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燕京感旧录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小平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朱小平,北京人,《海内与海外》杂志社主任。家学深厚,与京都文化名流大家交往频繁,见识良多。本书取材广涉瓷器、书法、绘画、诗文、戏剧、摄影、音乐、民俗之美,涉及政界、军界、知识界、文坛、艺苑诸多名师良友。
书评(媒体评论)
朱小平这本新著从文化
、文史甚至考据的角度谈老
北京旧人旧事,不是浮光掠
影,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研究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
,这是很令我感动和欣慰的

——李滨声新闻漫画家
北京的一年一月,一街
一巷,一堂一殿,都能写一
本厚厚的大书一怎么写?朱
小平的优势就是把静态的建
筑与相关的人物合到一起描
写,注入人文精神,历史文
物也就写活了。
——赵大年著名京味小说
家、中国电影编剧
后记
多年来,经常在报刊上
写些有关北京的掌故考证,
因而很多人以为我是老北京
,其实我的籍贯不是北京。
虽然生于北京,按过去的习
惯,报户籍还是填原籍。现
在的人们大多已不知道“籍
贯…‘户籍”的本意了。在封
建时代,“籍”是职业,如军
籍、伎籍、匠籍、乐籍等(
在明代也称“户”,清朝还有
旗籍),终生其一包括下一
代不能改变。有的籍如伎、
乐、皂役、军籍是不能参加
科举考试的。“贯”才指出生
地,这与考试有关系,三代
不在原地才可改“贯”。
但是,我只在身高、脾
气还保留了山东沿海我的家
族的特征。生活方式、语言
习惯等已经老北京化了。甚
至隐隐约约还沾染了旗下名
士的某些做派,比如喜欢闲
适、整洁,好轻裘美食,好
聚饮出游,喜欢字画艺事,
听名角的戏等。
以中国之大,没有一个
地方像北京有如此之多的称
谓:北京、北平、京华、燕
京、燕都、燕台、春明、日
下、京师、帝京、旧京、故
都、大都、京兆、京畿、旧
都、都门……每个名称都蕴
含着一段历史,几朝古都的
沧桑……
舒乙先生曾做过一个统
计:老舍先生著作中曾描述
过的一百多种北京小吃,有
将近一半已经消失了。现在
各种北京小吃街基本没有正
宗的老北京小吃。当然,小
吃只是老北京风物的一个小
侧面,小吃并不能代表北京
文化。
什么是北京文化?不是天
桥、八大胡同、洋车、豆汁
、冰糖葫芦……是皇家、士
大夫为主流,平民的习俗为
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
体系。这种文化高雅、深沉
、气派,远非胡同串子痞子
习气能替代,那只是老北京
文化中最下三的末流,是上
不得大雅之堂的。包括语言
,现在一些人所津津乐道的
所谓“老北京话”,其实是旧
时代太监、内务府包衣、妓
院、黑道中的流行语,与真
正的文雅的老北京话是风马
牛不相及的。
形容北京有气派、气势
、气宇、气度、气象、气韵
……怎么形容应该都不为过
吧?当年马可·波罗形容元大
都的文化氛围,今天读来仍
然使人心向往之。但是明代
城市已经缩小南移了。今天
的北京则远远超过了元大都
,是世界最繁华的大都市之
一。当然,随着城市的外延
扩张,老北京的风韵在逐渐
褪去,胡同越来越少,由20
世纪50年代初期的3000多
条,只剩下今天的300多条
。郁达夫形容老北京的那种
“幽静”之气,真是再也寻觅
不到了。商业化越来越风靡
,如南锣鼓巷、什刹海,实
际已不再是京味儿胡同的象
征了。
我常想:如果时光可以
倒流,真是依照梁思成先生
的睿智提议:保留老城,另
建新城作为新首都,那保存
下来的北京老城在今天该是
多么令人自豪!
老北京如同原汁原味的
昆曲,最终会曲高和寡。现
代又有多少人去认真研究过
老北京呢?有谁认真读过有
关的书呢?北京古籍出版社
若干年前陆续出版了明清民
初人各种有关北京的典籍方
志,现在北京出版社又统一
再版,这是好事。可惜读者
、知者不多,这很令人遗憾

我其实不是这方面的专
家,只不过对北京有了深厚
的依恋和感悟。在海边的老
家只是在少年时代的朦胧记
忆。少年回去过一次,而北
京则成为了我真正的故乡,
“无双毕竟是家山”,我去过
全国很多美丽的地方,但无
论是多么山清水秀,我仍然
喜欢北京,甚至北京的一些
缺点也都会包容。
但是,对给老北京添枝
加叶的庸俗,我是颇为反感
的。有一次,一位年轻编辑
约我写文介绍一下小肠陈。
待写好后,她诘问:为何无
西太后与小肠陈的关系?我
答:当年我采访过小肠陈的
后人,根本没有此事,网上
的传言极不可靠。大概她不
满,尽管是她向我约稿,但
从此石沉大海,不仅稿子不
用,说都不说一声。这真使
我感慨不已,不仅没有职业
操守,更无老北京人所讲究
的礼节。
小时候被穿长衫的外祖
父牵着手游览京华名胜,天
坛对我幼小心灵的震撼,至
今不曾逝去。而今它已被现
代化的高楼所环绕包围,那
种“天人合一”的感应、天圆
地方的气势已经逊色很多了
。还有少年时被伯父领着去
北海逮蚂蚱,青年时代和师
兄弟们骑车遍游八大处、大
觉寺、香山、鹫峰,去香山
碧云寺、樱桃沟写生……每
每忆起,这一切都令人感到
快乐温馨。
南腔北调弥漫着这个有
几千万人口的大都市,老北
京已不再可能坚守已不复存
在的城垣。也许用不了一二
百年,北京大概只剩下孤零
零的故宫等几处景胜,重复
着历史更换的周期率。君不
见,蓟、辽、金、元等几代
都城,都被后人焚毁,随着
毁去的是那时的风俗语言习
惯。明朝的口音(南京靠近
安徽的方言)和习俗服饰消
失不过四百余年,清朝消亡
距今不过百余年,今天我们
所使用的语言(北京话)还与
清代的官话几乎没有改变,
很多习俗包括生活习惯基本
保留。但使我忧虑的是,现
在部分年轻的北京人,他们
逐渐接受西方文化,醉心所
谓的西方文明,他们的语言
是洋泾浜式杂以不符合汉语
语言规范的新语言,他们不
了解真正的北京文化,只认
为变了味的相声、杂耍小吃
甚至什刹海、南锣鼓巷就是
目录
京华人物
张自忠之死与张自忠路缘起  
胡同里的痕迹:徐宗尧和北平站起义  
翠花街5号与张学良“秘宅”  
鹿钟麟与和平门  
陈三立、陈寅恪父子与姚家胡同  
马叙伦·长美轩·三白汤  
“坚贞不受暴秦封”——张大千在北京  
京华遗迹说恨水(二章)  
从马连良说到清真菜  
“音徽往矣,百身何赎”——陈少梅二三事  
蔡锷旧居与小凤仙  
林白水与生春红砚  
从赵家楼说到曹汝霖 
 
春明旧事
西山诗人宝廷  
南社诗人在京华  
保卫通州的爱国将领李秉衡  
怡亲王允祥与河道治理  
任率英与连环画  
人生自是有情痴——怀刘炳森  
最后的文人:张中行  
犹忆当年唱和时  
忽如远行客  
但为君故 
 
家山谈荟
什刹海忆旧  
烟袋斜街今昔谈  
莲花池及金中都遗址  
西单右翼宗学的名人遗迹  
千秋共仰于公祠  
“是何意态雄且杰”——杨椒山与谏草堂  
顺承郡王府的沧桑  
“北钓鱼台”趣话  
昌平履痕 
 
燕市钩沉
秦良玉·四川营·棉花胡同  
六必居·鹤年堂与严嵩题匾  
都一处与乾隆题匾  
军机处与军机处胡同  
煤渣胡同、海军衙门及醇亲王  
清代北京书法四名家  
清宫的称谓与制度  
庆霄楼与冰嬉  
漫谈八旗的“骑射”  
清代京城租房面面观  
房屋买卖·契约·纤手  
明清养马制度与胡同  
漕运与漕运总督  
京通十三仓的沧桑和变迁  
八大胡同烟花巷
  
岁时流韵
逝去的节俗—中秋祭月  
二闸·水狮子·修禊图·小鱼汤  
春节三话  
老北京鸟虫方言  
“折箩”趣谈  
北海仿膳记  
房山风物  
“簋”与“鬼”  
诗话全聚德  
说“老炮儿”
  
青灯有味
中山公园里的幼儿园  
童戏忆趣  
昆曲旧忆  
冬日有味是儿时  
记得当时年纪小  
胡同里的中医院  
四合院里话“吃包”  
无双毕竟是家山  
多少楼台烟雨中  
银锭观山记  
春意在夕佳  
前海舟中忆纳兰  
秋山红叶赋  
絮风二题  
后记
精彩页
2020年是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殉国80周年。
1940年5月,身为国民革命军抗战序列中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的张自忠,率部参加枣宜会战,于湖北宜城南瓜店激战9昼夜后壮烈殉国。噩耗传来,宜昌十万军民冒雨为他送殡,一时白花胜雪,挽幛蔽天;此日日寇飞机原定轰炸宜昌,轰炸机虎视眈眈飞l临宜昌市上空盘旋,而十万人竞无一人避散;也许是日寇慑于场面之悲壮,竞未敢投掷炸弹……
1945年9月3日,国民政府曾颁布命令,其中第二道命令为抚恤殉难军民,据统计,抗战八年依例抚恤阵亡官兵131万余人(未计东北抗战六年中义勇军、抗日联军牺牲人数),伤残官兵43万余人,将军级高级军官阵亡212人,而张自忠则为盟国各战区殉职军衔最高者,而且以集团军总司令亲临前线战死沙场者亦唯此一人。当时国民政府为之举行国葬,国共双方最高领导人均为之题书挽词。毛泽东题为:“尽忠报国”,朱德题:“取义成仁”,周恩来题:“为国捐躯”;中共中央不仅当时在延安举行了追悼大会(同时延安《新中华报》还专门发表追悼社论),而且在42年后的1982年4月16日,由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张将军为革命烈士(实际1952年毛泽东即已签署“革命牺牲军人家属纪念证”),并在京、津、沪、武汉、宜昌、汉口、东北等地均恢复设立张自忠路。蒋介石题挽词为:“英烈千秋”(台湾曾拍摄张自忠事迹电影即以此为片名),当时曾亲率全体军政委员迎接灵柩,据说还抚柩而泣。 张自忠何以受到全国军民如此爱戴与痛悼?首先,张自忠曾荷负“汉奸”罪名,而且在平津确为主和派。如“七七事变”后第三天,二十九军一一。旅何基沣旅长曾要求主动出击,全歼丰台日军,而张自忠却加以劝阻,甚至通过上级施压,终丧失良机。
不可否认,张自忠在“七七事变”中,是主张保存二十九军实力和地盘避免与日军开战的。同时,他也对日军侵华意图估计不足,屡屡退让。张自忠一直负责同日军交涉,处置矛盾,“总以弭患”为宗旨,尤其滞留北平,更引起国人和舆论一致愤慨,报纸一律称之为“张逆自忠”,文章标题竞有署《张邦昌之后》者,其抨击无不斥为“卖国变节”。张自忠的驻守北平最后以辞职告终,日军随即举行大规模人城式。舆论汹汹,张自忠不得已避离北平,并潜往济南,蒋介石遂下令将其押解南京。当时《大公报》(上海版)曾有《勉北方军人》之社评,举段祺瑞、吴佩孚坚决不做汉奸为例,呼吁保持浩然正气,“万不要学寡廉鲜耻的殷汝耕和自作聪明的张自忠!”车到徐州站时,爱国学生还鼓噪要上车“搜查汉奸张自忠”,舆论的迭起,终于导致国民政府以“放弃责任,迭失守地”将张自忠撤职查办。但未交付军法审判,按惯例,擅离职地是要受严厉处罚的,如韩复榘就被处以死刑。蒋介石曾对陪张自忠来见他的秦德纯说:“舆论反映很大,……先在南京休养一段再说吧!”张自忠由此对蒋十分感激。后蒋在各方劝说下,委任张一个“军政部中将部附”虚职,张非常感动,表示“我只有战死才能报答”。后来冯玉祥、李宗仁等说服蒋介石下令张代理五十九军军长,张自忠感激涕零,这成为他人生的一个转折,也由此下了必死之决心。在他昕到任命消息后,曾郑重说道:“我张某有生之日,当以热血生命报答国家,报答长官,报答知遇!”张自忠此言绝非随意之语。
1937年12月7日,张自忠来到河南道口五十九军军部,大家都很高兴老长官的归来,但张只说了两句话:“今日回军,就是要带着大家去找死路,看将来为国家死在什么地方!”部下听到张自忠此语,不禁涕泪而下。张自忠由此抱必死之心,连部下也看出来了。
此后,张自忠无论言谈或刊诸文字,均不离“死”字。如1940年7月16日《新华日报》载《张自忠将军遗书》(非给家人之遗书),尤其显露张将军壮烈必死之心:“我们这一次一定要同敌人在这条线上拼到底,拼完算完”,“我们在中国以后算人,抑算鬼,将于这一仗见之”!
1938年3月,指挥五十九军在临沂与日寇板垣师团进行拉锯战,抱拼死之心致电鹿钟麟:“战而死,虽死犹生;不战而生,虽生亦死。”1940年5月1日,将军在湖北宜昌城东渡襄河出击前写给三十三集团军20位高级将领一封信,亦可视为遗书,其中云“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为国家民族死亡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上述均见临清市政协编《张自忠将军生平事迹简介》)1940年5月6日晚,张将军亲笔致副总司令冯治安临阵遗嘱,明志以死报国:“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10天之后,将军即壮烈殉国。另外,张自忠不仅对同僚、部下言“死”明志,对外人亦不讳之。据张瑞芳回忆:她1935年18岁时考入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七七”事变后撤离北平,参加“北平学生战地移动剧团”到宜昌劳军,恰遇张自忠,张得知学生们从北平来,非常难过,他对学生们说:“北平沦陷是不抵抗的结果”,他表示一定要战死沙场以明心“志”(见2005年8月28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文献纪录片《抗战》第12集)。同集中还有张将
导语
北京的一年一月,一街一巷,一堂一殿,都能写一本厚厚的大书——怎么写?本书的优势就是把静态的建筑与相关的人物合到一起描写,注入人文精神,历史文物也就写活了。
本书由新闻漫画家李滨声先生和著名京味小说家、中国电影编剧赵大年先生作序推荐。
书中配有几十幅精美京味插画,均是由李滨声先生绘制,图文并茂。
序言
最近朱小平送我的书,
旧体诗词集《朱小平馀事》
、随笔集《燕台旧墨》我都
认真看了,很好。旧体诗词
能写得如此,非常不容易,
一是见作者对这门学问研究
之深;二是见作者确乎有此
才气,旧体诗词不是随便什
么人就可以写的。当然不是
说就无懈可击,从古到今,
任何人写诗词都会璧瑕并存
,但朱小平的旧体诗词应该
说是写得相当不错的。来我
这里的朋友看到了,都要拿
走去看。
我和朱小平相识多年了
,因为都在媒体工作。我在
北京日报,他当时在北京法
制报,后来调到北京市场报
,是新闻界同行。我注意到
他在中青年同行中是学识比
较广,功底较为深厚的。最
近有机会更深的接触,加深
了对他的认识。依他的年龄
,读他的诗文,看得出他读
书多,涉猎广。他的诗文中
历史资料多而翔实,用典多
而准确,就是证明。在他的
新诗集中,有一首诗,八句
用八个典故。又都贴切适合
,很难得。旧体诗词写好是
很难的,格律诗的平仄就不
易。我小时候上过私塾,学
过一些。以前画漫画,曾配
过一首《西江月》,廖冰兄
看了,提出平仄格律的问题
,是熟人间善意的随便说说
,确实说得有理。打那以后
我就不敢写了。现在,有人
写了发表了的诗词,不少是
不讲究平仄格律的。古体诗
词的“引经据典”,重要的是
要引得准确,现在看到有的
“引典”用错了。朱小平则用
得很准确,那是要积淀的。
最近有个单位送我一本新挂
历,人家来电话询问。我本
应感谢的,却先说了意见。
因为那挂历里有一幅画,画
的是大门上贴了副楹联,上
下旬最后一字都是平声,中
间也不对仗。对方听了恍然
大悟,因为他不知道楹联诗
词的基本规律和讲究。古体
诗词和楹联不是不可以为现
代服务,但基本的规矩还是
要讲究的。朱小平的作品就
是古为今用的,而且用得好

《燕台旧墨》里提到的
一些人物,我都认识。以前
,我就很注意作者在《北京
日报》《北京晚报》等报刊
上写的有关人物的随笔,当
时我都认真读过。作者写人
物很有特点,不仅是文笔优
雅,考据、摹写、刻圆也颇
为讲究,可见匠心。他写张
大干的文章就很见功底,写
过去的人物、事件,查史料
,引用资料不算难,可他在
充分依据史料的基础上,自
己也融进作品里去了,那就
要功力和水平了。
朱小平这本新集子《燕
京感旧录》,其中不少文章
过去在报刊上发表时我就看
过,印象很深。近年来,影
视是“清宫热”,书刊是“北
京热”。有些作品是把过去
的东西都“钩沉”起来,影视
中的人物事件有的不准确,
京味儿文学中的语言也不是
精华,有的是拾了过去时代
就已经为人摒弃的“牙慧”;
一搞“京味儿”全都是大糖葫
芦、南城旧事。其实,京城
传统文化广博深厚,是要下
功夫挖掘的,浮躁了不行。
文史馆整理史料,要求“三
亲”(亲历、亲见、亲闻),
这里有年龄的问题,差一岁
,就差了365天,有些事件
就难以亲见、亲历了。后来
人要写得准确,查阅考证就
要花大力气。
从朱小平的作品说了相
关联的一些看法,不是我个
人如何如何。李滨声没什么
,也就是年岁大了些,人生
经历得多了几年而已。
2007年12月12日,北京博
物馆学会颁发了证书,聘我
为北京博物馆学会非物质文
化遗产专业委员会顾问。我
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委
员所托付的工作负责,把深
入挖掘整理保护北京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工作做好。由此
想到朱小平这本新著从文化
、文史甚至考据的角度谈老
北京旧人旧事,不是浮光掠
影,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研究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
,这是很令我感动和欣慰的
内容推荐
本书从文化、文史甚至考据的角度谈老北京旧人旧事,不是浮光掠影,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研究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书中的很多内容是作者过去曾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很多作品是写北京,因作者熟悉北京民俗,运用北京语言, 京味浓厚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书中分为“京华人物”“春明旧事”“家山谈荟” “燕市钩沉”“岁时流韵”“青灯有味”六个篇章,作者很有感情地描写北京,小胡同、四合院,言语间处处流淌着温馨的氛围, 让人非常亲切。全书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流畅优美,且京味十足。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在收获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的同时,也能更加了解北京、认识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0: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