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由上海通志馆主编,立足“新时代,新上海”,采取“专业学者写大众通俗读物”的方法,图文并茂地讲述上海历史的故事,也反映了上海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向读者展示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面貌。
本书为“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之一种。陆家嘴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黄浦江畔,隔江面对外滩。1990年,中国国务院宣布开发浦东,陆家嘴成为上海最具魅力的地方,改革开放的象征。本书通过全面展示陆家嘴的历史沿革、金融开发区的建设历程,反映了浦东开发开放的伟大成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璀璨明珠陆家嘴/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邢建榕//施雯 |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由上海通志馆主编,立足“新时代,新上海”,采取“专业学者写大众通俗读物”的方法,图文并茂地讲述上海历史的故事,也反映了上海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向读者展示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面貌。 本书为“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之一种。陆家嘴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黄浦江畔,隔江面对外滩。1990年,中国国务院宣布开发浦东,陆家嘴成为上海最具魅力的地方,改革开放的象征。本书通过全面展示陆家嘴的历史沿革、金融开发区的建设历程,反映了浦东开发开放的伟大成就。 目录 总序 绪言 陆家嘴:从滨江工业区到金融贸易区 向东延伸的土地 由西向东的成陆过程 “浦东”与“陆家嘴”地名的由来 未能实现的近代开发梦想 黄浦江两岸差距的不断拉大 目光投向了浦江东岸 “从小到大”的陆家嘴 历史上的人物 陆深:陆家嘴因他而得名 陆锡熊:《四库全书》总纂官 沈寿昌:保卫海疆谱英名 沈杏苑:名医风范,勉力兴学 谢源深:创设浦东塘工善后局 陈桂春:浦东最早医院的创始人 叶进财:凝聚着两代人兴学梦想的进才中学 马小弟:领导工运、保卫海疆的壮丽人生 老路名、老地名和老建筑 烂泥渡路 杨家渡 花园石桥 洋泾、东洋泾浜、洋泾港 张家浜 冰厂田 塘 桥 庄家桥、庄家宅 严家桥 凌家花园 天后宫里 张家楼 颍川小筑 喻氏民宅 钦赐仰殿 近代工商市政掠影 浦东近代化的起步 码头仓栈几无隙地 船舶修造业的重要中心 造纸、纺织、火柴业三足鼎立 “浦东第一银行” 市政公用事业相对落后 一片红色的土地 工人抗争意识的觉醒 李启汉领导英美烟厂大罢工 积极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浦东女工夜校:培育女性革命者的熔炉 纶昌纱厂罢工案 “红色摇篮”洋泾中学 颍川小筑里的烈士英魂 开发开放故事多 “一是一”与“141 号” 五大规划设计方案竞标陆家嘴 烂泥渡上崛起“垂直金融街” “省部楼宇”一条街 “四个一”工程 “资金空转、土地实转” 来自“阿信”家族的第一八佰伴 “东方的香榭丽舍大街” 不断延伸的地下巨龙 刷新城市天际线的“四大金刚” 序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重视 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 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 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 创明天的智慧。” 编写地方志是中华民 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方志 记载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 历史,是记述行政区域自 然、政治、经济、文化和 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最全 面、最系统的资料性文献 。近年来,上海市地方志 办公室在承担繁重的上海 第二轮新编地方志书编纂 规划的同时,积极按照地 方志“存史、育人、资政” 的职能,探索通过多种形 式开展地方志普及工作, 传承上海历史、讲好上海 发展,传播上海精彩。 2016年起,上海市地 方志办公室及下属上海通 志馆启动了“上海六千年” 地方志普及读本系列编纂 工程。2018年推出了三 卷本《上海六千年》;趁 势而上,2019年推出了5 种——《海纳百川上海源 》《浪奔浪涌黄浦江》《 潮起潮落苏州河》《亦中 亦西老城厢》《海韵江南 古名镇》,今年再推5种 ——《人杰地灵新天地》 《古韵新声静安寺》《上 海零点人民广场》《中西 邂逅徐家汇》《璀璨明珠 陆家嘴》。依托志书的“ 信史”优势,地方志普及 读本采取“大家写小书”“ 大学者写大众通俗读物” 的办法,特邀一大批专家 学者讲述上海故事,这些 专家学者都是学问精深、 文章优美的高手,将纷繁 的历史地理写得明白晓畅 ,将复杂的历史故事写得 好看好读。 当前,正值全党、全 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 发展史学习教育之际,这 套地方志普及读本系列正 可成为“四史”学习的生动 资料。 在今年的这套书里, 你可以读到光荣伟大的中 国共产党党史。党史专家 徐光寿撰写的《人杰地灵 新天地》一书里,把中国 共产党在上海建党的一幕 娓娓道来:“1920年秋, 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的石 库门建成不久,李汉俊便 随胞兄李书城从三益里搬 迁至此……1921年7月23 —30日,党的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的六次会议在此 举行。”十分清晰地告诉 读者,中共一大召开的地 址和时间。 你也可以读到灿烂辉 煌的新中国史。城市史专 家苏智良撰写的《中西邂 逅徐家汇》一书,生动地 讲述了上海解放之后的巨 大变化。比如,他写到, 肇嘉浜原先是一条臭水浜 ,两岸全是“滚地龙”,瘟 疫传染,河边常有死尸。 从1954年起,上海市人 民政府开始整治肇嘉浜, 填平了这条臭水浜,建成 了一条长3000米、宽60 米的肇嘉浜路。原来河边 “滚地龙”里的1700多户居 民都住进了新村楼房。徐 家汇地区原来是乡下,荒 凉偏僻,布满小河和农田 。经过几十年建设,尤其 是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变 成了享誉中外的徐家汇商 圈——高楼林立,人如潮 涌,购销两旺,生意兴隆 。“2012年10月,‘徐家汇 源’成功获评国家4A级景 区。城市商业中心被打造 成4A级景区,这在全国 尚属首例。” 而学者徐涛写的《古 韵新声静安寺》一书里, 讲述了中国福利会少年宫 精心培育少年儿童茁壮成 长的故事。位于延安西路 上的嘉道理爵士公馆,曾 是私人住宅。因为整幢房 屋用大理石作为建材,故 而又被称为“大理石大厦” 。“1953年,在征得嘉道 理家族同意后,时任中央 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宋庆龄 于当年‘六一’儿童节,在‘ 大理石大厦’中创办了中 国最早的少年宫——中国 福利会少年宫。”“到2018 年为止,中国福利会少年 宫为2700余万少年儿童 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活 动,为40余万上海中小学 生提供了兴趣培训和社会 实践舞台,接待海内外宾 客20万人次……”中国福利 会少年宫培养了许多人才 ,画家陈逸飞、作家陆星 儿等都曾在中国福利会少 年宫学习过。 通过今年这套书,你 还可以领略浦江两岸激情 澎湃的改革开放浪潮。浦 东三十年开发开放的巨大 变化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 故事。经过改革开放几十 年的奋斗,陆家嘴建起了 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 球中心、上海中心等许多 摩天大楼,引进了许多中 外银行和金融机构,建成 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金 融档案史专家邢建榕、施 雯在《璀璨明珠陆家嘴》 一书中写道:“如今,当 我们乘坐着55秒内能从一 层直达118层的高速电梯 来到世界最高的360度观 光台,在‘上海之巅’感受 这座城市的无限魅力时, 真的会有一种‘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上海高层建筑群最密集 、最具现代大都市魅力的 浦东陆家嘴,成为当仁不 让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生机 活力的象征。” 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 主义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上海特别是浦东 新区改革开放的实践,就 是一个有力佐证,充分证 明了邓小平关于“贫穷不 是社会主义”的论断无比 正确。 这套书里更是写到了 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发展 史。地方史专家熊月之、 严斌林在《上海零点人民 广场》一书里告诉大家人 民广场的由来。1861年 ,英国帝国主义分子在泥 城浜(今天的第一百货前 面)附近跑马圈地,“跑 马总会采取威逼利诱的手 段,以一个银圆一亩的代 价,强逼业主具结领款。 ” 导语 2016年起,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及下属上海通志馆启动了“上海六千年”地方志普及读本系列编纂工程。2018年推出了三卷本《上海六千年》;趁势而上,2019年推出了5种——《海纳百川上海源》《浪奔浪涌黄浦江》《潮起潮落苏州河》《亦中亦西老城厢》《海韵江南古名镇》,今年再推5种——《人杰地灵新天地》《古韵新声静安寺》《上海零点人民广场》《中西邂逅徐家汇》《璀璨明珠陆家嘴》。依托志书的“信史”优势,地方志普及读本采取“大家写小书”“大学者写大众通俗读物”的办法,特邀一大批专家学者讲述上海故事,这些专家学者都是学问精深、文章优美的高手,将纷繁的历史地理写得明白晓畅,将复杂的历史故事写得好看好读。 本书是《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中的一本。 精彩页 由西向东的成陆过程 相较于中华民族核心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海的浦东是一片年轻的土地。自东晋初年逐步成陆以来,大约走过了1700年的光阴。如果要用一句话形象地概括浦东这片土地的沿革发展,那么可以说,浦东像一条山间溪流,有源头,但有时分,有时合;有路径,但有时缓,有时急。浦东滨江临海、江海一体,其历史沿革既表现出不断向外拓展的开放性,又表现出适应其特殊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变性。 在公元4世纪以前,下沙沙带浦东部分还是一片浅海。随着长江从上游夹带来的泥沙在江海交汇处被海浪冲顶而加速沉降,滩地面积不断增加。到4世纪东晋初年,上海地区的海岸线向东推进了约20公里,下沙沙带海岸正式形成。同时,沿海居民为了生存发展,也不断捍海筑堤,与海争地。自然力与人力的共同作用,推动浦东的海岸线不断向东延伸。唐代开元元年(713年),重修了长150余里的“古捍海塘”,海塘西南起自浙江盐官县界,穿越今浦东北蔡、周浦、下沙一带,东北抵吴淞江。根据考古挖掘发现,早在唐代这里已形成了人口聚居。 其中,位于今花木街道辖区内的“严桥遗址”,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处唐初村落遗址。严桥遗址所在地由地表往下依次是黄土层、灰土层,在深约3.5米的灰土层内,出土了大量唐宋时代的器物,如石锤、砖井、陶纺轮、牛头骨料、青釉瓷碗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严桥遗址的发现及其与上海境内其他古文化遗址的对比,有力地证明了上海的成陆过程是由西向东逐步扩展的。今天,当我们站在浦东临海的大堤上远眺,可以看到远处大片的滩涂,鸟儿竞翔,芦苇摇曳。这些滩涂就是浦东的前身,也是上海的前身,“上海滩”的说法也算名副其实。 自唐代重修古捍海塘,至1172年南宋修成里护塘,1584年明代修成外捍海塘(1733年清雍正年间由南汇知县钦琏主持重修并加长加固,改名钦公塘),直到1949年10月人民塘竣工,浦东地区基本上每四个世纪海岸线东扩10公里左右,相应地就修成一条捍海主塘。而捍海塘的修筑带动了周边集镇、村落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繁衍和物产丰富。也许就是与海争地、向东扩展,奠定了日后上海“东进”、浦东开发的内生动力。 世界知名的大城市,几乎都有一条大江大河贯穿其间,给人民以滋养,赋城市以灵气,也提供了沟通内外的通道。黄浦江之于上海,正如泰晤士河之于伦敦、塞纳河之于巴黎、多瑙河之于布达佩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黄浦江是长江下游的一大支流,发源于浙江安吉,自青浦区入上海境内,上游水道为东西走向,中下游呈南北走向穿越上海市区,最后在宝山吴淞口注入长江。从山间的涓涓细流,演变为长江三角洲上的滔滔大浦,是自然造化和人力整治共同推动的结果。 黄浦江的上游古称“东江”,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河,阔不过“尽一矢之力”而已,是古代太湖下游三道入海水道(东江、娄江、吴淞江)之一。东江最初在海盐附近,从杭州湾人海,后来人们修筑海塘,出口被堵,于是改从今金山卫人海,后来又改从闵行的闸港东流人海。当时闸港向北有条支流叫“黄浦”(古代“浦”即江河之意),其下游流经现在上海城区的东边,称为上海浦。上海浦向北流人吴淞江,吴淞江则向东北流经南跄口(今浦东黄家湾之南)人海。此时的黄浦连接上海浦,只是吴淞江的一条支流。 自宋代起,东江、娄江、吴淞江逐渐淤塞,太湖排水不畅,周边地区屡遭水患。到了明代,吴淞江河道日渐淤浅,造成上海地区及周边地区的低地,每到雨季都为潮水所淹,田无所获。 明永乐元年(1403年),户部尚书夏元吉奉命治理太湖水患。夏元吉突破了前人狭隘保守的水利思想,另辟蹊径,放弃吴淞江下游一段淤塞的河道,而对黄浦进行加深拓宽,同时疏浚上海浦北边的范家浜(相当于现外滩至复兴岛南端),使范家浜上接上海浦、黄浦、泖湖,下与吴淞江合流后,从南跄口入海。如此,黄浦江从支流变为主流,吴淞口实际上成了“黄浦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浦夺淞,江浦合流”,把治理一河与调整一个水系结合起来,在我国水利史上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 P17-1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