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的外公黄福钦是个有钱的地主。外公有了钱,还想要个功名,在清朝末年,花200两银子买到一个湖北省靠近四川的利川县建南司巡检职。这是一个比九品还低一些的小官,用术语称呼,叫“从九品”。利川县地处深山区,穷山恶水。城里有权势又愿意当官的人,都不愿意到这种地方去。所以,黄福钦买到了这个官位。这黄老头要去人地生疏的地方当官,有点孤单的感觉,也怕到外乡做官被人算计,于是,就想带一个有才能的亲戚当帮手。干这事最好的人选应该是自己的儿子,既可帮助老子欺压百姓,又可以学习当官的经验。可是,他自己的儿子游手好闲,不成器,一点正经事也干不了。无奈,他要求带上女婿陈昌礼,也就是陈毅的父亲。陈昌礼当时也没什么正当职业,就答应了岳父的要求。
1908年,陈昌礼要到湖北帮岳父做官了。临走时,他决定带聪明好学的陈毅一同去,这样,既可以随时教儿子学习,又可以解除一个人在外想念儿子的苦恼。就这样,7岁的陈毅随父亲出川来到湖北。
陈毅父子的到来,使害怕孤独的黄福钦很高兴。特别是陈毅,机灵活泼,聪明灵秀,善解人意,很得长辈的喜欢。所以,陈毅一到县衙,黄福钦就让仆人教给他县衙的礼节,还让人称呼陈毅为“少爷”,不准别人直呼陈毅的姓名。童年的陈毅,没见过这些场面,看到人们三叩九拜,一口一声少爷地叫喊,感觉很奇怪。可是,当他看到县衙里的人用大板子打人时,就觉得不好玩了。他可怜那些衣衫褴褛的穷人,听不了被痛打时的喊叫声。
黄福钦是个既要面子又想拉关系的人。他在利川没有亲友,也没有亲信。为了广拉关系,他就利用外孙作起了引子。在不审案时,就领着外孙到处走一走,拜访一下有钱有势的人。为了联络感情,他就让自己的外孙认干亲。见到年轻一点的有钱人,他就让自己的外孙认人家为干爹、干娘;见了年龄和黄福钦差不多的人,就叫外孙认人家为干爷等……以这种方式来获得当地土豪和大户人家的支持。同时,他还利用外孙过生日等机会,大摆宴席,广敛钱财。一个小官摆宴席,凡是收到邀请的不能不到,到了之后又不能白吃,总要掏上几两银子。这样,一次宴席下来,总可以收到几十两银子。宴席多搞几次,买官的投资就收回来了。
陈毅的父亲陈昌礼是个接受了新文化影响的人,对封建官场的习俗很反感。在帮助岳父做官的过程中,他没有忘记抓紧时间教育儿子,让他继续读书、写字,尽量少接近官场那些腐朽没落的东西。
陈昌礼的思想与岳父的意识越来越不相融。后来,两个人闹翻了,陈昌礼就离开了利川。他走时,岳父却要求把外孙留下。考虑到外公不会虐待外孙,陈昌礼就把陈毅暂时留在了利川。父亲走了,陈毅没人照顾了。黄福钦本来就是到这里过官瘾和捞好处的,也没有仆人照顾陈毅。所以,陈毅经常打赤脚,衣服有时也不整洁。外公只有在把外孙当工具时才喜欢陈毅,而外孙需要照顾时,他就有怨言了。黄福钦在烦恼时,当面骂陈毅,称“陈家的子孙都是败家子,只知道吃黄家的饭”。七八岁的孩子已经懂事了。他知道维护父母的面子。陈毅听见外公骂自己家的人,很不满意。这个倔强的孩子和外公闹起了别扭。黄福钦的气量很小。谁对他有意见他就恨谁,就连年幼的外孙也如此。他不喜欢陈毅了,经常咒骂他。来客人时,他就让陈毅躲开。而陈毅个性很强,你不让我干什么,我就偏要干。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