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郝永平,1963年10月出生,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人。现为中央党校图书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西方哲学》教材编写组成员。出版《进步观念的当代重建》、《创新:由危机走向进步的动力》、《社会进步的政治纬度》等,发表论文150余篇。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重点,关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与宣传。 黄相怀,中央党校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党校科研部协作处处长、政治学博士、副研究员。长期专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党建、政治理论等展开。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百余篇。撰写《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治心的学问》《网络执政能力》《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竞争性集权模式》等著作;翻译《公共协商:多元主义、复杂性与民主》《民主与差异》等著作。 目录 序言 目标篇 第一章 事业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根本保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基本经验: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努力方向:自觉自信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章 愿景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中国梦的历史维度 二、中国梦的理论维度 三、中国梦的现实维度 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与中国梦 第三章 发展目标:践行新发展理念 一、新发展理念的历史和理论意义 二、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三、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 第四章 价值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一、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 三、努力实现一切为了人民的目标 第五章 党建目标:建成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四种危险”:党长期执政的安全警示 二、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能力 三、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 路径篇 第六章 战略布局:把“四个全面”要求落到实处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含义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 第七章 创新引领: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一、理论创新:不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的篇章 二、制度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四、文化创新: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第八章 伟大斗争:迎接和克服前进过程中的挑战与风险 一、提出“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时代背景 二、“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基本内涵 三、坚决打赢“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第九章 网络治理:过好长期执政的互联网这一关 一、互联网带来的重大而基本的挑战 二、执政党必须重视和加强网络执政能力建设 三、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治理体系 第十章 看家本领:党员干部必须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 一、着眼于升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大力推进理论创新 二、着眼于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大力推进理论武装 三、着眼于筑牢共同思想基础大力推进理论普及 四、着眼社会实际提升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 五、更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旗帜 第十一章 全面从严治党:重塑党的光辉形象 一、抓思想建设,增强思想的力量 二、抓组织建设,增强组织的力量 三、抓作风建设,增强人格的力量 四、抓廉政建设,增强廉洁的力量 五、抓纪律建设,增强行动的力量 成效篇 第十二章 经济建设: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动真格 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十三章 政治建设:保持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定力 一、中国式民主的内在理路 二、深厚的基础和光明的未来 三、保持战略定力,避免颠覆性错误 第十四章 文化建设:保持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一、中华文化连绵不绝 二、中华文化在当代呈现出新的形态 三、积极推动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四、积极推动中华文明现代复兴 五、自觉履行中华文明的责任担当 第十五章 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始终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二、完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 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四、有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第十六章 生态建设:共建共享“美丽中国”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之源 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三、建设“美丽中国”的路径选择 第十七章 中国贡献: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可行方案 一、中国道路的历史形成 二、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 三、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结语 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后记 内容推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棒交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手中。五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际、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该书对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