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序言 “以古为鉴”——唐太宗的名言。视历史为镜,照见得失,洞悉兴替。人能有此胸襟,励精图治,于是国运昌隆;从此吾土吾民,遂有“唐山”“唐人”之号。所惜数千年旧邦的积疾未除,数万里远人的侵侮终至,乃有近世沉重的苦难与锻炼!所赖炎黄子孙知所奋发,鉴古明今,同心再起! 《以古为鉴》——在下拙著之一。初为香港《百姓》半月刊小品专栏,连载于92-126期,以《历史叮咛》为名,而见赏于山边出版社何紫先生。1988年9月,就以太宗名言,刊为新书。数年之后,笔者南徙澳洲,应邀讲此于华人电台,共慰辞根乡土之思!并以丰富当地多元文化。适值香港中华书局陈先生国辉、张女史国瑞雅爱,惠嘱聚焦于政教修辞,增补改编,定名为《中国人的沟通艺术》。副标题《锦心绣口笔生花》,则是初时所拟,而蒙识荆未久的梁羽生(陈文统)前辈所许。生公“新派武侠小说开山大师”的盛名,遐迩腾扬;而并擅诗词棋艺,尤精对联,则共仰于同道识者。二十多年来,高悬会下“南洲国学社”讲坛的嵌字赐联之一,就是他的奖勉:教无类,一若志,薪传道耀;授有方,齐百家,走北图南。 南华真人有知,或也一哂。本书蒙生公赐序,他牛刀小试,也用三联书店拙著《中国文化对谈录》(正、续编)里,笔者以甲乙二人平等互启互谑,而并非常见单向问答之体裁,在下更是瞠乎其后、心服口服了! 本书自香港回归前一年五四纪念日初版,忽然又二十多个寒暑了!现在喜得香港中华书局董事总编辑侯明女史、副总编辑黎先生耀强垂青雅爱,再次出版;并且编列了全书四十多则所据典籍原文,读者可以视同译介释析,而与正文对照使用了。至于古之齐秦楚越,合纵连横,今之英美德俄,同盟协约;人性不殊,而诡谲无异。总之,修辞之道,如本书所谓“知己知彼,合情合理;有质有文,不亢不卑”,或者也是没办法中的可行之法吧! 拙作的“身世”与学习、成长过程,报告如此。再一次向历来扶持者敬礼、感谢!
作者简介 陈耀南,1941年生,广东新会人。香港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在香港大学完成文学硕士及哲学博士课程。他曾任教英华书院,后转职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大学。曾应聘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外国入学者,并执教于台湾中兴、中正两所大学;1993年,参与主持香港亚洲电视台政论节目《龙门阵》;1996年提前从港大荣休。 他的主要著作有《典籍英华》《文哲漫谈》《清代骈文通义》《汉语逻辑学》《魏源研究》《中国语文通论》《东瀛诗草》《轻谈浅说》《学术与心术》《文镜与文心》《以古为鉴》《刮目相看记》《文心雕龙论集》《中国文化引论篇章导论》《唐诗新赏》《古文今论》(正、续篇)《中华文化对谈论》(正、续篇)《王者智慧》《陈耀南论孔子、老子、孙子、杜诗》等五十余种。 亮点展示 精彩书摘 公元前七世纪前期,晋国强大起来。公元前672年,献公伐骊戎,得该族第一美女骊姬为妃,大加宠幸。根据《庄子·齐物论》的描述,骊姬也由初嫁时的啼哭不已,变为十分享受一切奢华生活。 侵人之族,夺人之女,本身就是罪孽,晋献公也因此遭到报应:家庭惨变。原来那骊姬绝不简单,换个角度来说,可以谓之“蛇蝎美人”。她生了个男孩,就想要晕头转向的献公做当时宗法礼教认为是大忌的事——废长立幼。太子申生是齐桓公女儿所生,母亲早死,性情极淳厚;妹妹嫁了秦穆公。公子重耳,是翟地狐氏所生。还有一位公子夷吾,和申生、重耳一样,都是献公众多儿子之中超卓的。自从骊姬得宠,献公父子之情就大为淡漠。而骊姬更是不断使毒计:表面上称赞申生,但暗中却散布毁谤的谣言;同时又制造了几次假局,令献公以为申生要非礼骊姬,毒死他,联同夷吾、重耳谋反。于是申生被迫自杀,重耳、夷吾分别逃亡,这时是公元前656年。那时西邻秦国在献公之婿穆公的领导下也日渐强大,想趁这个机会发挥影响力。因为重耳比较正派而得人望,不易控制,于是秦国便接受了夷吾的奉献条件,协助夷吾回国即位(公元前650年),是为晋惠公。 晋君一登大宝,就背弃前约,没有割让河西五邑,还杀了许多心向重耳的大臣。公元前647年,晋大饥荒,秦穆公不仅不追究背约之事,还说:“领袖虽不好,人民是无辜的。”应允赈济。次年到秦国荒歉,晋却拒绝卖粮,并且准备乘灾进攻。秦大怒伐晋(公元前645年),九月战于韩原。混战之际,穆公几乎失陷,幸赖勇士三百余人突然冲入阵中奋战才获救。据《吕氏春秋》《淮南子》《说苑》等书记载:这些人原是先前偷食穆公爱驹的一班村野草民,因穆公不加罪,反赐酒以解肉毒,于是感恩图报。相反,晋国君臣却是互相猜忌。惠公因为大将庆郑对自己不够尊重,所以不肯依龟卜与他同乘战车,又不听他的劝谏而用郑国所献的外貌可爱但训练未熟的马“小驷”;到实际打仗时,小驷果然惊陷泥中,庆郑又不肯相救,于是晋君被掳。 …… 内容简介 《中国人的沟通艺术》是国学大师陈耀南的经典著作之一,立足经典,取法前贤,精选从春秋战国到清初的四十个人物故事,以及相关的多则言谈、书信,作为典例,交代其来龙去脉,分析其辞令技巧,以见“知己知彼,合情合理,有质有文,不亢不卑”这个古今相通的语言沟通总则。 全书旨趣高雅而通俗易懂,见解精深而轻松有趣。《中国人的沟通艺术》由梁羽生先生作序,赞其“显风格于庄谐雅俗之间,见妙趣于缕析条分之际”,评价贴切,鞭辟入里。 编辑推荐 ★国学大师经典名著 作者为国学大师陈耀南,行文引经据典,取法前贤,畅销24年,经典传世 ★武侠小说大家梁羽生作序 由新派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作序,力推本书。序文构思巧妙、诙谐睿智,尽显大家风范 ★由古及今教你说话之道 精选从春秋战国到清初的40个人物故事,精彩的对话交锋,教你如何用古人的沟通智慧提高辞令技巧 ★内修涵养,外练口才,社交必备 多个古人案例典故,涵盖多种情境、多种对象,适合各种社交场合的交流沟通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国学大师陈耀南的经典著作之一, 立足经典, 取法前贤, 精选从春秋战国到清初的四十多个人物故事, 以及相关的多则言谈、书信, 作为典例, 交代其来龙去脉, 分析其辞令技巧, 以见“知己知彼, 合情合理, 有质有文, 不卑不亢”这个古今相通的言语沟通总则。梁羽生先生作序推荐, 序文构思巧妙、诙谐睿智, “显风格于庄谐雅俗之间, 见妙趣于缕析条分之际”, 可谓贴切之评。该书繁体版于2019年7月在中华书局 (香港) 有限公司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