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翻译课堂教学的语用学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作者 李占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李占喜,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硕士生导师(兼职);英国剑桥大学、杜伦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中国生态翻译与认知翻译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翻译教育联盟大数据库课程建设专家(语用翻译研究方向);中国语用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硕士生译者认知过程的实验语用学研究”及“翻译课堂教学的语用学研究”等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语用翻译学原理”1项、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研究项目“涉农特色非文学笔译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研究”等其他项目12项。
出版学术专著3部:《关联与顺应:翻译过程研究》(2007)、《语用翻译探索》(2014)、《语用翻译学》(2017);参编5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科技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语言与翻译》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4篇。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翻译课堂教学:研究聚焦
1.3 翻译课堂教学:研究缘起
1.4 翻译课堂教学:问题探索
1.5 翻译课堂教学:研究目标
第2章 国内外翻译教学研究
2.1 本章简介
2.2 国外翻译教学研究
2.2.1 建构主义研究视角
2.2.2 综合研究视角
2.2.3 功能语篇研究视角
2.2.4 教学法研究视角
2.2.5 过程取向研究视角
2.2.6 二语习得研究视角
2.2.7 评估研究视角
2.2.8 语料库研究视角
2.2.9 译者能力研究视角
2.3 国内翻译教学研究
2.3.1 多维研究视角
2.3.2 建构主义研究视角
2.3.3 系统功能语篇研究视角
2.3.4 模因论研究视角
2.3.5 翻译专业建设研究视角
2.3.6 观念建构研究视角
2.3.7 计算机辅助研究视角
2.3.8 语料库研究视角
2.3.9 翻译能力研究视角
2.3.10 语用学研究视角
2.3.11 “有声思维”研究视角
2.4 前人翻译教学研究:成绩与不足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翻译课堂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本章简介
3.2 研究理据
3.2.1 语用学理论
3.2.2 社会心理学理论
3.2.3 语用翻译理论
3.2.4 社会建构主义翻译教学理论
3.2.5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3.2.6 二语习得理论
3.2.7 语法—语用界面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翻译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
4.1 本章简介
4.2 研究方法
4.2.1 理论演绎
4.2.2 译例分析
4.3 语料搜集
4.3.1 语料来源
4.3.2 语料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翻译课堂教学的关联—顺应研究路向
5.1 本章简介
5.2 翻译教学模式的嬗变
5.3 本书的理论基础
5.4 翻译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5.5 变异性、协商性、顺应性:为学生译者的认知过程提供可能性
5.5.1 核心概念:定义回顾
5.5.2 核心概念:进一步界定
5.5.3 三个核心概念与互动翻译课堂教学
5.6 最大顺应性选择与最佳顺应性选择
5.6.1 最大顺应性选择
5.6.2 最佳顺应性选择:译者习得语用交际翻译能力的目标
5.6.3 最大(佳)顺应性选择与翻译的跨文化交际
5.7 翻译课堂教学目标:习得译者语用交际翻译能力
5.7.1 阐释原文话语和产出译文话语的语言内、语言外能力
5.7.2 构建原文宏观语境的能力
5.7.3 产出原文宏观意境效果的能力
5.7.4 产出翻译项目发起人或赞助人所预期的译文语用意境效果的能力
5.7.5 对现有翻译电子工具和媒介的实际操作能力
5.7.6 与职业译者分享专业性原文话语翻译的交际能力
5.8 翻译课堂教学语境
5.9 教师译者与学生译者的主体身份:交互介入
5.9.1 教师译者的主体身份:学生译者主体身份的调动者
5.9.2 学生译者的主体身份:教师译者主体身份的落脚点
5.10 翻译课堂教学的认知和谐原则
5.11 本章小结
第6章 翻译课堂教学的语篇释意交际过程
6.1 本章简介
6.2 翻译课堂教学:教师译者指导下的明示推理交际过程
6.2.1 作者的明示与学生译者的心理互动
6.2.2 作者的强式交际和弱式交际与学生译者的心理互动
6.2.3 作者的明示和暗含与学生译者的心理互动
6.2.4 作者的风格与学生译者的心理互动
6.2.5 作者的程序性意义与学生译者的心理互动
6.2.6 最佳关联及原文宏观意境效果:学生译者认知处理作者意图的目标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翻译课堂教学的语篇产出交际过程
7.1 本章简介
7.2 学生译者译文选择:跨越认知接口障碍的动态顺应过程
7.2.1 译文语境关系驱动与学生译者的语言选择
7.2.2 译文语言结构关系驱动与学生译者的语言选择
7.2.3 翻译课堂教学中顺应的动态性与学生译者的语言选择
7.2.4 翻译课堂教学中学生译者的语用意识与语言选择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翻译课堂教学特征的语用视角
8.1 本章简介
8.2 翻译课堂教学特征
8.2.1 关联性
8.2.2 不确定性
8.2.3 变异性
8.2.4 协商性
8.2.5 顺应性
8.2.6 自主性
8.2.7 协作性
8.3 翻译课堂教学特征之间的关系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束语
9.1 本章简介
9.2 主要发现
9.2.1 翻译课堂教学的新范式
9.2.2 新概念的提出
9.2.3 学生译者阐释作者意图的动态过程
9.2.4 学生译者产出译文话语的动态过程
9.2.5 翻译课堂教学过程的语用特征
9.3 研究启示
9.4 本书的不足之处
9.5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巅峰回望
内容推荐
本书是笔者在其构建的“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路向”理论框架基础上,吸收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功能翻译理论、界面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新的理论体系“翻译课堂教学的关联——顺应研究路向”,对翻译课堂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过程进行尝试性探索。笔者界定变异性、协商I生和顺应性等核心概念,提出语用交际翻译能力、翻译课堂教学的认知和谐原则、翻译课堂教学语境、原文宏观意境效果、译文话语语用意境效果、翻译课堂教学的语用特征等学术观点,以期对翻译课堂教学的动态性做出有力的阐释。
本书可为翻译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从事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为国内外翻译教学实践、译员培训等提供理论指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4:21:21