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式发展时代,内涵式发展的重点是抓质量建设。本书展现了研究生研究型课堂教学具体是如何进行的,通过教师教学反思日志、学生教学反思日志、教师反馈等,共同呈现了研究型教学的真实画面,为开展研究型教学理论探究和研究型教学实践操作提供了可资借鉴范本。 目录 研究篇 第一章 谈“研究” 壹 谈研究、研究方法与研究能力 贰 改变课堂,学校改变 叁 学习“研究”,做“研究”者 肆 研究方法新课堂 伍 再谈“研究”熟词 陆 学责有疑,有疑则进 柒 于反思中的教育 捌 研究真问题,提升研究能力 玖 全新教学模式初体验 拾 “研究”的祛魅化 拾壹 关于“研究”的思考 拾贰 旁听生的课堂初体验 第二章 谈“研究问题” 壹 如何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贰 研究“真问题” 叁 研究需要发现问题的眼睛 肆“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之思 伍 提出真问题,参与探究学习 陆 也谈“研究问题的价值性” 柒 系统的一定是有效的吗? 捌 参与型观察的真实体验 玖 真问题 真研究 拾 课堂心理活动的自我呈现 拾壹 没有参与课堂的反思日志 第三章 谈“独立的判断标准” 壹 如何构建独立的判断标准 贰 体验独立判断标准的探索过程 叁 研究标准的确立 肆 深入体验式学习 伍 在行动中学习 陆 课堂中的批判与节奏感 柒 加强独立思考 摆脱文献依赖 捌 不再仅为他人做注脚 玖 探讨“高质量课堂教学” 拾 浅思高质量课堂教学标准 拾壹 自由探寻高质量课堂的标签 拾贰 思辨研究的主体性与过程 文献篇 第四章 谈“文献研究”(上) 壹 如何做文献研究:文献的筛选 贰 文献研究的过程 叁 文献综述的批判性继承 肆 “对话”文献 伍 学习还是研究? 陆 好文献的特征 柒 学会对话 捌 文献研究的“好”与“难” 玖 文献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拾 生活与学习 第五章 谈“文献研究”(中) 壹 文献研究:基本评判标准的生成 贰 研究需要共鸣:小组讨论的重要性 叁 打破权威迷信形成基本判断 肆 与专家对话:文献再审视 伍 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基本判断 陆 课堂上的认识转向 柒 深度体验课堂小组讨论 捌 体验建构,祛魅理论 玖 审判文献与形成基本判断 拾 从基本概念到理论提升 拾壹 分析文献的收获 拾贰 提高独立判断 学会文献研究 第六章 谈“文献研究”(下) 壹 文献研究:系统判断标准的生成 贰 批判性理解已有概念 叁 课堂讨论中的发现 肆 基于共识深度思考 伍 深探命题形成系统标准 陆 细微之处见真章 柒 亦谈“以学生为中心” 捌 关于高质量研究生课堂的基本假设 玖 课堂与课下的有效参与 拾 知识生成初体验 拾壹 高水平课堂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拾贰 关于角色、概念与要点的三个困惑 量表篇 第七章 谈“量表设计” 壹 如何设计量表 贰 不唯上不唯实,于细微处见实力 叁 报告反思和量表中的对话逻辑 肆 基于师生言语的课堂观察 伍 学习无止境,贵在多反思 陆 清醒认识学术,科学制定量表 柒 绝知此事须躬行 捌 讲座分享与量表设计 玖 持独立判断,做扎实研究 拾 量表的设计与生成 拾壹 坚持研究中的“主体性” 拾贰 量表设计的再认识 第八章 谈“量表设计与访谈技巧” 壹 量表制作与访谈 贰 唤醒自我,超越自我 叁 基于小组讨论的探索学习 肆 讨论细节的三点补充 伍 条件性命题的生成 陆 做学问需刨根问底 柒 课堂三部曲 捌 量表的课堂生成实践及其反思 玖 关于课堂讨论的反思与思考 拾 量表制作初尝试 拾壹 做中学,事上练 拾贰 源自课堂的三个思考 访谈篇 第九章 访谈经验交流(上) 壹 访谈经验交流 贰 谈“有效访谈” 叁 访谈理论与实践操作 肆 从田野到课堂的案例教学 伍 访谈的开展及其资料分析 陆 如何访谈 柒 访谈与编码 捌 充满“人情味”的访谈法 玖 交流访谈经验收获访谈技巧 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拾壹 体验访谈 第十章 访谈经验交流(下) 壹 再谈访谈经验交流 贰 做中学:将访谈理论运用于访谈实践 叁 关于讲座、访谈及文献综述的一些浅思 肆 质疑精神与批判思维的初现 伍 思想碰撞之美妙 陆 深度学习·生长课堂 柒 访谈经验交流 捌 寻理路上需要“再回首” 玖 访谈经验交流带来的三大收获 拾 探讨学术讲座 交流访谈经验 第十一章 访谈与文本分析示例 壹 访谈与文本分析示例 贰 瞄准跑最快的那只猪 叁 教科研的田野课堂 肆 研究要从典型案例出发 伍 “我”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陆 “我”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染 访谈观摩感想与几点质疑 捌 感悟批判性学习 玖 别开生面的访谈示范与文本分析 拾 与人对话,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