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阿来 藏族作家,茅盾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近年来连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院。曾任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主编、总编和社长,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后转向小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机村史诗》(六部曲)和《格萨尔王》《瞻对》《云中记》,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散文《大地的阶梯》《草木的理想国》,等等。 2000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9年,凭《机村史诗》六部曲(原用书名《空山》)获得“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2018年《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2019年《云中记》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目录 《三只虫草(藏汉对照)/山珍三部》无目录 精彩页 海拔3300米。 寄宿小学的钟声响了。 桑吉从浅丘的顶部回望钟声响起的地方。那是乡政府所在地。二三十幢房子散落在洼地中央。三层楼房的是乡政府。两层的曲尺形的楼房是他刚刚离开的学校。 这是2014年5月初始的日子,空气湿润起来。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天,鼻子里只有冰冻的味道,风中尘土的味道。现在充满了他鼻腔的则是融雪散布到空气中的水汽的味道,还有冻土苏醒的味道,还有,刚刚露出新芽的青草的味道。 这是高海拔地区迟来的春天的味道。 第一遍钟声中,太阳露出了云层。天空、起伏的大地和蜿蜒曲折的流水都明亮起来。第一遍钟声叫预备铃。预备铃响起时,桑吉仿佛看见,女生们早就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了。男生们则从宿舍,从操场,从厕所,从校门外开始向着楼上的教室奔跑。衣衫震动,合脚的不合脚的鞋子噗噗作响。男生们喜欢这样子奔跑,喜欢在楼梯间和走廊上推搡、碰撞,拥挤成一团跑进教室。这些正在启蒙中的孩子喜欢大喘着气,落座在教室里,小野兽一样,在寒气清冽的早晨,从嘴里喷吐出阵阵白烟。 等到第二遍铃声响起时,教室安静下来,只有男孩们剧烈奔跑后的喘息声。 第三遍钟声响起来了,这是正式上课的铃声。 多布杰老师或是娜姆老师开始点名。 从第一排中间那桌开始。 然后是左边,然后右边。 然后第二排,然后第三排。 桑吉的座位在第三排正中间,和羞怯的女生金花在一起。 现在,点名该点到他了。今天是星期三,第一节是数学课。那么点名的就该是娜姆老师。娜姆老师用她甜美的,听上去总是有些羞怯的声音念出了他的名字:“桑吉。” 没有回答。 娜姆老师提高了声音:“桑吉!” 桑吉似乎听到同学们笑起来。明明一抬眼就可以看见第三排中间的位置空着,她偏把头埋向那本点名册,又念了一遍:“桑吉!” 桑吉此时正站在望得见小学校,望得见小学校操场和红旗的山丘上,对着水汽雾雾的空气,学着老师的口吻:“桑吉!” 然后,他笑起来:“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 此时,桑吉越过了丘岗,往南边的山坡下去几步,山坡下朝阳处的小学校和乡镇上那些房屋就从他眼前消失了。他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春天里,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 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那道坎是牦牛们磨角时挑出来的。 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色花朵。 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然后,天空在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他仰身倒下,耳朵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他笑了起来,他学着同学们的声音,说:“老师,桑吉逃学了。” 老师不相信。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老师说:“他是不是病了?” “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本来,草原上的学校,每年五月,都是要放虫草假的。挖虫草的季节,是草原上的人们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按惯例,学校都要放两周的虫草假,让学生们回家去帮忙。如今。退牧还草了,保护生态了,搬到定居点的牧民们没那么多地方放牧了。一家人的柴火油盐钱,向寺院作供养的钱,添置新衣裳和新家具的钱,供长大的孩子到远方上学的钱,看病的钱,都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桑吉的姐姐在省城上中学。父亲和母亲都怨姐姐把太多的钱花在打扮上了。而桑吉在城里的学校借读过,他知道,姐姐那些花费都是必需的。她要穿裙子,还要穿裤子。穿裙子和穿裤子还要搭配不同样的鞋。皮的鞋,布的鞋,塑料的鞋。 寒假时,姐姐回家,父亲就埋怨她把几百块钱都花在穿着打扮上了。 P1-4 导语 《三只虫草》是阿来所著的儿童作品,生动呈现了少年桑吉的追梦之旅,三只虫草的奇幻漂流。小说清澈而丰饶,空灵而富哲思,充满人性的温暖和深厚的情感。 本书是阿来的“山珍三部”系列之一。小说在清朗的笔调下,用儿童的思维审视世事,隐藏着较为沉重的意味。 序言 文学更重要之点在人 生况味 有十年没写过中篇了 。十年前在日本访问时, 泡那里的温泉,突然想起 青藏高原上的温泉,写了 一篇《遥远的温泉》,后 来就再也没有写过了。 今年突然起意,要写 几篇从青藏高原上出产的 ,被今天的消费社会强烈 需求的物产入手的小说。 第一篇,《三只虫草》。 第二篇,《蘑菇圈》。第 三篇,《河上柏影》。 今天,中国人对于边 疆地带,对于异质文化地 带的态度,跟过去已经有 了很大的改变。过去的中 国人向往边疆是建功立业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 居延”。而在今天消费主 义盛行的时代,如果这样 的地方不是具有旅游价值 ,基本上已被大部分人所 遗忘。除此之外,如果这 些地带还被人记挂,一定 有些特别的物产。比如虫 草,比如松茸。所以,我 决定以这样特别的物产作 为入口,来观察这些需求 对于当地社会,对当地人 群的影响。 写作中,我警惕自己 不要写成奇异的乡土志, 不要因为所涉之物是珍贵 的食材写成舌尖上的什么 ,从而把自己变成一个味 觉发达,且找得到一组别 致词汇来形容这些味觉的 风雅吃货。我相信,文学 更重要之点在人生况味, 在人性的晦暗或明亮,在 多变的尘世带给我们的强 烈命运之感,在生命的坚 韧与情感的深厚。 我愿意写出生命所经 历的磨难、罪过、悲苦, 但我更愿意写出经历过这 一切后,人性的温暖。即 便看起来,这个世界还在 向着贪婪与罪过滑行,但 我还是愿意对人性保持温 暖的向往,就像我的主人 公所护持的生生不息的蘑 菇圈。 阿来 2015年5月 内容推荐 本书系“山珍三部”丛书之一,讲述了聪明懂事的藏族小学生桑吉为了一家人的生计,逃学后跑到积雪消融的原野上开始挖虫草的故事。桑吉留下的三只珍贵的、带着他美好愿望的虫草是小说的主线和桥梁。作者将大自然的神奇馈赠与孩子的纯良天性融合在一起,又将成人视角、村落之外的世界牵引过来,让我们看到现实生活、理想追求和精神信仰三个层面的彼此映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