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学海拾贝又十年/康乐哲学文存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冯达文 |
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康乐哲学文存”中的一本,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所写的14篇关于哲学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文章。主要分儒学研究和道家研究两部分,主要内容为孔子思想的哲学解读——以《论语》为文本、与命与仁:孔子所创儒学的观念架构、儒学传统:在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建构与开展——孔孟荀合论、重评中国古典哲学的宇宙论、老庄道家的批判精神、庄子与郭象——从《逍遥游》《齐物论》及郭注谈起、试论道家的“平等”观、早期道教的宇宙论及其价值等等。 作者简介 冯达文,1941年出生于广东省罗定县。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巾山大学比较宗教研究所两所的首任所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禅文化研究会会长。1997年与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合作共同主编教育部下达的统编教材《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007年经中宣部、教育部遴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中国哲学史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参与主编新编教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该教材编写工作同时被列为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评广东省岭南优秀教师,2015年获评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家。自1993年以来,先后主持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和宗教学两个博十学科点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个人作为导师培养了博士研究生39名、硕士研究生26名。现任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继续从事教学、研究和向社会传播国学的工作。 目录 走在学思的路途上——走进70后 儒学研究 孔子思想的哲学解读——以《论语》为文本 与命与仁:孔子所创儒学的观念架构 儒学传统:在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建构与开展——孔孟苟合论 重评中国古典哲学的宇宙论 儒家系统的宇宙论及其变迁——董仲舒、张载、戴震之比较研究 个人·社群·自然——为回归古典儒学提供一个说法 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儒学变迁史略说 道家研究 老庄道家的批判精神 庄子与郭象——从《逍遥游》《齐物论》及郭注谈起 《淮南子》:道家式的“内圣外王”论 试论道家的“平等”观 王弼《老子注》与王夫之《老子衍》的比较与评述 早期道教的宇宙论及其价值 禅道汇通的观念建构与境界追求 序言 中山大学哲学系创办于 1924年,是中山大学创建 之初最早培植的学系之一 。1952年逢全国高校院系 调整而撤销建制,1960年 复办至今。毛后由黄希声 、冯友兰、傅斯年、朱谦 之、杨荣国、刘嵘、李锦 全、胡景钊、林铭钧、章 海山、黎红雷、鞠实儿、 张伟等担任系主任。 早期的中山大学哲学系 名家云集,奠立了极为深 厚的学术根基。其中,冯 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研究 、吴康先生的西方哲学研 究、朱谦之先生的比较哲 学研究、李达先生与何思 敬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陈荣捷先生的朱子 学研究、马采先生的美学 研究等,均在学界产生了 重要影响,也奠定了中山 大学哲学系在全国的领先 地位。 日月其迈,逝者如斯。 迄于今岁,中山大学哲学 系复办恰满一甲子。60年 来,哲学系同仁劾力同心 、继往开来,各项事业蓬 勃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目前,我系是教育部确 定的全国哲学研究与人才 培养基地之一,具有一级 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 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全国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 究基地2个。2002年教育 部实行学科评估以来,稳 居全国高校前列。2017年 ,中山大学哲学学科成功 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我系迎来了跨越式发展 的重要机遇。 近年来,中山大学哲学 学科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且越来越呈现出年轻化 、国际化的特色。哲学系 各位同仁研精覃思、深造 自得,在各自的研究领域 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 少著述产生了国际性影响 ,中山大学哲学系已逐渐 发展成为全国哲学研究的 重镇之一。 为庆祝中山大学哲学系 复办60周年,我系隆重推 出“康乐哲学文存”系列图书 。本系列共计八种,主要 收录正在或曾在中山大学 哲学系执教的、60岁以上 学者的自选文集。这些学 者皆造诣深厚,在学界产 生了较大影响,也为哲学 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位于珠江之畔的中山大 学,树木扶疏,环境优雅 。南北朝著名山水孽令谢 灵运(世称谢康乐)曾居于此 ,校园因称“康乐园”。本系 列定名为“康乐哲学文存”, 亦藉以表达对各位学者的 敬意,并冀望永续康乐哲 缘。 “康乐哲学文存”的出版 ,得到中山大学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和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的鼎力支 持,在此谨致以诚挚谢意! 中山大学哲学系 2020年6月20日 导语 为庆祝中山大学哲学系复办60周年,我系隆重推出“康乐哲学文存”系列图书。本系列共计八种,主要收录正在或曾在中山大学哲学系执教的、60岁以上学者的自选文集。这些学者皆造诣深厚,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也为哲学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海拾贝又十年/康乐哲学文存》是其中一种,本书共十七篇文章。 精彩页 走在学思的路途上——走进70后 人生诚如“白驹之过隙”(庄子语),许多事情感觉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被从教45年”,且预贺七十大寿了。 几十年前,一个乡村的穷孩子不去选择一些脚踏实地的行当,而好高骛远地以在当时少有闻及,即便闻及也被认作故弄玄虚的哲学为终身事业,现在想来也不禁有唏嘘之叹! 一、纯真岁月 广东罗定(今罗定市)在明代虽已为直隶州,但天地宇宙把它圈为山区至今无法改变。1949年以前,许多人要跑到梧州去谋生。我就出生于这个山区县的一个小镇里。那是1941年,抗日战争正进入最为艰苦的时期。家乡似乎并没有直接为日寇所蹂躏,但是直至中年,我还经常梦到被带着逃往深山迷路的险恶情形。1949年年底广东解放,不久父亲却不幸病逝,母亲拉扯着三个小孩,生活之艰苦不难想象。 记得幼小的时候是姐姐带着我上蒙学的。学校设在一个庙堂里,不知是古典乡村的遗风——庙堂承担着敬神与教化的双重功能,还是近代破除迷信的产物——把宗教场所改设为学校。大概蒙学读了一年,即遇时代变迁。不久转入公设学校,似乎一下子就上三年级,再一跳又是五年级。因为学制的无序,数学考试常常得零分。六年级读了三次,才得以入读罗定一中。及至初中,不知怎样地脑子开窍了,数学、物理经常考第一。初中毕业,轻易地考上罗定中学。新中国成立前,这所中学曾为广东省立第八中学,小有名气。 那时候年纪小,一颗纯真、质朴的心灵,并未感受到大社会的风风雨雨,只想着要努力地去学习,尽快地去成长,将来尽可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贡献。中学的生活是很艰苦的。初中时要从家里挑着米菜走四十里路到城里自己做饭吃;高中二、三年级供应的粮食一个月二十二斤,只好一天吃两顿。然而,中学的生活却又是最活泼、最无邪、最富于幻想与最具可塑性的。白天经常到大街上做各种文艺宣传活动,晚上则到附近乡村教人读书识字;“大跃进”时热火朝天地投入土法炼钢运动,尽管把钢铁炼成了渣滓;又曾尝试去做从厕所里收集沼气以做燃料的实验,并到山村里学习造纸技术以图寻找半工半读的道路……进入高三,得回到课桌前准备高考了。但是,因为那时高中毕业已算得上是知识分子,考不上大学会安排工作,所以同学们并没有过分的焦虑。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不懂得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我大概是不太会反省的一类人,所以虽然致力于研究哲学史,终无法成为哲学家。不过,过分的反省会使人变得郁闷与沉重,所以不做哲学家也罢!在往后的岁月里,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心里总是怀有一分激情,抱有一线希望,这大概还得感激中学时期的馈赠! 二、热血青年 1960年夏,我高中毕业,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为“留苏预备生”。10月初,我告别家乡,准备北上。首站来到广东省高等教育局,才知道苏联去不成了,让我在本省选一个学校与专业。于是,我人读中山大学哲学系,从此与哲学再也无法分离。 20世纪50年代流行的口号是:“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的数理化并不差,却何以不去选择一些热门的学科,而去读一个对当时的学生来说还很陌生的专业呢?那要感谢罗定中学的图书管理员。她看我是个乖学生,就给我一些特别的优惠:我可以随意进入藏书库看书。高二之时,她特意介绍我阅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艾思奇的这本著作,在后来无疑被认作意识形态极浓的读物,但当时对于一个好奇的学生来说,却像打开了一片新的视野:具体学科都只关涉具体领域,哲学作为世界观捕捉着自然与社会的总规则。这诚然能够诱发一个既有志于社会科学,又不愿放弃数理化的青年学子的兴趣。 P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