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二申野录》是清初著名文人孙之騄的笔记,以编年的形式记述明朝二百余年间发生的地震、水灾、旱灾、蝗虫、大疫、雷雹等各种灾害,以及种类繁多的奇异自然现象。因为明朝建国于洪武元年(戊申,1368 年),亡于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 年),所以该书命名《二申野录》。该书成书、刊刻于康熙年间,是作者《晴川八识》丛书中的一部。作为研究明末清初历史的重要古籍,《二申野录》资料来源丰富,内容广博,可补《明史》之不足;同时也是研究明代天文史、地质史、气象史、社会史的珍贵史料。 但是迄今鲜有人做过详细的注释工作,于德源先生不惮困难,细心标点,翻阅近千种地方志和明清笔记、野史、杂史,以及明代实录,进行注释,总计出注3000余条,颇为细致具体,意义重大。 目录 卷一 洪武戊申(洪武元年,1368年)至宣德乙卯(宣德十年,1435年) 卷二 正统丙辰(正统元年,1436年)至成化丁未(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卷三 弘治戊申(弘治元年,1488年)至正德辛巳(正德十六年,1521年) 卷四 嘉靖壬午(嘉靖元年,1522年)至嘉靖丙寅(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卷五 隆庆丁卯(隆庆元年,1567年)至万历癸卯(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 卷六 万历甲辰(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至泰昌庚申(泰昌元年,1620年) 卷七 天启辛酉(天启元年,1621年)至天启丁卯(天启七年,1627年) 卷八 崇祯戊辰(崇祯元年,1628 年)至崇祯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 年) 导语 《二申野录》一书是明朝人孙之騄多年积累写就的一部笔记,对了解明代自然灾害、民间风俗、社会状况等颇有参考价值。鉴于明清人写笔记喜好用典,另外还有一些当时的称呼习惯和典章制度也比较难以为今人理解。所以为了使古籍真正在传承中国古代文化中发挥作用,必要的注解不可或缺。《二申野录校注》一书在注解的同时,对过去版本中个别失误或误校的地方也进行了补校。该书对明清史尤其是明末灾荒史、天文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