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张晓笑,浙江嘉兴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法学博士,现为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法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如何决策?何种模型? 第二节 本书基本思路 第三节 主要概念说明 一、直觉 二、双重加工理论 三、假设性思考 四、认知去耦 五、认知风格 六、司法哲学 第二章 法官决策研究中对心理学视角的引入 第一节 背景:从法律现实主义到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 一、法律现实主义 二、传统法律心理学 三、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 第二节 行为主义心理学视角下法官决策研究的主要模型和理论 一、传统模型:法律模型 二、心理学视角的初步引入:态度模型 三、一个综合性的理论:策略模型 四、社会心理学视角的研究:受众理论 第三节 认知—行为科学视角下法官决策研究的最新进展 第四节 提出一个法官决策思维模型的意义 第三章 法官决策思维模型的理论基础:三重心智模型 第一节 三重心智模型的基础:双重加工理论 一、概述 二、类型一加工和类型二加工的特征 第二节 双重加工模型的运作 一、类型一加工 二、类型二加工 三、两种加工的协同运作 第三节 三重心智模型的提出 一、概述 二、证明存在反思心智的相关研究 三、三种心智的个体差异 第四节 基于双重加工理论所提出的司法裁判模型 一、直觉—压制模型 二、发现—证立模型 三、发现—检验—证立模型 四、“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法律推理模型 第四章 自动化心智在法官决策中的应用:运用直觉的裁判 第一节 直觉裁判的表现 一、哈奇森的“预感” 二、弗兰克的直觉 三、法感裁判论 四、自动化心智对直觉和法感的说明 第二节 法官直觉的易错性 一、直觉研究的两种进路 二、直觉研究的启发式和偏差进路 三、对直觉偏差的克服 第三节 直觉的准确性问题 一、直觉研究的自然主义进路 二、直觉的产生机制 三、直觉准确性的心理学基础:生态理性 第四节 法官直觉的准确性 一、法律发现 二、类比推理 三、认知门槛 四、经验法则 第五节 提高法官直觉准确性的建议 一、主观方面:学习和经验的积累 二、客观方面: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法官直觉准确性的制度保障 第五章 算法心智与反思心智的合作:对法律和事实因素的假设性思考 第一节 假设性思考概述 一、法律背景下假设性思考的一般适用 二、假设性思考的三个特征 第二节 假设性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一、反思心智未能发起假设性思考 二、假设性思考没能压制可能错误的直觉 三、因法官算法心智的知识库所导致的问题及处理 第三节 假设性思考在司法裁判中的适用 一、假设性思考在陪审团审判中的初步运用:故事模型 二、常规案件:假设性思考与事实因素 三、非常规案件:假设性思考与法律因素 第四节 法官对假设性思考的选择 一、认知融贯性与法官的满意性 二、法官所追求的目标对假设性思考的影响 第六章 反思心智的个体差异:认知风格对法官裁判目标的影响 第一节 认知风格概述 一、认知风格个体差异的衡量标尺 二、狐狸型与刺猬型认知风格 三、了解法官的认知风格的意义 第二节 狐狸型认知风格 一、狐狸型认知风格者的司法哲学 二、谦虚的司法狐狸:最低限度主义者 三、自信的司法狐狸:实用主义者 四、最低限度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区别 第三节 刺猬型认知风格 一、刺猬型认知风格者的司法哲学 二、斯卡利亚的文本主义 三、德沃金的整全性理论 第四节 认知风格对司法制度建设的意义 一、狐狸型认知风格及相应司法哲学的优缺点 二、刺猬型认知风格及相应司法哲学的优缺点 三、认知风格对我国司法制度建设的影响 第七章 结语法官决策:来自心理学视角的阐释和启发 参考文献 图表图1.1影响法官决策的因素3 图2.1意识形态轴上的案件“激励”位置 图2.2意识形态轴上的法官态度位置 表3.1双重加工和高级认知双系统理论的特征 图3.1认知去耦模型 图3.2双重加工模型 图3.3扩展版双重加工模型 图3.4三重心智模型简图 图3.5三重心智模型详图 图4.1事实与规范的“等置”模型 图4.2趋完倾向示意 图4.3格式塔理论示意 表4.1几种常用启发式的具体步骤 表4.2比较不同决策策略的20种情境 图4.4跨越20种环境测试的总成绩 图4.5司法决策门槛的一般模型 图4.6英国两个地方法庭作出保释决定过程 图4.7法律解释方法适用位阶 图4.8学习环境结构 图5.1故事情节的基本模型 图5.2崔英杰案的故事建构Ⅰ 图5.3崔英杰案的故事建构Ⅱ 图5.4泸州遗赠案的两难设定模型 表5.1模型建构的准备:对拉茨拉夫案所涉问题的分析 内容推荐 法官在司法裁判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杂乱无章地影响法官裁判,还是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本书将心理学中的三重心智模型理论运用于司法决策过程的建模中,设计了一个有层次的,兼顾事实、规范、法官的价值观和政策考量等多重因素的法官决策的思维模型,并对各种因素如何影响法官决策的过程展开描述与分析,进而为法官的审判实践和司法制度建设提供指引与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