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十九世纪后半期,在奢华至极的巴黎美术界,画商林忠正和助手重吉一起,以流畅的法语从事浮世绘销售。充满野心的他们,眼前出现了憧憬日本的无名画家梵?高以及拼尽全力支持兄长绘画事业的弟弟提奥。那次奇迹般的相遇孕育了改变世界的一幅画作。 以这座国际大都市、梦幻花之都——巴黎为舞台,四个孤高的男人用灵魂的共鸣和命运般的羁绊,写就了感人至深的骄傲与爱的故事。他们就像因塞纳河无数次泛滥而饱受苦难的巴黎一样,纵被浪击,亦不会沉默…… 作者简介 原田舞叶,Maha Harada,一九六二年生于东京都小平市,拥有日本文学及美术史学双学位,曾供职于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2003年后,以文化作家的身份投入写作,处女作《等待幸福》即荣获届日本爱情小说大奖。另著有小说《#6》《Runway☆Beat》等。《画布下的乐园》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原田最为拿手的是在文学作品中融入美术元素,丰富的专业知识使其作品实现了趣味性、知识性和思想深度的完美结合。引领读者进入美术殿堂,一边享受阅读的乐趣一边欣赏画作,这是专属于原田舞叶的独特小说形式。 目录 一九六二年七月二十九日 瓦兹河畔奥维尔 一八八六年一月十日 巴黎第十区豪特维尔街 一八九一年二月三日 巴黎第二区维多利亚街 导语 本书是为纪念梵·高逝世130周年而作, 本书是令人手不释卷,泫然欲泣的艺术小说至高杰作。 本书是一幅绮丽奢华的巴黎浮世绘,一首为梵·高而谱的悲恸情歌。 本书再现世界名画《星月夜》创作背后的秘辛。 精彩页 一九六二年 七月二十九日 瓦兹河畔奥维尔 一名男子伫立在广阔的麦田中,麦田刚被收割过,连一束麦穗都没剩下。 这是一片空荡荡的风景,飞机悄无声息地划过地平线,留下一道白线。努力爬过半空的太阳朝着他那日渐稀疏、白发苍苍的脑袋射出锐利的光芒之箭。他背上汗津津的,白色衬衫牢牢贴在上面。 汗水顺着额间的皱纹落下,他凝视着田间小路,大片的麦子不知延伸向何处,仿佛一直等着谁到来。 耳边吹着嘈杂的风,短小的影子清晰地投落在尘埃飞扬的小径,唯有手中拿着的麻布上衣在晃动。 教堂的钟声宣告正午来临,他向后转身,挺了挺背,又低着头闭上眼。他面朝的方向是一片公共墓地,他默默祈祷,直到第十二下钟声彻底平息。 男子朝着位于村公所前的拉乌客栈走去,入口处一个看起来像是店主的男人正和一个四五十岁的东方人争执。 “我不是什么可疑的人,我只想请你让我看看这家店楼上的房间,一下就好。” 他用不怎么正宗的法语请求着。 拉乌客栈的店主挺着圆鼓鼓的肚子,一直重复:“都说了不行了。” “为什么?我是从日本来的,我是梵·高的研究者,所以想看看梵·高去世时的房间。” 男子走近这两人,用法语打招呼:“你好,阁下。这人说他是从日本来的研究梵·高的学者。梵·高的确是在这家店的三 楼去世的吧?虽然对于一般公众没有开放,但给研究者看看的话还是可以的吧?”他又补充道,“还是特地从日本来的……” “你怎么回事?”店主用惊讶的眼神看向他,“你怎么会知道这件事?” “这件事在研究者中可是很有名的哦。”他微笑着回答。 “是吗,那么我再说一次,不行。” 店主回复得斩钉截铁。 “我们这里在做提供伙食的寄宿生意,那间房本来就因为不吉利而没人租,然后还总有研究者赶过来说想要看看。起初我觉得无所谓,就让他们看了;但最近总是有人来,如果全都接待,我们就没法做生意了。” 他连珠炮似地说,又道:“不过特地从日本赶来我还是觉得很感动的,毕竟是这种乡下地方。虽然楼上的房间不能让你看, 不过你吃了午饭再走吧,我们家的炖肉可好吃啦。” “你懂英语吗?”男子试着用英语问那个日本人。 日本人当即回答:“嗯,比起法语好多了。” 男子向日本人转达了店主的意思,日本研究者虽然很失望,却也爽快地表示:“既然这样,那就吃顿午餐吧。” 日本人被带进店里,男子也随之坐在了旁边的座位。男子点了红酒炖肉,身旁的日本研究者也点了同样的菜,随后他从黑色皮包里取出笔记本和铅笔,在桌子上写着什么。男子用眼角余光偷瞄笔记本。 随后他从黑色皮包里取出笔记本和铅笔,在桌上写着什么。男子用眼角余光偷瞄笔记本。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写着竖排文字,日本研究者不时用铅笔末端挠挠雪白的头发,再自右向左书写文字。曾是机械师的男子想起“一战”前,自己作为技术指导去日本时,第一次看到日本人书写的文字后,才恍然大悟为什么日本的绘画作品有许多竖构图。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