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郭可慈郭谦父子文选 |
分类 | |
作者 | 郭可慈//郭谦 |
出版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父子、父女、母子、母女作家是当今文坛一道亮眼的风景线,本次出版的郭氏父子作家文选是出版界的第一次尝试,既可以为文坛提供珍贵的学习和研究资料,又可以让读者获得两代作家、不同文笔的异样品味。 作者简介 郭谦,字甘泉,笔名汾阳后谦、文心、沙漠骆驼、大干茗风、荒漠甘泉。唐代名将郭子仪后裔。职业作家、书画家、艺术评论家。系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家协会会员。曾为新浪博客文学联谊会、博客文学圈创办人,《博客世界》报、《星星作家》报主编、《中华财富周刊》常务总编。现为《作家报》副总编。已出版教育教学著作20余本,出版文化史记:《现代作家亲缘录》2册,45万字;《走进文化名门》4册,130万字;《影响中国的文化世家》30万字;唐代文学研究专著《盛唐十大诗人交往史录》30万字;文学著作(散文集)《美文如虹七彩飞》,12万字;艺术家传记《小剪花娘子魏伊平传》30万字。另有几部书待出版。在数十家报刊、杂志发表评论、传记、散文、诗歌150多万字。擅长小隶书、楷书,绘画涉猎花鸟、人物、山水。以原创诗文书画合一的文人画见长。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作家报》、《中华艺术家》杂志等数十个媒体对“郭谦一一文人画(以文入画、以画抒情)”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 目录 上卷 郭可慈文选 一、闲情漫笔 座右铭,两墨宝 甜蜜的回忆 “草台班子”与《大戏考》 庭院前的白玉簪 持螯赏菊 食粥谈趣 寻找过去的足迹 卧游于方寸之间 门券留玉照赏玩忆归游 “祝君好运”的有奖门券 “戏说”也要有度 二、游踪鸿爪 僧像荟萃法乳堂 少林寺记游 漓江烟雨 雁荡二灵 淮东揽胜醉翁亭 湄洲妈祖风情 一林风月伴高僧 法门古刹瞻舍利 静海观钟 从归来堂到漱玉泉边 曾侯乙编钟真品何处寻 武汉楚天台长联 三、文事摭拾 温雅高贵的朋友——推荐几本必读的散文集 民国名人逸事小考两题 两部未终篇的中国文学史 梁漱溟、沈从文生平经历的一点辩证 也谈“谋杀名作家” 读作家资料的困惑 书籍装帧的表与里 插图本大有可为 咄咄怪事 四、书林折桂 读书的情趣 且从书边觅书趣 雨季情怀 曲终风范在 历史是不能被忘却的——韦君宜《思痛录》读后感 走近前辈学人谢泳 重开的紫罗兰 哲人其萎涛声依旧——曹聚仁《听涛室人物谭》读后感 学识与性情的结合——谈吴小如20世纪40年代的书评 冷月诗魂人间沧桑——一本关于苏联文学真相的书 保持新锐学会宽容——读余杰部分作品的感想 书海泛舟浅酌低吟——读陈学勇的《浅酌书海》 秉笔直书平实可信——读朱尚刚的《诗侣莎魂》 方寸世界温书情——《文化人藏书票》欣赏 瓦釜雷鸣一时,黄钟长鸣不已——读郭沫若《黄钟与瓦釜》杂文有感 五、作家剪影 水绘园后人冒广生 南通美籍华人作家水晶的风采 孙犁的正气与清纯——读韩映山《孙犁的人品和作品》 漫游全世界作家的屋子 文学丝绸之路上的拉骆驼者 苏派女作家的南通情结 六、谈书论写 书籍——生活的明灯——读《我和图书》 我读散文 与文学爱好者谈写作 对“来稿不退”制度的质疑 七、文史趣话 唐代名诗人“韦苏州” 岳飞与南通 红生鼻祖——王鸿寿 纪昀和刘墉的文友情 曹聚仁笔下的张謇 文怀沙与南通广教寺 历史上通州反酷吏的民谣 八、附录 附录1:郭可慈年谱 附录2:郭可慈五代家谱图系 中卷 郭谦文选 一、早期作品 夜观星空 周瘦鹃与梅花 郑板桥与菊花 不可丢弃文字里的梦(日记一则) 初恋的花飘落到了江南 二、祖国颂歌 祖国颂 泰山颂 北(京)通州颂 南(通)通州颂 如东颂 南通师范颂 青州颂 平遥颂 大西安颂 三、四季抒情 早春听鸟鸣 徘徊在唯美的夏雨里 浪漫的夏天(散文诗) 在秋色里兜风 2008年南通的第一场大雪 冬天里的阳光 四、情感汇流 陪母亲参观“第30届南通菊花展” 陪母亲治疗眼睛札记 父亲与我的师生缘 家风正,家庭和睦——从妹夫为母亲剪脚指甲说起 友情是需要经营的 我的母校——正场小学 汾阳堂郭氏宗谱追寻记 去故乡(如东)抓一把泥土 五、阅读山河 平遥,让我再回童年 金祖山的奇石、奇树、奇泉 临沂书法广场超级棒 沿京杭运河奔驰,游临清、台儿庄 黄岛的精彩聚焦在海军公园 唐闸老镇凸显南通古风韵 春日值得一游的宝地——常乐镇 清明淮安、曲阜两地游 重生吧!洙泗书院 爬泰山千年古道寻圣迹记 品青州古城美景——青州博物馆、范公亭参观记 去南通蔷园,找张謇墓,鞠躬 家庭旅游团首游水绘园 绍兴鲁迅故里是免费的旅游胜地 到福州,必去三坊七巷 福州于山、西湖景色怡人 天台山寻觅李白踪迹 六、文坛交往录 文坛三个眉心有黑痣的人——邂逅名作家罗珠 飘逸在山峰之间的灵鹫——二访名作家罗珠 艺术是热情、青春常在的源泉——著名作家、画家孟伟哉访谈记 采访齐白石孙女 诗坛伉俪晚霞璀璨——王耀东、刘荔夫妇访谈记 网络奇遇交友录 办报奇遇交往录 七、文史拾翠 “状元郎”为刺绣艺人撰书 梁启超、林长民对“五四”的贡献 曾氏父子共同开辟“真美善”天地(曾朴、曾虚白) 宋氏父子驰骋文坛百年,独领风骚(宋春舫、林以亮) 以诗为人生的胡氏父子(胡征、胡宽) 邹氏两代作家,灵魂中灌注诗意(邹荻帆、邹静之) 丁家父女——不一样的文化道路(丁景唐、丁言昭) 敲锣的诗人、打鼓的小说家(苗得雨、苗长水) 群星闪烁的诗歌之家——艾砂、马乙亚、王耀东、刘荔 陆小曼的爱是另一道风景 八、图书评论 高举爱的旗帜的诗翁——雁翼先生 读《漂泊岁月》诗集有感 艺坛驾凌云诗海扬心帆——《蒋义海选集·诗歌卷》读后感 序言 在我国文学史上,父 子均为作家的现象凤毛麟 角、屈指可数。例如,东 汉的“三班”:班彪、班固 、班昭(女);三国时的 “三曹”:曹操、曹丕、曹 植;北宋的“三苏”:苏洵 、苏轼、苏辙;清末的“ 两曾”:曾朴、曾虚白。 近现代以来,由于国民教 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 的勃起,以及家庭教育等 诸多因素的变化,整个社 会文化水平逐步抬升,父 子、父女、母女、母子作 家蜂拥而出,成为文坛一 道道亮眼的风景线。例如 ,宋春舫与宋淇(林以亮 )父子、叶楚伧与叶元父 子、老舍与舒乙父子、邹 荻帆与邹静之父子、肖复 兴与肖铁父子、苗得雨与 苗长水父子、丁景唐与丁 言昭父女、韩少华与韩晓 征父女、李广田与李岫父 女、李瑛与李小雨父女、 方之与韩东父子等。 父子(女)间、母子 (女)间,思想、文化观 、读书习惯等彼此相互影 响、渗透,子(女)承父 (母)业,造就了近现代 文学的繁荣,促进了文化 的发展。父子(女)间、 母子(女)间的故事更是 人们喜闻乐见的话题。编 选父子(女)、母子(女 )文选可以在出版上呈现 一种新的特色,为文坛提 供珍贵的学习和研究资料 ,也可以让读者获得两代 人不同文笔的异样品味。 我父亲郭可慈先生擅 长中、俄、英三种文字的 写作,在苏联报纸上发表 过俄语文章,出版过十多 本英语著作和词典。20世 纪50年代,他就开始中文 写作,写散文随笔;90年 代,写文史文章、图书评 论,在《中国图书评论》 《图书广角》《河北日报 》《太原日报》等报刊上 发表了近百篇书评、书话 。受其影响,我也涉猎文 学创作、文史研究、文艺 评论,在《世纪》《神州 》杂志,《作家报》等报 刊上发表了一些散文、游 记、书评等。2003年, 我在整理父亲郭可慈先生 的遗著时,发现了他写作 的20万字的《现代作家亲 缘录》手稿和父亲根据几 家出版社的审读意见而写 出的修订该书的几点想法 ,我对遗著进行了修改、 扩充,2004年由云南德 宏民族出版社出版,完成 了父亲的心愿。 我父亲郭可慈先生生 前编过两本文集《花甲文 存》《十英斋偶笔》,各 印了500册馈赠亲友。他 还写了一份遗愿,计划正 式出版一本文选,编目目 录早已拟定好了。此事萦 绕在我心头已十八年。每 每想到父亲的第二个遗愿 还没有实现,我心中总是 忐忑不安。 2019年9月底,闲暇时 ,我想起此事,决心完成 父亲的夙愿,出版一套父 子文选。11月初,按照父 亲的编目,开始编选他的 文集。我请爱人邢志玖打 出《十英斋偶笔》的电子 稿,把没有收集到书中的 书评(已发表到报刊上) 也打出电子稿;我还查阅 了他的一些没有发表过的 原稿,选择了四篇,打成 电子稿。2020年1月初, 我完成了上卷《郭可慈文 选》的编辑工作,上卷分 为八个章节:一、闲情漫 笔;二、游踪鸿爪;三、 文事摭拾;四、书林折桂 ;五、作家剪影;六、谈 书论写;七、文史趣话; 八、附录(由我编写的《 郭可慈年谱》和《郭可慈 五代家谱图系》)。 1月中旬,我开始编辑 自己的文选——中卷《郭 谦文选》,下卷《众家评 说郭氏父子及著作选》。 我的《甘泉清音》文集收 录的是2002—2014年写 作的散文、随笔。这本文 选收录的是我20世纪80 年代文学创作时的早期习 作,以及2015—2020年 春写作的散文、游记。《 郭谦文选》也分为八个章 节:一、早期作品;二、 祖国颂歌;三、四季抒情 ;四、情感汇流;五、阅 读山河;六、文坛交往录 ;七、文史拾翠;八、图 书评论。 中卷第一章“早期作品 ”,是20世纪70年代末, 我上了大专中文班,业余 创作的一些散文、随笔, 1980年春毕业当了中学 老师,后因学校需要,我 由中文改教英语;到 1982年,我文思枯竭, 写不出中文文章了; 2002年,重新在网络上 写散文、诗歌,之后写文 史、艺术评论等。第二章 “祖国颂歌”,我尝试用白 话文创作有韵脚的赋文, 歌颂祖国山河。现在不少 人用文言文写赋,当代读 者读不懂。我创作的颂歌 尽力做到言简意赅、通俗 易懂、富有韵律、朗朗上 口,便于朗诵和传播。第 三章“四季抒情”写的是我 在春夏秋冬四季的感悟。 第四章“情感汇流”,汇集 了我创作的关于亲情、友 情、师生情、故乡情的文 章。第五章“阅读山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路 其实是在读一本山河图书 ,不仅长我知识,增我思 索、智慧,而且从游迹寻 踪中可以窥探出我和朋友 的交往史。第六章“文坛 交往录”,我敞露了历史 上几个交往的圈子,“近 朱者赤,近墨者黑”,与 良师益友交往是很受益的 ,这也是我成功的秘密之 一。第七章“文史拾翠”, 写现代文化史、唐代文学 史、书法史的相关文章使 我成功、成名,我曾想写 一本父子、父女、母子、 母女作家研究专集,也写 过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后 来因多种原因停笔。现在 展示出来的七对父子、父 女,可以作为《现代作家 亲缘录》《走进世纪文化 名门》丛书的延续与补充 ,让读者分享新的文史知 识。 下卷《众家评说郭氏 父子及著作》 导语 《郭可慈郭谦父子文选》上卷分为八个章节:一、闲情漫笔;二、游踪鸿爪;三、文事摭拾;四、书林折桂;五、作家剪影;六、谈书论写;七、文史趣话;八、附录。 这本文选收录的作者20世纪80年代文学创作时的早期习作,以及2015—2020年春写作的散文、游记。《郭谦文选》也分为八个章节:一、早期作品;二、祖国颂歌;三、四季抒情;四、情感汇流;五、阅读山河;六、文坛交往录;七、文史拾翠;八、图书评论。 精彩页 一、闲情漫笔 座右铭,两墨宝 我的书桌座右张贴着两件民族英雄的墨宝,当然不可能是真迹,仅是复印件而已。铮铮金石良言伴我晨昏,策我励我,真是不可多得的座右铭。 一件是郑成功手书的对联“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我是从一张用于包装邮包的旧报纸《泉州广播电视》上复印放大而来的,原件为福建安海一人士收藏。去年我随泉州师专(今泉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去郑成功的故乡石井镇参观“郑成功纪念馆”,该馆左侧碑林大门柱上赫然镌刻着的就是这副对联。 郑成功,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似乎是个武将,并不是文人。其实不然,郑成功是十足的秀才出身。南安孔庙有他焚烧青衣处的遗迹。他20多岁时看到国家多难,决心投笔从戎,就焚烧掉秀才穿的青衣,以誓从此弃文从武,保卫大明江山。从这幅字可以看出他的书法功底之深厚,字写得凝重劲挺,有北宋黄庭坚的笔意。 这副对联并非郑成功自撰,而是传统的文人格言联,我早先就抄录过,只是上联有一字之差,即“清心莫若寡欲”。郑成功自幼到老都是按照此联身体力行的。 去年,我去安海龙山寺观光,路过安海镇古八景之一的“星塔鞭影”。紧靠约三层楼房高的星塔有一所成功小学,是郑成功少年读书处。校门口有一副对联:“星光伴随书声琅,塔影鞭牛掌故传。”当地农人有午夜从池塘里将水牛鞭出的习惯,郑成功少年时每夜常读书至月色西移、塔影东斜、鞭牛声阵阵入耳之际方入睡,可见他苦读而自得其乐。郑成功一生,驱逐荷虏,开发台湾,以国家民族事业为重,早将个人私欲置之度外。他死后迁葬故土时,连他的对头康熙皇帝也不得不撰联表示叹服:“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另一件是林则徐的行书条幅,原载今年4月号的《收藏》杂志,原件132厘米X58.6厘米,是其后人收藏的。林则徐本身是一位文人,能文善书并不奇怪,他的墨迹留存在世的也并不少见。我在淮安关天培祠堂就见过林则徐为支持他禁烟抗英的战友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亲笔书写的像侧联:“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竟教躬尽瘁;双忠同坎懔,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见面如生。” 我也曾看到过他手书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李元度在《国朝先正事略》中称“公书具体欧阳(初唐欧阳询)”,因此他的字讲究中锋运笔,字字雄健有力,又错落有致,变化无常。 林则徐这幅《可观操守轴》既是陶冶情操的箴言,也是观人论世的镜鉴。“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含有深刻的哲理,指出了关键时刻见真情这一颠扑不破的道理。从虎门销烟到谪戍伊犁,都可看出林则徐坚贞的操守、无穷的精力、宽宏的度量、深厚的存养和惊人的镇定。俗语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如平原走马,易放难收。”林则徐的“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从善如缘无枝之木才住脚便下坠”,似乎比前者说得更深刻、更形象,也更击中人的弱点和要害,可见防欲和从善之难。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的商品经济社会,牢记这两句话,对我们立身处世、砥节砺行是大有好处的,愿与同道者共勉之。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