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
17日星期一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三个月的乡村假日象梦一样地过去了!早上,母亲带着我来到巴雷蒂学校注册上小学三年级。我思念乡村,不愿意上学。街上到处是来来往往的小孩子,两个书摊上挤满了正在购买书包、书夹和本子的家长们。校工和民警正在费劲地疏散挤在学校大门前的人群。进校门前,我感到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原来是我二年级的老师。他总是一副高兴的样子,一头蓬乱的红发,冲我说道:“恩里科,我们是不是要永远分手了?”对此我心里很清楚,可是他的话让我不好受。我们费力地挤进校门。大厅里和阶梯上全都挤满了一手搀孩子一手拿升级册的太太、先生、普通妇女、工人、军官、老奶奶和佣人。人声鼎沸,就象进入了一座剧场。我很高兴又看见那个有7个教室门的大厅,三年里我几乎每天都从那里经过。到处是人,老师们来来往往。我一年级大班的老师站在她的教室门口向我打招呼:“恩里科,今年你上楼上去了,再也看不见你从这里经过了。”说完忧伤地看着我。由于学生名额已满,不少妇女焦急不安地围着校长,看上去校长的胡子比去年更白了。不少孩子都长高了,长胖了。在已经分好班的一层,刚上一年级小班的小孩们都不愿进教室,像小犟驴似的拧着不动,要人使劲拽才进去,有几个又从课桌边逃出来;有的看见家人走了便哭了起来,家人只好又折回来安慰他们或把他们抱起来,老师们对此一筹莫展。我的小弟弟被分在德卡尔蒂老师的班上,而我在二楼佩尔波尼老师的班。10点整,我们全班54名学生全部坐进教室,班上有十五、六个是我二年级的同学,其中有总是得一等奖的德罗西。想到暑假时的树林、高山,就觉得眼前的学校又小又令人忧伤。我仍在想念我二年级的老师,他是那么好,总是对我们微笑;小小的个头儿令他好似我们的同学。遗憾的是我再也看不见他那一头蓬乱的红发了。我们现在的老师是个高个儿,没胡子,灰白长发,前额上有一道直直的皱纹,他嗓音很粗,不苟言笑。他盯着我们大家看,一个接着一个,似乎要把我们看透。我对自己说:“这就是我的开学第一天。还有9个月时间,有多少功课、多少月考啊!真累人哪!”我的确需要放学时在大门口看到我的母亲,我跑过去,吻她的手。她对我说:“勇敢点,恩里科,我们一块儿学习!”我高兴地回家。不过,我再也不会有总是带着亲切、快乐笑容的老师了,学校也不如以前那样美好。
我的老师
18日星期二
今天上午,我开始喜欢我的新老师了。我进教室时他已坐在他的座位上,时不时有他去年的学生在经过教室门口时探头与他打招呼:“您好,老师!”“您好,佩尔波尼先生!”还有的进来与他握手,然后又跑开了。看得出那些学生都很爱戴他,都想再回到他身边。他也回答学生:“你好!”说着握握伸上来的手,但眼睛并不瞧人。他对每一声问候始终都很严肃,额上的皱纹直直的,脸朝向窗外,看着对面房子的屋顶,似乎学生的问候并不让他感到高兴,相反是一种折磨似的。然后,他转过头一个个很认真地瞧着我们。做听写时,他走下讲台,在课桌间踱着步。当他看见一个孩子满脸的小红痘时便停下来,双手捧起孩子的脸看,问他是怎么回事,还用手摸摸他的额头,看看是否发烧。这时,他身后一个男孩从座位上站起来,模仿木偶动作。他猛地转过身去,那孩子急忙坐下,一动不动地垂着脑袋,等着挨罚。老师用手抚摸着他的脑袋,说了一句“以后别再这样了”,便不再说什么,走回桌边继续听写。做完听写,他静静地看了我们一会儿,然后用他粗粗的但很亲切的嗓音慢悠悠地说:“听着,孩子们,我们要在一起度过一年时光,我们要好好地度过这一年。你们要好好学习,听话才行。我没有家,你们就是我的家。去年我母亲还活着,可现在她已去世了。如今我孤身一人,除了你们我什么都没有,你们是我唯一的爱,唯一的牵挂。我把你们当作我自己的孩子。我爱你们,也需要你们的爱。我不愿意惩罚任何人。你们应该向我证明你们是真诚善良的孩子。我们的学校是个大家庭,你们是我的安慰和骄傲。我不要求你们给我口头保证,相信你们都已经在内心向我作出了保证。谢谢你们。”这时,校工进来宣布下课,我们都默默地起身走出教室。刚才那个站起来的孩子走近老师,声音颤抖地说:“老师,请原谅我。”老师吻了一下他的额头,说:“去吧,我的孩子!”
P1-4
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曾周游世界,写下不少游记,如《西班牙》、《荷兰》、《伦敦记事》、《摩洛哥》、《君士坦丁堡》、《美国游记》、《西西里的回忆》等。1879年至1889年的10年是亚米契斯创作的繁荣时期,他写了许多有关社会题材的作品,有《散文集》、《朋友们》、《爱的教育》、《大西洋上》等。此后,他先后出版了《一个教师的小说》、《工人的教师》和《公共电车》等作品。
《爱的教育》一书原意大利文直译为《心》(Cuore),是一部以一个意大利小学生日记形式为主的小说。小说记述了主人公恩里科在三年级整整一学年中所经历、观察和感受到一切,其间也穿插了他的父母、姐姐写给他的话及老师给学生抄写的每月故事。作者亚米契斯大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他们来颂扬爱的美德和高尚的心灵,教诲青少年爱祖国,爱人民,爱大自然,爱学习,爱劳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保护弱者,同情不幸的人。作者力图在每一篇中都充分反映和展示人性的善良纯洁,本书是一部启迪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的好书。
作者亚米契斯青年时代从军。当时意大利处于一个众多城邦国家分裂割据,法国、奥地利和西班牙波旁王朝瓜分控制意大利的历史时期,他参加了民族复兴运动和争取意大利统一的战争,所以作者在书中的一些篇章,如《伦巴第小哨兵》、《撒丁岛鼓手》、《翁贝尔托国王》、《军队》等中对自己的军事生涯作了回忆,同时也通过《加里波第将军》、《加富尔伯爵》和《朱塞佩·马志尼》对当时为意大利统一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物进行了赞颂。
意大利1870年获得统一。意大利著名文学家马西莫·达采里奥曾说:“统一了意大利,更需要统一意大利人。”这一论断充分说明了意大利统一后,从狭隘的主义、传统陈旧的农业国家向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国家过渡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机械的过程,在新型的国家中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社会问题令人关注,特别是青少年教育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亚米契斯积极倡导马志尼的民族复兴运动和建立现代文明国家的民主思想,追求通过学习和实践来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理性的发展,讴歌民众主义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他把文学创作看作是宣传教育的重要工具。本书虽然是以小学生的日记为主要内容,但作者在教育青少年立志成才之外,更多地意在把小学校广义地比作整个社会,把主人公比作意大利人民,把故事中的好人好事、伟大人物和英雄形象作为学习的榜样,从而教育人民崇尚学习,敬业,树立仁爱、平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本书又不仅仅是一本少年教育著作,它也是一本成人读物。
《爱的教育》是亚米契斯的代表作,于1886年首次出版,出版后即获得极大成功,以后在意大利多次再版,成为家喻户晓和小学生必读的书籍,并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该书被认为是继《比诺曹历险记》(1883年)之后意大利最杰出和最重要的少年文学作品,标志着意大利文化决定性的转变。
《爱的教育》在本世纪20年代由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先生首次从日文译成中文,以后几种版本均是从英文或日文本译出,此书《爱的教育》是首次从意大利文全文版直接翻译的,遵从了原文的目录和段落。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耗时10年创作完成的。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恩里科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因此书名又叫《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内容主要包括发生在恩里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细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
整部作品语言朴实、晓畅,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于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寓崇高。可以说,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人们的心扉,用爱的眼光和笔触给我们传达了最美好的生活和心灵。
《爱的教育》一书原意大利文直译为《心》,是一部以一个意大利小学生日记形式为主的小说。小说记述了主人公恩里科在三年级整整一学年中所经历、观察和感受到一切,其间也穿插了他的父母、姐姐写给他的话及老师给学生抄写的每月故事。作者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大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他们来颂扬爱的美德和高尚的心灵,教诲青少年爱祖国,爱人民,爱大自然,爱学习,爱劳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保护弱者,同情不幸的人。作者力图在每一篇中都充分反映和展示人性的善良纯洁。本书是一部启迪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