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学翻译的境界--译意译味译境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作者 | 陈大亮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从金岳霖研究现状入手,发现了金岳霖问题,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出路与办法。作者依据结构主义、新批评、现象学等相关理论,把文学作品划分为意义、意味、意境三个层次,界定了各自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在译意和译味的基础上,增加了译境,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形成了文学翻译的三种境界,分别对应文学作品的三个层次,并根据可译性、文学性、层级性对三种翻译境界进行合理定位。作者研究了三种翻译境界在语言功能、思维模式、意义层次上的不同特点与具体表现,论述了文学翻译的层级超越机制,建构了翻译境界的理论体系,很后得出三境归一的结论。 作者简介 陈大亮,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后),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天津市外文学会常务理事,《中译外研究》常务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翻译理论、翻译批评、翻译诗学、翻译哲学、中央文献翻译理论与实践。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学术译作6篇,出版译著6部、编著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获得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2项。 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论 章从金岳霖谈起 节金岳霖的研究现状 一、研究文献回顾 二、研究成果评价 三、尚未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金岳霖问题 一、译意与译味的二元对立 二、文学的不可译性 三、相关范畴的关系 第三节文学翻译关键范畴的现状 一、意的复杂性 二、味的模糊性 三、境的玄妙性 四、韵的归属性 第四节金岳霖问题的原因 一、知识论的立场 二、知识论的方法 三、“可说的”与“不可说的”划界 四、孤立的译字译句论 第二章金岳霖问题的出路 节从知识论转向境界论 一、境界论界说 二、境界论的立场 三、境界论的方法 四、境界的三重属性 第二节意味与意境的生成和语境的建构 一、翻译语境 二、译者造境 三、读者填境 第三节意味与意境的言传问题 一、审美共通感 二、立象以尽意 三、道可道,非常道 第三章文学作品的三个层次与构成要素 节界定范畴的理论依据 一、结构主义的结构理论 二、现象学的作品层次理论 三、新批评的文学性理论 四、文学作品的三个层次 第二节意义层的构成要素 一、思议内容 二、语篇信息 三、作品意图 第三节意味层的构成要素 一、声韵节奏 二、情感寄托 三、修辞文采 四、风格文体 第四节意境层的构成要素 一、言外之意 二、象外之象 三、味外之旨 四、韵外之致 第四章文学翻译三种境界的形成 节从二分法到三分法 一、二分法的局限 二、三分法的优势 三、三种境界的关系 第二节译意与译味的关系 一、译意与译味的区别 二、译意与译昧的联系 三、从译意到译味的超越 第三节从译味发展到译境 一、为何提出译境 二、译味与译境的区别 三、译味与译境的联系 第五章文学翻译三种境界的合理定位 节译意是基础 一、传达语义内容 二、尊重作品意图 三、译意的局限性 第二节译味是关键 一、音乐效果 二、情真意切 三、文采优美 四、风格相似 第三节译境是理想 一、言内与言外 二、象内与象外 三、味内与味外 四、韵内与韵外 第六章文学翻译境界的语言功能及其特点 节文学翻译的语言功能概说 一、译意的语言 二、译味的语言 三、译境的语言 第二节译意语言的三化 一、抽象化 二、语法化 三、解释化 第三节译味语言的三美 一、音乐美 二、形象美 三、情感美 第四节译境语言的三性 一、隐喻性 二、象征性 三、互文性 第七章文学翻译境界的思维模式及其特点 节翻译思维模式划分的依据 一、概念思维概说 二、意象思维界说 三、原象思维描述 第二节概念思维的特点 一、抽象性 二、逻辑性 三、分析性 第三节意象思维的特点 一、形象性 二、直觉性 三、移情性 第四节原象思维的特点 一、想象性 二、整体性 三、妙悟性 第八章文学翻译境界的意义层次及其特点 节文学翻译的意义划分概说 一、译意的意义 二、译味的意义 三、译境的意义 第二节译意的意义层次转换 一、概念意义 二、语篇信息 三、作品意图 第三节译味的意义层次转换 一、情感意义 二、修辞意义 三、风格意义 第四节译境的意义层次转换 一、言外之意 二、象外之意 三、形上意义 第九章翻译境界的层级超越 节语言层面的超越 一、《江雪》的原文与译文 二、从译意语言到译味语言超越 三、从译味语言到译境语言超越 第二节思维层面的超越 一、《天净沙秋思》的原文解析 二、从概念思维到意象思维 三、从意象思维到原象思维 第三节意义层面的超越 一、《锦瑟》的原文与译文 二、从概念意义到情感意义 三、从象征意义到形上意义 第十章翻译境界的理论体系 节范畴体系 一、元范畴 二、次级范畴 三、三级范畴 第二节文学性体系 一、文学性的构成要素 二、文学性程度 三、文学性评价标准 第三节符号体系 一、语象符号 二、意象符号 三、境象符号 第四节超越机制 一、语言层面 二、意义层面 三、思维层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英文部分 中文部分 双语对照部分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