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对于文学家的尊崇和热爱,是发自内心的。这种深厚的情感,必然来自长期的历史积淀。可以说,英国的民族性格,使英国文学更富有自尊,进而促进了它的形成及发展;而英国文学的日渐成熟,又进一步塑造了英国人的性格。两者相得益彰,使无论是英国人还是英国文学,都具备了鲜明的“英国特色”——英国人的言行举止,像文学作品中的骑士一样彬彬有礼、文雅考究;而英国文学也像英国人一样,颇有绅士风度。
从这个角度看英国文学,也许能够更准确。
中世纪文学
英格兰岛的早期居民没有留下书面文学作品。
公元5世纪,外来入侵者占领英格兰岛,并留下一部神话史诗——《贝奥武甫》。全诗结构完整,文字生动,语法讲究,体现了古英语诗歌的特色。
公元6世纪,基督教传人英国,出现了宗教文学。到了1066年,法国人人侵英国,古英语开始慢慢变化,文学上出现了新的风尚。骑士传奇开始风行,主要内容是歌颂对领主的忠和对贵妇人的爱,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是《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讲述的是亚瑟王“圆桌骑士”的奇遇。
中世纪英国文学的最高峰,出现在14世纪,代表作家是乔叟。他的杰作《坎特伯雷故事集》采用韵文的形式,刻画了一群朝圣者的形象,行文生动活泼、可读性强,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是全面而深刻的。
文艺复兴时期
16世纪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1588年,英国海军一举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民族情绪愈加高涨。文化和文学领域风起云涌,名家辈出。
诗歌领域,成就最高的当属埃德曼·斯宾塞,代表作《仙后》。作品借用中世纪骑士传奇的体裁,以寓言的形式,歌颂了象征着英国民族的伊丽莎白女王。《仙后》中的韵文,与中世纪相比,要灵活得多,十分优美。这使得斯宾塞不仅独步当时诗坛,而且被后世研究者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散文的代表作家是培根。其风格简约,隽永悠长,谈及哲学、思想、政治、文艺等各个方面,时有真知灼见,以类似格言的方式清晰地呈现给读者。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知识就是力量”“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如果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等至理名言,就是培根散文中的原句。时至今日,在全世界范围内,培根散文仍然被广泛阅读。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最杰出代表,毫无疑问是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一生写了三十七部戏剧,博采众长而又自有创造。历史剧描画了整整三百年的英国历史,场面之宏阔,在世界文学史上前所未有。喜剧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郁,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悲剧代表作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以及《麦克白》,戏剧冲突深刻、激烈,语言华美,对于世相人心的洞察是无与伦比的。这几部作品代表了莎士比亚的最高成就,影响了其后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戏剧创作,至今难以超越。(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