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儿童青少年沟通心理学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钱荣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会给父母带来不一样的困扰。其实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来化解困扰,增进彼此的感情。但良好沟通的前提是,父母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与孩子建立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用心倾听他们的表达。
本书结合儿童青少年各个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从非言语的沟通,家庭中的沟通,生活中的沟通,学习中的沟通,同伴中的沟通,手机、网络的沟通,挫折中的沟通这7个主题入手,分析孩子各个成长阶段的不同沟通特点,并辅以大量生活案例进行解读,意在传授家长简单有效的亲子沟通诀窍,帮助家长建立良好亲子沟通,收获亲密亲子关系。
作者简介
钱荣,中共党员,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职业指导师。江苏省少儿心理专委会委员,专攻儿童青少年心理,现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心理辅导员。工作8年来,她累计咨询时长近1000小时,讲授《心理健康教育》《趣味心理学》等课程。她曾参编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发表论文8篇,主持、参与课题8项,累计获得省、校级荣誉30余项。她创办了心语心苑社团、心理月刊,并且她累计开展心理工作坊30余场,发表网文百余篇。
目录
第一章 非言语的沟通:陪伴式沟通
第一节 哭泣:沟通从第一声啼哭开始
第二节 笑容:从无意识到有意识
第三节 对视:从“看”到看见
第四节 拥抱:依恋关系的建立
第五节 蹬腿:情绪的宣泄还是身体的发育
第六节 副语言:从声音听人心
第七节 倾听:无条件积极关注
第二章 家庭中的沟通: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第一节 忽视:先为夫妻而后为父母
第二节 我爱你:爱意的表达与传递
第三节 冷漠:冷暴力也是一种伤害
第四节 家庭暴力:无法挽回的创伤
第三章 生活中的沟通:规则的建立和社会角色的认知
第一节 害羞:躲在妈妈身后的孩子
第二节 抢占:走开,这些都是我的
第三节 听我的:规则?权威?尊重
第四节 角色扮演:我也想当爸爸/ 妈妈
第四章 学习中的沟通:引导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节 动机:学习内驱力的激发
第二节 畏难:放弃还是坚持
第三节 拖延:半夜睡觉因为作业多
第四节 成绩:第一名才最棒
第五节 厌学:除了学习,别无他路
第六节 博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第七节 辅导班: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心安
第五章 同伴中的沟通:帮助孩子找到自信
第一节 友情:同伴是成长的必须
第二节 冲突:矛盾化解与友谊的维系
第三节 别人家的孩子:有选择的比较
第四节 争宠:孩子间关系的缓和
第五节 榜样:寻找榜样与成为榜样
第六节 异性朋友:杜绝还是引导
第六章 手机、网络的沟通:一念亲近,一念成恨
第一节 手机:沟通?学习?游戏
第二节 网游:坚决杜绝还是一起玩耍
第三节 网络成瘾:戒断沉溺
第四节 流行语:缩小代沟的媒介
第七章 挫折中的沟通: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一节 孤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第二节 霸凌:孩子如何自我保护
第三节 离异:父母的问题,与孩子无关
第四节 挫败:如何摆脱持续的挫折感
第五节 死亡:敬畏生命、仪式告别
序言
“哇——呜哇——”
一声啼哭,孩子降生,
一个家庭增添了一个新生
命。从这一声啼哭开始,
妈妈和爸爸开始承担起养
育孩子的责任。
作为新手父母,突然承
担起这个角色,焦虑开始
萌生:
“没有学习过如何当父母
,我们会当好父母吗?”
“这么小的孩子,不会说
话,怎么知道他要干吗?
我们说话他又听不懂,怎
么办?”
“怎么一直在哭,到底要
做什么?”
“哟,笑了,笑了,你们
看,他在跟我笑!哈哈!”
孩子的哭泣让我们烦躁
,无意识的一个笑容让我
们欣喜半天。孩子半夜的
啼哭让我们揪心无眠,那
么如何从孩子的非言语表
情、动作中读懂孩子需要
什么?又如何与他进行非
言语的沟通?
盼着盼着,眼里的孩子
长大了,会走路了、会说
话了、会叫“爸爸”“妈妈”了
、会伸出小手喊“妈妈抱”“
妈妈亲”,听到孩子那稚嫩
的叫唤,父母内心像吃了
蜜儿一样甜,但这时,新
的烦恼出现了:
床上到处都是撕碎的抽
纸,火冒三丈?怒吼让他
停止?拿走抽纸,立即收
拾干净?还是安心坐下来
和他一起撕纸玩?
家里有很多玩具,孩子
看到新玩具,还是赖着不
走,大声叫嚷“我要玩,我
要玩”,带他转身走开时,
孩子大哭大闹不止,立马
给他买?打骂让他停止?
还是任由他哭?
带孩子出去玩,广场上
许多小朋友在嬉闹,想让
他参与其中,可是孩子一
直钻在怀里,或躲在身后
,训斥他?强行拉他过去
?还是立马带他回家?
家里来了客人,也来了
小朋友,可是孩子所有的
玩具都不让别人碰,大声
叫喊着“这是我的”“这个是
我的,不要碰”“这些都是我
的,你走开”,父母该如何
化解尴尬的场面?
对于幼儿的成长,父母
如何给他更多的安全感?
让他敢于走出去,主动寻
找同伴玩?幼儿在无理取
闹时又该如何化解?在逐
渐形成自我意识时,如何
引导其乐于和同伴分享?
如何帮助他培养良好的生
活习惯、建立规则意识?
孩子上学了!终于不在
家里淘气了!可是又来了
新的困扰:孩子突然说不
想去上学了,父母怎么跟
他沟通,以了解到底是什
么原因?
孩子说在学校被小朋友
欺负了,父母是第一时间
质问他是不是做错什么了
,还是耐心地引导他讲完
整个过程?是站在他的角
度,引导他自己解决?还
是以权威的口吻,跟他讲
有问题立刻告诉老师?
孩子上学后,有了学习
的任务,父母的攀比心理
可能也随之而来,越来越
多的家长以“权威者”的身份
命令孩子做这做那,赶着
时间送他们去各种辅导班
,与孩子的沟通却越来越
少,我们如何更高效地与
孩子沟通?如何让孩子还
能跟自己心贴心,经常跟
自己说说心里话?
青春期的孩子,懂得了
更多,表达能力也强了很
多,但与父母的沟通却变
得越来越少,甚至一言不
合就摔门而去,父母如何
跟他们进行沟通?
青少年开始寻求自主、
独立空间,进房间锁门,
写日记锁抽屉,手机设置
密码,父母是认可他们的
独立需求,将其当作成人
看待?主动与其沟通一些
事件的看法?还是背着他
们查看孩子的隐私?如何
让他们敞开心扉与自己沟
通?
孩子花越来越多的时间
在手机上,抱着手机,对
着手机傻笑,你询问笑什
么时,得到一句“没什么”,
是呵斥他赶紧回房间写作
业,还是进一步探讨内容

孩子交了很多朋友,在
外面的时间越来越多,如
何跟他探讨交友的原则和
一些该守的底线?
孩子的学习直线下降,
得知成绩后的你,如何与
孩子沟通?孩子怎么学习
都学不好,怎么引导?是
给他报更多的班,告诉他
必须学好,还是帮他探索
自己的兴趣,另辟方向?
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
,都给父母带来不一样的
困扰,父母也希望能够一
直都与孩子有很好的沟通
。但良好的沟通,需要父
母的努力,父母是孩子的
第一任老师,首先,要做
好孩子的榜样,夫妻间要
有良好的沟通;其次,要
能理解孩子从婴幼儿期到
儿童期、到青春期的每个
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
,能够跟孩子建立共情,
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
,用心倾听他们的表达才
能建立良好的沟通。
本书结合儿童青少年各
个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
点,从非言语的沟通,家
庭中的沟通,生活中的沟
通,学习中的沟通,同伴
中的沟通,手机、网络的
沟通,挫折中的沟通7个主
题入手,分析各个成长阶
段沟通的特点,辅以大量
生活案例,使读者能够更
好地与儿童青少年进行沟
通,从而创建良好的亲子
关系。
导语
沟通即为人与人之间信息、情感和物品形式的交流,本书结合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呈现了儿童青少年在成长方面遇到的沟通问题,本书想告诉家长如何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如何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注。
非言语的沟通,家庭中的沟通,生活中的沟通,学习中的沟通,同伴中的沟通,手机、网络的沟通,挫折中的沟通等7大亲子沟通领域,尽在本书中展现,让家长学习并懂得如何收获亲密的亲子关系,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要跟孩子建立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用心倾听孩子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
精彩页
第一节哭泣:沟通从第一声啼哭开始
婴幼儿期的哭泣
“哇——”
一声啼哭,孩子降生,这声啼哭是孩子与世界沟通的开始—“我来啦!”也正是从这声啼哭开始,父母开始了与孩子的沟通。
孩子降生,还未掌握言语表达的技能,父母担心无法与孩子沟通,但其实,婴儿虽然还没有学习语言,但他们已经有了实现沟通的能力。新生儿不仅能够听见声音,还能够区分声音的音高、音响和持续时间,能准确分辨出熟悉的照料者,尤其是妈妈的声音。1个月大的婴儿能看清30厘米以内的东西,6个月至1岁的婴儿视力已经达到成人水平。
“呜哇哇——”
过一会儿,同样的循环,再来一次,在反复尝试中,我们终于知道:
哭泣时,伴随着嗍嘴、蹭脸,说明宝宝饿啦!
哭泣时,伴随着跷腿、翻身,说明尿不湿让宝宝不舒服了!
哭泣的同时伸出双手,说明宝宝要抱抱!
…………
孩子通过啼哭,表达他们的需求,当需求得以满足时,哭泣终止,沟通得以实现。
【沟通心理解读】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亲子沟通的基础和关键,而亲子沟通也是建立和维系亲子关系的过程。婴儿期的啼哭是婴儿与父母沟通的主要形式,也是建立早期亲子关系,即亲子依恋的关键。依恋是婴儿与照料者之间积极的情感联结,也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这个人主要是妈妈,也可以是与婴儿有着密切联系的其他照料者。
如果孩子的哭泣经常得不到及时的反馈,甚至被有意的搁置,那么孩子早期的依恋关系就很难建立。哭没用,大声哭没用,长时间地哭也没用,外界和自己的沟通是断开的。这样的孩子,很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甚至会表现出“无欲无求”的状态,与父母的沟通也就越来越少。
妈妈发现孩子哭累了,确实不哭了,虽然最初的几次,一次比一次哭得久,也哭得更大声,但坚持几次不搭理,孩子哭得就少了,不过,好像也不那么活跃了,跟自己的互动也少了。下班回家,孩子看一眼自己,没有任何表示,继续着自己的活动,而自己出门,孩子也没有任何反应。
这样的孩子未形成依恋,属于回避型依恋,也称“无依恋儿童”。
另一类孩子,平时就比较爱哭,也不太容易被安抚,父母与他们沟通的耐心容易被耗竭,孩子不停地哭泣,妈妈也很烦躁,沟通难以在平和的状态下实现。
妈妈发现自己要出门之前,孩子就会很警惕,出门时强烈反抗;妈妈在身边时,孩子又表现出发怒的表情,排斥与妈妈的接触。这样的孩子形成的是反抗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与反抗型依恋都是不安全依恋,这两种类型的孩子容易形成无回应、不搭理式的沟通,愤怒、埋怨式的沟通,他们很难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长大后也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父母该怎么做】
新生儿出生的第一种行为表现就是哭,1个月内的新生儿,哭声是未分化的,哭声本身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引起哭的原因有好几种,需要父母在悉心照料中仔细观察孩子哭声伴随的不同的需求,并根据孩子的作息解读他们的哭声,以回应他们的需求,实现沟通。
幼儿早期的哭泣与需求的满足,是形成亲子沟通连接的基础。若孩子的每次哭泣都能得到及时回应,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安全感,也更容易与照料者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这对孩子形成最初的信赖和性格的形成都有着重要影响。
若父母对幼儿的哭泣都能及时地、积极地反馈,幼儿与妈妈在一起时能处于比较平和的状态,这样亲子之间就形成了健康的、积极的沟通状态。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