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1644--帝国的疼痛/长江人文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聂作平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公元1644年,神州大地烽烟四起,群雄并立,满目疮痍……从崇祯的亡国到李自成的失败;从努尔哈赤及其子孙们的苦心经营到南明小朝廷的勾心斗角;从中国传统文人在明亡以后的不同反应再到底层民众“明知势不可为而为之”的慷慨悲壮,作者从六个不同的角度,以一个专业作家特有的清新细腻却又略带沉重的笔调,向我们娓娓描绘了一个悲壮时代的历史剪影。
作者简介
聂作平,1969年生于四川富顺,现居成都。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作品30余部,部分作品译为外文,另有影视剧本及纪录片多种。他与春风文艺出版社联袂打造的“聂作平讲神话”品牌读物,致力提供*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神话故事和智慧,其中部分作品已经被中宣部、团中央和教育部列入向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名单,以及“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等。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崇祯: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
一 凶兆与流年
二 阴影里的祖宗
三 性格决定命运
四 致命的临终手术
五 皇帝的凄凉末路
第二章 李自成:驿卒的反抗
一 十八子,主神器
二 闯王是怎样炼成的
三 掉进米缸的老鼠
四 一个符号的归宿
第三章 努尔哈赤和他的子孙们
一 努尔哈赤的原始积累
二 武力决定命运
三 一个士大夫的艰难抉择
四 亲者痛仇者快的凌迟
五 多尔衮的决断
第四章 伤逝:史可法之痛
一 信息不对称的两封信
二 不成气候的小朝廷
三 如何才能死得更悲壮
第五章 文人生涯:以陈子龙和侯方域为例
一 愤怒青年陈子龙
二 风流才子的追悔
第六章 江阴,一座城市的玉碎
三百六十多年前的隐痛与伤惘(代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序言
《1644:帝国的疼痛》
是我的一部历史专著,或者
说长篇历史随笔。该书写作
于2005年到2007年间,
200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此后十年间,虽然也曾
重印,但市场上已难以找到
该书,而不少读者朋友还通
过微博、微信和邮件向我打
听哪里可以购买。鉴于此,
再版便成为我的一大心愿。
感谢长江文艺出版社为
我实现了这一心愿。我也得
以对全书重读一遍,并对个
别史料错漏及用词作了调整
,想必会比上一版更严谨和
缜密一些。
旧书再版,总是快乐而
欣慰的。它至少说明,这些
文字还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
而被人遗忘。作为一个写作
者,这是一种鼓舞。
为此,我将继续努力。
2019年4月20日
导语
《1644--帝国的疼痛》作者聂作平以生动的笔法为读者描绘出1644年中国的社会全景,将一个庞大帝国的崩溃,一个转型社会的失败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直到今天,甲申年留下的疼痛仍然刺激着国人神经,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后记
像一件刚从古墓里淘出
的玉器,三百六十多年前的
晚明就是这样一个时代:腐
朽而又迷人,晦气而又诗意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
个汉人王朝,这个消失的时
代留给后人的背影,总是充
满了传奇和玄机——二十世
纪四十年代,当郭沫若先生
在反思这段业已远逝的风景
时,写下了著名的《甲申三
百年祭》。几乎可以断言,
任何一个有历史感的人,任
何一个企图从历史这座老宅
子里有所发现的人,都会对
明朝,尤其是晚明产生浓烈
的兴趣。
我亦然。
1999年到2000年间,我
刚从川南自贡漂泊到成都,
躲在棉纺厂附近的出租房里
写作我的第一部历史随笔《
历史的B面》一那时候,市
面上除了余秋雨,还鲜见以
历史为挖掘对象的作家。次
年,这部由十多篇随笔结集
的书面世后,我无意中归纳
了一下,其中以明史为素材
的篇幅,竟然占了全书三分
之二以上。于是乎我恍然明
白,对明朝,我那是相当地
偏爱,而对夕阳衰草的晚明
,更是情有独钟——万历为
何从中兴走向消极怠工?天
启为何对魏氏阉党恩宠有加
?崇祯为何励精图治却成了
亡国之君?李自成为何不能
霸业有成?满洲为何能以数
万铁骑纵横天下?南明为何
不能作又一个偏安的南宋?
季世的士大夫为何才华横溢
却又醉生梦死……种种当年
往事,虽然已经整整过去了
六个多甲子,但它仍然能勾
引起我们的隐痛与伤惘。就
是从那时起,我觉得有必要
以晚明史为线索,剖析在这
个老大帝国分崩离析之际的
几个关键人物——关乎他们
的宿命与选择,也关乎他们
的挣扎与陷落,拯救或逃离

大约在2004年,也就是
甲申之变三百六十年之际,
我和本书责任编辑徐兄卫东
相识于网上,言谈甚洽,进
而确定了本书的写作。接下
来是一年多的劳动。说实话
,在我业已出版的二十多部
大大小小的著作中,这部书
是写作最艰苦,也是最认真
的。写作完毕清理参考书目
时,我小小的书房里堆放的
参考书足足有两米多高。也
许。正是站在这些前人的肩
膀上,我们才能眺望到更为
遥远、更为细小的事物。在
本书编辑过程中,给我印象
最深的,是卫东兄的严谨和
认真,为了一个词,一个人
物或一个官职,我们会在电
话里扯上老半天。正是这种
严谨和认真,让我明白为什
么中华书局这个老字号出版
社能够经久不衰。
言归正传。明朝的覆亡
与清朝的兴起,这既是历史
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历史就是由偶然中的必然和
必然中的偶然结构的。但是
,伴随这个老大帝国覆亡的
,却是几十年的战乱与动荡
,是天下汹汹导致生民百不
存——各种正史野史的记载
已多如牛毛。我只想说和我
有关的一点:我的老家在川
南的一座偏远村庄,这座村
庄只有十多户人家,周边方
圆两平方公里内,还有三四
个这样的村庄。其中一字排
列的三个村庄,统称王场。
二十年前搞改田改土时,村
民从村庄四周的田野和树林
中,挖出大量瓦片——这些
瓦片数量极大,而且均匀分
布,甚至还挖出过一些用来
盛放东西的陶瓮。陶瓮里,
有的放置着金银,有的放置
着酒盏,还有一个放置的是
一种叫黄花的干货。金银谁
拿去了不知道,酒盏据说送
给了来村上驻点的公社书记
,黄花则被村民拿回家煮食
了。
是什么人在什么年代,
留下了这些东西?当时,人
们弄不明白也不想弄明白,
反正,祖先隔世的馈赠给他
们黯淡的生活带来了一瞬间
的亮色。很多年以后,我终
于弄明白:原来,那些金银
、酒盏以及风干如木乃伊的
黄花,它们都是明清改朝换
代时的产物。通过老人和文
献的只言片语,我推测出,
王场曾是一个相当规模的镇
子,当时的兵火把这座镇子
烧成了白地,而那些侥幸没
有死于战争、瘟疫和饥饿的
幸存者,只得逃亡他乡,苟
全}生命于乱世。今天还存
在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老
家村庄外那生长稻菽的田野
,它们居然有这样的地名:
川主庙,牛马场,灯杆坝。
把这些地点和村庄用线条连
接起来,可以看出,它们正
好组成一个街道纵横的小镇
。为历史巨变寻找佐证,而
其中一些佐证,竟然和自己
的生活相关,这时候,历史
就不再遥远,古人也不再面
目模糊,我们可以请求他们
靠近,还原。在这种靠近和
还原中,历史再一次生动起
来.逝去的古人也再一次栩
栩如生。
历史写作的最大难度,
既不在于史料的阙如——事
实上,具有历史意识的古代
中国,给我们留下了相当丰
富的正史和私家史乘,甚至
也不在于史识史见,而在于
能否更真实地站在当事人的
视角来分析问题。在我们所
受的历史教育中,往往爱批
评古人“囿于历史局限”,其
实,那是因为我们是站在现
代的门槛上看古人,在用跨
元批评的方式臧否人物。基
于此,我企图更加努力地靠
近古人,靠近三百六十多年
前那些大悲的、大喜的面孔
,靠近历史深处无处不存的
感伤和疑惧。历史的迷人之
处恰好就在这里:我们不仅
能从古人那里读出今天的影
子,甚至还能揣摩出明天的
消息。
今年春节,完成本书初
稿后,在沱江之滨的赵化古
镇,我写了一首诗,那首诗
的题目叫《在晚
精彩页
这是一个烽烟四起的年头:
从北国的边关到南方的都市,从万马千军捉对厮杀的中原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巴蜀,争战不休;战争是这一年永恒不变的主题。
这是一个血腥弥漫的年头:
往来不绝的征战杀伐,不论政府军还是农民军,战争的最终结果往往不可避免地演变成对平民的屠杀。
这是一个群雄并起的年头:
这一年的中国大地上甚至有五个皇帝,从以正统自居的朱明末帝崇祯到乳臭未干的大清顺治,再到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和张献忠,以及醉生梦死的南明弘光皇帝。他们之间的角逐不仅是几支军事力量的抗衡,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生死相搏的大较量。
这是一个民不聊生、官也不聊生的年头:
对百姓来说,要么饿死,要么被杀,要么起而杀人;对官员来说,要么死于异族,要么死于农民军,要么被朝廷处死。
这是一个才华横溢却又国破家亡的年头:
王朝倾覆,偏安江南,秦淮河上依然绿肥红瘦,歌吹沸天,才子佳人的悲欢与江山的鼎革悲哀地合奏。
这是一个真正的大悲剧之年:
这悲剧,不仅在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王朝走向了灭亡,更在于纯正的古典精神到此画上了一个永远的句号。
这一年的中国,也许有许多种可能,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正当西方世界通过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一步步走向近代化时,古老中国却由明王朝的专制陷入了清王朝的专制,并且越陷越深……
这一年,岁在甲申,即公元1644年……
第一章崇祯: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
思宗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也;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
——孟森:《明史讲义》
一凶兆与流年 大明崇祯十六年,岁在癸未,依西历,为公元1643年,即甲申之变的前一年。这一年初夏,远离京师的四川南部出了一桩怪事:当地一户农民院子里的一株李子树,结出的果实不是往年那种圆而翠的李子,而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黄瓜。这件事在当地闹得沸沸扬扬,人们把它当作不祥之兆而议论纷纷。有好事者就请了巫师占卜,巫师得出的谶语是:“李生黄瓜,民皆无家。”
放在承平时代,这种公然宣布天下就要大乱的胡言乱语,必定会遭到官方的严惩。但这一回,官方对此充耳不闻,甚至有不少下级官吏也加入到流言散布者的行列。总之,这件事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可以想象,大动乱来临的前夜,这种稀奇古怪的事件必然激起民间的骚动不安。
科学家早就发现,大地震之前,比人低等的其他动物,往往都能凭借它们敏锐的直觉预感到大祸临头,从而烦燥不安或是疯狂奔跑。而比它们高级的人类却毫无知觉。与此相类,王朝更替,社会大动荡即将到来之时,底层民众往往多了些敏感,而达官贵人却浑然不觉。他们不愿意相信也不敢相信,天下真的就要大乱,改朝换代真的就要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李子树长出黄瓜也许是基因的变异。但身处末世的人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是上天对乱世即将到来的预警。为此,当地民众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有钱人开始囤积粮食,纷纷在家里深挖地窖,把大量小麦和稻谷埋藏在地下,以备将来救命之用。悲惨的是一些无钱无粮的穷人,他们看不到希望何在,却感受到了绝望的脚步日益临近。为此,有一户赤贫人家竟然变卖了财产,把得来的几两银子割肉买酒,大吃大喝。钱花光之后,这家人关门闭户,举家自杀。对这种完全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当地地方官却不闻不问。或者说,太多的怪异之事已经麻木了他们的神经,见怪不怪。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