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复活(全译本名家名译)(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虽然好几十万人生活在这么一块不大的地方,他们千方百计糟蹋着这块土地,把它搞得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肆意将石头砸进地里,害得不管什么植物都休想长出地面;虽然他们将刚出土的小草一律清除干净;虽然他们燃烧煤炭和石油,让这里烟雾弥漫;虽然他们毫无节制地滥砍滥伐,驱赶鸟兽,然而,甚至在这样的城市里,春天也依然是春天。阳光普照大地,青草在一切没有除根的地方又冒出头来,不仅是在林荫道的草地上,甚至从石缝里往外钻。到处绿油油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桦树、杨树、稠李树都争先恐后地抽出了嫩芽,椴树也不甘落后,鼓起一个个含苞待放的花蕾。寒鸦、麻雀,还有鸽子,都满怀着春天的喜悦,欢快地搭窝;苍蝇也被春天的阳光晒暖,沿着墙脚嗡嗡地飞着。无论是花草树木、鸟雀昆虫,还是孩子们,都是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然而,只有大人,那些成年的大人,却还一直在欺骗自己也欺骗着别人,折磨着自己也折磨着别人。在他们看来,神圣而重要的并不是春光灿烂的早晨,上帝为造福众生所创造的这个世界的美丽,那种使人趋于和平、协调、互爱的美丽,这些并不是神圣而重要的;在他们眼中,神圣而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发明的统治别人的种种手段。

所以,对于省立监狱办公室官员来说,神圣且重要的就不是所有的动物和人都在领受的春天的恩赐和欢乐,而是昨天接到的一份编了号码、盖有官印、注明案由的公文。这份公文上面要求今天,即四月二十八日上午九点之前,务必将受过侦讯的三名看押在监的犯人,一男两女,押送到法庭受审。那两名女犯当中有一名主犯,需要单独押送。按照这个命令的指示,四月二十八日上午八点,监狱看守长走进了昏暗且臭气熏天的女监长廊,他后面跟着女看守,只见她面容疲惫、鬈发花白,穿着袖口上镶金黄色丝绦的制服,腰上系着一根蓝色腰带。

她跟值班的看守长走到长廊的一个牢门前,开口问看守长:“您是来提玛丝洛娃吗?”

“哗啦”一声,值班看守长开了铁锁,打开牢门,顿时,一股比长廊里更加难闻的恶臭从里面冲出来。“玛丝洛娃,出来!”值班看守长冲里面喊了一声,然后又关上牢门,在外面等着。

监狱的院子里有新鲜的空气,令人精神振奋,这是风从田野上吹进城里来的。但是在监狱的长廊里弥漫着的空气却充满了伤寒病菌,充斥着粪便、煤焦油和腐烂东西的臭味,只要是新来的人一进来,就立刻会感到精神萎靡,心境郁闷。就算是已经闻惯这里污浊空气的女看守,乍从院子里走进来,还是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她一走进长廊就会浑身乏力、昏昏欲睡。

牢房里传来一阵忙乱的声音,那是女人的说话声和光脚走路的声音。

看守长冲着牢门喊道:“喂,快着点儿,玛丝洛娃,别磨磨蹭蹭的,听到没有!”大约两分钟后,一个身材矮小、胸部颇为丰满的漂亮女人迈着矫健的步子走出牢门。这个女人里面穿着白上衣和白裙子。外面套着一件灰色长囚衣,脚上穿着亚麻布袜子,外面套着囚犯穿的棉鞋,头上扎着一块白头巾,故意让几绺鬈曲的黑发滑下来。她面色惨白,不禁使人联想到存在地窖里的马铃薯长出的嫩芽,这是长期被幽禁的人脸上所特有的颜色。她那双短而宽的手和裸露在囚服领子外的丰满的脖子都是这种颜色。在她那张脸上,尤其是在她那惨白无光的脸色的衬托下,她的眼睛虽然有些浮肿,其中一只还略带有斜睨的眼神,却显得很黑很亮,非常有生气。她走到长廊上,很快地一转身,停在看守长的身旁,身子站得笔直,挺着丰满的胸部,微微仰起头,直直地盯着看守长的眼睛,那样子好像随时准备执行看守长的任何吩咐。看守长刚想关上牢门,一个没戴头巾的白发老太婆从牢门里探出她那张严厉而苍白、布满皱纹的脸。老太婆想对玛丝洛娃说些什么,但看守长对着老太婆的脑袋关上了牢门,那个脑袋就缩了回去。紧接着,女人的哄笑声立刻从牢房里传了出来。玛丝洛娃微微一笑,转脸瞧着牢门上一个装着铁条的小窗口。老太婆从里面把脸紧贴着小窗口,用沙哑的声音说:“最要紧的是不要说废话,一口咬定,不要改口就可以了。”

玛丝洛娃摇摇头,说:“好歹求一个解决办法就好,再怎么样也不会比现在更糟了。”

“当然,解决办法只可能有一个,不可能有两个。”看守长端着长官的架势,脸上露出自以为很俏皮的神色,装模作样地说,“跟我走!”

老太婆的那双眼睛从小窗口里消失了。玛丝洛娃迈着小碎步快速地跟着看守长后面向前走。他们沿着石楼梯往下走,经过了男监,那里比女监更臭、更闹,每个牢房里的通气窗里都有眼睛盯着他们。玛丝洛娃一路跟随看守长来到办公室,已经有两个持枪的押送兵在里面等着了。坐在办公室里的文书交给其中一个押送兵一份满是烟味的公文,又指着玛丝洛娃对他说道:“把她带走吧!”

这个押送兵来自乡下,是一个农民,红红的脸上净是麻子。他把公文掖在军大衣的翻袖里,看向玛丝洛娃,并微笑着冲着高颧骨的楚瓦什同伴挤眉弄眼。这两个士兵押着玛丝洛娃走下了台阶,又走向了大门。

他们打开了大门上的一扇便门,押着玛丝洛娃穿过这道便门走进院子,又走出围墙,来到铺满了石子的大街上。马车夫、小店老板、厨娘、工人、官吏全都站住了,好奇地打量着女犯。有人摇着头,心想:看吧,不跟我们一样规规矩矩地做人,就会落到这个下场!孩子们看着这个女强盗,心里非常害怕,好在有士兵押着她,也不可能再干坏事了。一个乡下人卖完了煤炭,在茶馆里喝够了茶,就来到她身旁,画了个十字,又给了她一个戈比。女犯脸唰地红了,低下了头,小声地自言自语着。  女犯感到一道道惊讶的目光向她射过来,就没有扭转头。只是悄悄地瞟一下那些注视她的人,这种对自己的注目,让她感到开心。这里的春天的空气比牢房清爽多了,这也使她感到开心。但是,她已经不习惯走路,此时又穿着笨重的囚犯棉鞋,她的脚走得很疼,所以她一直瞧着脚下,想走得轻一点儿。在经过一家门前有许多鸽子走来走去的面粉店时,女犯的脚差点儿碰到一只蓝灰色鸽子。那只蓝灰色鸽子扑棱一声飞起来,飞过女犯的耳边,给她带来了一阵清风。女犯微微一笑,但又想起自己的处境,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沉重的长叹。

P2-5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托尔斯泰出身于名门贵族,享受着优越的家庭条件。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抚养长大。托尔斯泰自幼就开始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但是他并不喜欢上流社会的生活,他将全部精力与情感寄托于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多描写俄国革命时期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靠前流”的作品。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地主的早晨》等。
目录

第一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四十七

 四十八

 四十九

 五十

 五十一

 五十二

 五十三

 五十四

 五十五

 五十六

 五十七

 五十八

 五十九

第二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第三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序言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中期伟大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出生于一个名叫“亚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本人是个伯爵。他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早年受西欧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曾在自己家的庄园中实行减租减役,寻求地主与农奴之间和平相处的途径。一八五四年,他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目睹了沙皇军队的腐败。后来,他回到雅斯纳·亚波利亚纳的庄园,开始致力于农民教育。

托尔斯泰一生的文学活动主要集中于一八六一年农奴制改革到一九。五年革命爆发这个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他的作品多达四十五卷,主要作品有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复活》、戏剧《黑暗的势力》以及若干短篇小说和评论。

《复活》是俄国文坛上一部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写于一八八九年至一八九九年,是托尔斯泰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诱奸了他姑母家的女仆卡秋莎·玛丝洛娃。玛丝洛娃怀孕后被赶出家门,后来她当了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遭受审判。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席法庭,见到玛丝洛娃,深受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赎罪,他为玛丝洛娃奔走伸冤,并向法官申请同她结婚。上诉失败后,他陪她一起去西伯利亚流放。聂赫留朵夫的行为深深感动了玛丝洛娃,使她重新爱上了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地位,玛丝洛娃拒绝与他结婚,而同政治犯西蒙松结合了。

列宁曾说,托尔斯泰“在自己的晚期作品里,对现代一切国家制度、教会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做了激烈的批判,而这些制度所赖以建立的基础,就是群众的被奴役和贫困,就是农民和一般小业主的破产,就是从上到下充满着整个现代生活的暴力和伪善。”而《复活》正是通过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来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昏庸,同时对沙俄专制下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和残暴做了深刻的批判。

托尔斯泰的文学传统通过高尔基为苏联作家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他提出的“托尔斯泰主义”,不管是在文学创作中,还是在社会活动中,都对很多政治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

内容推荐

《复活》是俄国文坛上一部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写于一八八九年至一八九九年,是托尔斯泰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诱奸了他姑母家的女仆卡秋莎·玛丝洛娃。玛丝洛娃怀孕后被赶出家门,后来她当了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遭受审判。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席法庭,见到玛丝洛娃,深受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赎罪,他为玛丝洛娃奔走伸冤,并向法官申请同她结婚。上诉失败后,他陪她一起去西伯利亚流放。聂赫留朵夫的行为深深感动了玛丝洛娃,使她重新爱上了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地位,玛丝洛娃拒绝与他结婚,而同政治犯西蒙松结合了。

编辑推荐

《复活》是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后期的一部作品。它对俄国社会的揭露和批判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并以主要的篇幅揭露法庭、监狱和政府机关的黑暗以及官吏的昏庸残暴和法律的反动。列宁在评价托尔斯泰时说得很中肯:托尔斯泰“在晚期的作品里,对现代一切国家制度、教会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作了激烈的批判”,达到“撕下了一切假面具 ”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是“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作品”的“天才的艺术家”;另一方面,他是狂热地鼓吹“不用暴力抵抗邪恶”等教义的“托尔斯泰主义者”,“即是一个颓唐的、歇斯底里的可怜虫”。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