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全,福建仙游人。北京大学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理事。著有《文艺创作与国家形象》《世纪知交——巴金与冰心》《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少年英雄——20名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故事》《春风化雨——当代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纪实》《徐光宪的故事》等,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庄重文文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华很好出版物奖抗震救灾特别奖等,多次任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评委。
自序
第一辑 非虚构文学探析
非虚构是什么“东东”
“大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文体探析
报告文学的范畴泛化及创作底线
报告文学艺术论
报告文学的写作伦理——从一封来信说起
下里巴人的报告文学——兼谈报告文学的命脉
报告文学创作小议
报告文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论新闻采访与报告文学创作
新变与生机——近期报告文学创作观察
报告文学如何重现辉煌?
纪实文学为何有强大生命力?
第二辑 非虚构文学编年史
报告文学六十年:记录共和国足迹报告新时代风云
成就、危机与新变——新世纪报告文学观察
2000年报告文学:世纪交替,直面机遇与挑战
2001年报告文学:大有作为,持续繁荣
2002年报告文学:激荡时代强音和民族精神
2003年报告文学:勇于承担记录时代的责任
2004年报告文学:关注焦点热点与回望历史
2005年报告文学:和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
2006年报告文学:感动我们的总是那些凡人小事
2007年报告文学:关注民生与建设民族精神家园
2008年报告文学:在场与思当
2009年报告文学:历史积淀与现实沉思
2010年报告文学:民生关切与人间情怀
2011年报告文学:在坚守中寻求突破
2012年报告文学:回到报告文学的文体特色与特质
2013年报告文学:追溯大历史与反思新现实
2014年报告文学:非虚构创作的多向度与多维度
2015年报告文学:彰显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的普遍性价值
学术简表
跋
《非虚构文学论》是《闽籍学者文丛》第二辑中的一本。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辑“非虚构文学探析”精选了作者李朝全在非虚构文学研究方面具代表性的十二篇的文学理论评论文章;第二辑“非虚构文学编年史”则整理了他这十余年来撰写的年度中国报告文学综述。从书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作者对非虚构文学的基本观点和判断,还可以了解接近非虚构文学创作现场,了解和把握非虚构文学的基本特质和创作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