败后,培根参加了对伯爵的审判工作,此事成为他被人诟病的一个失德之举。伊丽莎白女王去世后,詹姆斯一世继位。在詹姆斯一世时期,培根一度颇为得宠,1603年被封为爵士,1613年被任命为检察长,1616年被提拔为枢密顾问,1617年任掌玺大臣,1618年出任大法官一职,达到从政生涯的优选峰。但培根并没有在权力的很好享受太久,1621年他因受贿罪沦为阶下囚,并被削职为民,永不再用。培根一生宦海沉浮,很后惨淡收场。
蒲隆 ,原名李登科,甘肃定西人,1941年生,有名翻译家。1963年毕业于西北师大外语系。翻译出版过英美文学名著三十余种,有《爱默生随笔全集》《培根随笔全集》《洪堡的礼物》《汤姆叔叔的小屋》《软纽扣》《莫扎特与狼帮》《岁月》《吉姆老爷》《丛林奇事》《兔子歇了》《眼睛》《神奇的故事集》、《罗马大角斗场》《法国掠影》《英国风情》《伊坦·弗洛美》《砖巷》《项狄传》《雅各的房间闹鬼的屋子及其他》等 。
目录

名师导读

要点提示

培根随笔

 1 谈真理

 2 谈死亡

 3 谈宗教统一

 4 谈报复

 5 谈厄运

 6 谈作假与掩饰

 7 谈父母与子女

 8 谈结婚与独身

 9 谈嫉妒

 10 谈爱情

 11 谈高位

 12 谈胆大

 13 谈善与性善

 14 谈贵族

 15 谈叛乱与骚动

 16 谈无神论

 17 谈迷信

 18 谈旅游

 19 谈君主

 20 谈诤谏

 21 谈拖延

 22 谈狡猾

 23 谈利己之道

 24 谈革新

 25 谈快捷

 26 谈假聪明

 27 谈友谊

 28 谈花销

 29 谈国家的真正强大

 30 谈养生之道

 31 谈猜疑

 32 谈话语

 33 谈殖民地

 34 谈财富

 35 谈预言

 36 谈野心

 37 谈假面剧与演武会

 38 谈人的天性

 39 谈习惯与教育

 40 谈幸运

 41 谈放债

 42 谈青年与老年

 43 谈美

 44 谈残疾

 45 谈建房

 46 谈园林

 47 谈协商

 48 谈随从与朋友

 49 谈求情办事者

 50 谈学养

 51 谈党派

 52 谈礼貌

 53 谈赞扬

 54 谈虚荣

 55 谈荣誉和名声

 56 谈司法

 57 谈愤怒

 58 谈灾变

考点延展

思考提高

序言

政治家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活跃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他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在伦敦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曾任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由于家境优越,培根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于1573年—1575年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1576年,他随英国驻法大使出使法国,为期三年,初步积累了从政经验。1579年父亲去世,培根回国进入格雷律师学院学法律,并于1582年获得律师资格。

1584年,培根当选为议员,但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谋求高位屡未如愿。1591年,培根结识了伊丽莎白女王的宠臣埃塞克斯伯爵,并深受伯爵信任。后来伯爵与女王政见不一,矛盾激化,谋反失败被处决。伯爵叛乱失败后,培根参加了对伯爵的审判工作,此事成为他被人诟病的一个失德之举。

伊丽莎白女王去世后,詹姆斯一世继位。在詹姆斯一世时期,培根一度颇为得宠,1603年被封为爵士,1613年被任命为检察长,1616年被提拔为枢密顾问,1617年任掌玺大臣,1618年出任大法官一职,达到从政生涯的最高峰。但培根并没有在权力的巅峰享受太久,1621年他因受贿罪沦为阶下囚,并被削职为民,永不再用。培根一生宦海沉浮,最后惨淡收场。思想家培根

宦海沉浮只是培根生平的一个侧面,是世俗意义上的培根。其实,在从政时期,培根就从事写作,官场失意后,他更把心思全部投入到写作和科学研究中。所以,培根其人还有另一面,就对人类做出的历史贡献而言,培根的真正角色是哲学家。

培根认为真理分两种,一种是由信仰决定的神学真理,一种是以大自然的知识和理性原则为基础的科学真理。虽然他在神学真理上也有自己的见解,但新意不多,他的真正贡献在于对科学真理的推崇。培根被马克思称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生活在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兴起的时代,他“第一次明确宣布自然科学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事业,并从理论上对自然科学的目的、意义、任务、历史、学科分类和研究方法等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见叶秀山、王树人主编《西方哲学史》第四卷)。培根认为人能够运用自己的理性认识自然,掌握自然的规则,然后让自然为人类的利益服务。他说:“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是合一的,因为人不知道原因,就不能造出结果。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在思考中被认作原因的,在行动中就被当作规则。”培根的这一思想概括在一句名言中——“知识就是力量”。

既然知识就是力量,那么应该如何获得知识呢?培根认为按照前人的方法并不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然科学知识。这里,前人的方法指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这是一种三段论的演绎逻辑。这种逻辑的论证方式是,从概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严格的逻辑规则,推出个别性的结论。只要大前提正确,推理过程不出错,结论必然正确。但是,由于结论本身包含在大前提之中,所以结论虽然正确,但并没有产生新的知识。何况,大前提本身是否正确,并不能保证。培根认为这种方法可以适用于数学等学科,但不适用于自然科学。在自然科学中,正确的求知方法是从个别性的事实出发,经过实验的方式,归纳出结论——这就是区别于演绎逻辑的归纳逻辑,培根称之为“新工具”。“新工具”的提出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培根不但从理论上说明应该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自然,他还常常进行一些科学实验。1626年3月,英国还处于冬天,他想观察冰冻在防腐中的作用,结果受寒感冒,竟不治身亡,可以说他是为科学献出了生命。散文家培根

在培根的时代,知识分子阶层通行拉丁文,文人学士用拉丁文著述才是正道,培根的哲学著作都是用拉丁文写成的。这些拉丁文著作固然提出了很多影响深远的思想,但从文学的角度说,都没有重要的地位,反倒是他用英语写的一些小文章,开创了英国散文朴实自然、言之有物的新境界,影响深远。他在文学史上留名靠的就是一本薄薄的《随笔集》(Essays)。培根的《随笔集》最初只有10篇,于1597年发表,经过1612年和1625年两次修订,增加到58篇。

英文说的“Essay”这种文体,有人译为“散文”,有人译为“随笔”,也有人译为“小品文”。这些译法都可以,但没有把这种文体的特征说清楚。西方人一般都认同essay这种文体是由法国作家蒙田(1533—1592)首创的,他的三卷本(《随笔集》是法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蒙田的随笔翻译到英国,培根读过的,一般都认为培根是受了蒙田的影响开始写作随笔的。

Essay这种文类十分难以定义,英国学者W.E.威廉斯勉强定义说:“essay是一般比较短小的不以叙事为目的之非韵文”。这个定义说明了essay的三个特征:第一,不是韵文;第二,篇幅短小;第三,不以叙事为目的。所以,essay一般来说就是那种带有议论性质的文章,它可以是从一件小事谈起,信马由缰、以小见大,寓大义于微言的那种小品,也可以是对政治、社会、文学等现象发表高见,高屋建瓴,洋洋洒洒,气度夺人的那类雄文。文学史家普遍认为这种essay就是英国散文中的精华,“从17世纪的培根开始,中经18世纪的艾迪生、斯梯尔,19世纪的兰姆和哈兹里特,直至20世纪伍尔夫等著名散文家都是写这类文章的好手”(黄源深《英国散文选读》)。追本溯源,培根则是英国essay的第一位作家。

(杨富波)

内容推荐

弗兰西斯·培根著,蒲隆译的《培根随笔/无障碍阅读系列》共有58篇,其中既有《谈真理》《谈死亡》《谈宗教统一》《谈人的天性》这类抽象深刻的问题,也有《谈父母与子女》《谈结婚与独身》《谈爱情》《谈青年与老年》这样生活化的话题;既有《谈作假与掩饰》《谈嫉妒》《谈狡猾》《谈虚荣》这些剖析人性弱点之文章,也有《谈美》《谈礼貌》《谈学养》《谈荣誉与名声》讲述修身之道的文章;既有《谈君权》《谈国家的真正强大》《谈殖民地》《谈党派》等治国平天下的文章,也有《谈旅游》《谈花销》《谈假面具和演武会》《谈园林》等闲适小情趣的文章。这些文章涉笔广泛,可以说天上地下、人间百态,无所不谈。

培根生平经历不少政治风云,而他的才智在多领域都有所展现,谈论这些话题绝不是书生迂腐之见,是把人生历练中的观察和思考融入其中,又以明白晓畅的文字道出,得中国古人所谓“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之意,我们读这些文章,能够获得多方面的教义。英国人斯威顿(Oliphant Sweaton)说“……这种书不是为一国而作,而是为万国而作;不是为一个时代,而是为一切时代的。在这本书里,极高的智慧与变化无穷的兴趣和同情心合而为一了,所以世人之中,无论什么样的类型或脾气,都可以在这部书里找到一点儿与他有联系的东西。”

编辑推荐

弗兰西斯·培根著,蒲隆译的《培根随笔/无障碍阅读系列》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从《培根随笔》的“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